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有人工孵化法以来,人工孵化种因没有经过长时间保护,卵内营养消耗少,具有孵化齐一,体质强健,茧丝质量好,能灵活供应蚕种的优点,所以广泛加以使用。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一种人工孵化蚕种的方法,其浸酸效果由浸酸适期与刺激量决定,而刺激量又由盐酸浓度、温度和浸酸时间决定。在浸酸适期、盐酸浓度、温度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浸酸时间直接影响蚕种孵化的好坏。目前,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在技术推广上已经比较成熟,但若在浸酸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笔就浸酸时间对蚕种孵化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蚕种的人工孵化法,通常采用即时浸酸和冷藏浸酸.根据浙江省蚕种生产技术规定,即时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72,液温46℃(115°F),浸渍时间5~5.5分;冷藏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118下),浸渍时间6~6.5分.为了简化配酸,提高工效,依照盐酸的比重与温度成反比的原理,按即时浸酸常温  相似文献   

3.
目前二化性蚕种即时浸酸是采用加温浸酸的孵化法,而室温浸酸法则是不用加热盐酸浸渍二化性蚕种使之孵化的方法,我场于80年进行了二化性蚕种室温即时浸酸试验,83年把室温即时浸酸广泛应用于生产,当年  相似文献   

4.
盐酸孵化法就是即时对蚕种施以强烈的刺激,使其解除滞育,并配合冷藏手段,使其能够按照生产的需要及时孵化,减少了隔年种因长期冷藏造成虚弱的缺点,是生产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盐酸孵化法分即时浸酸和冷藏浸酸两种:1盐酸浓度的配制蚕种浸酸一般使用的是工业用盐酸也称粗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仅1992年,区蚕业指导所冷库全年发种量巳达到101.6万张,其中冷藏浸酸种85.7万张,即时浸酸种15.9万张。许多蚕种场除将蚕种送区冷库冷藏浸酸外,还自行采取即浸蚕种来弥补生产急需。有的蚕种场即浸蚕种曾出现了不应有的生产事故,如新盐酸不经试用即拿来浸酸蚕种;浸酸技术人员对浸酸的适期和标准一知半解,浸酸操作不当等,造成新盐酸漫死蚕种,蚕种浸酸后孵化不齐,或完全不孵化等事故,给蚕种场生产造成不应有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4蚕种人工孵化技术要点为打破春制越年种进入滞育状态,以解决当年夏秋用种需要,在产卵后适当时间给予蚕种物理或化学刺激,并结合冷藏低温处理打破卵的滞育状态,恢复发育机能,直至正常孵化,这就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是盐酸孵化,依处理时期不同可分为即时浸酸、冷藏浸酸、随时冷藏浸酸孵化等,前两种用得较多。4.1即时浸酸4.1.1加温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7.
<正> 即时浸酸孵化法是解决农村养蚕生产中夏用或晚秋用蚕种不足的一种常用办法。目前我省按常规技术标准,注重浸酸三要素(盐酸比重、液温、浸渍时间)的认真把关,但时有事故发生。我场前几年的即时浸酸蚕种用户反映孵化欠齐,特别是1985年有的批次孵化率仅达40%左右,赔偿损失2800张蚕种。查浸酸处理符合操作要求,怀疑是盐酸质量问题,但通过鉴定,盐酸中并无有毒物质,那么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8.
沈敏华 《蚕桑通报》1999,30(1):58-58
夏秋期蚕种常采用即时侵酸的方法来满足生产的需要。即时浸酸是指在产卵后一定的时间内给蚕卵以浸酸处理,停止其滞育进程,使胚胎活性化,进而发育至孵化的方法,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为保证即时浸酸蚕种质量,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把好制种关,掌握四个浸酸关键。一、严格把好制种关是保证即浸蚕种质量的基础在制种过程中,产卵时间的控制,分批投绒制种,产卵后至浸酸前的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都会影响即时浸酸种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制种环节中的各项技术措施,把好制种关。1.调节好产卵期温湿度产卵室温度以25℃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桑蚕种人工孵化浸酸处理,通常利用盐酸对蚕种的化学刺激,解除其滞育,使其在当年孵化。最常用的方法有即时浸酸法和冷藏浸酸法。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1做好浸酸预备种的前期冷藏工作1.1严格按要求袋蛾收种。1)即时浸酸种:25℃保证从盛产卵袋蛾收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催青和饲养的温湿度标准所获得的种茧,发蛾后制成的蚕种,在当年不再孵化,要到第二年春季才能孵化。但是,这些蚕种,在产卵后的适当时期;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后,随时可以获得当年的蚕种,这些方法就是冷藏浸酸法和即时浸酸法,借以制造当年夏期、秋期、晚秋期需要的蚕种。  相似文献   

11.
即时浸酸法,又称普通盐酸孵化法。任何制种时期只要于产卵后一定时间内浸酸,且技术处理得当,就能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此法是解决夏、秋用种严重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目前夏秋蚕种紧张的情况下,更有它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13.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4.
青志勇 《四川蚕业》2010,38(1):40-40
<正>即时浸酸蚕种是指蚕蛾产卵后在正常温度(24~25℃)保护下,经20个小时左右,给越年蚕卵以盐酸浸渍处理,使其停止滞育的过程,从而使越年蚕卵继续发育至孵化。在生产中,采用此法主要是为调节夏季用种的供应。但由于运输关系,各生产单位根据各自的用种计划,自行进行蚕种即浸,然后入库作短期冷藏、以备出库,然即浸蚕种由于各种因素,易造成蚕卵孵化不齐,给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即时浸酸种在盛产卵后用24~25℃、湿度75%~80%保护,经过15h~30h、积温220~450℃为浸酸适期范围;经过18~22h、积温270~330℃为浸酸的中心时期。生产上一般掌握在这个时期实施即时浸酸处理,蚕种孵化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省需用的秋用蚕种,一向采用华东地区的冷藏浸酸法,因本地区制种迟、用种早,冷藏期短,往往造成蚕卵孵化不齐。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对春制种摸索出即时浸酸后长期冷藏抑制的办法,即时浸酸后的冷藏期,从一般的10~15日延长到3个月以上,对冷藏蚕种的实用孵化率、体质和茧质都无不良影响,以致我场十多年来在生产的春制秋用种全部采用即时浸酸种,在3个月的冷藏期内,随时供应蚕种,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7.
蚕种932、芙蓉在即时浸酸、冷藏浸酸、越年保护三种孵化处理模式下,对其孵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32、芙蓉的孵化质量表现为即时浸酸种最好,冷藏浸酸种次之、越年种最后。  相似文献   

18.
用即时浸酸种冷藏的办法来调节孵化日期,一直都在生产上沿用,但冷藏时间一般在20天以内,按规定冷藏期限超过20天的蚕种不能发放,这样就容易造成蚕种浪费或蚕种供应受到限制,对生产很不利。那么这种实用期限能否再延长呢?在日本有即时浸酸后冷藏卵用氯化钠水溶液浸渍和给冷藏卵补充水分办法延长冷藏期的试验报导。在我国也有即时浸酸种(春制种)浸酸后入库冷藏(3~4℃),能延长冷藏抑制有效期限的研究报导。延长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期限  相似文献   

19.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秀梅  丁农 《蚕桑通报》1992,23(3):55-57
室温浸酸早在1947年日本小针喜三郎首先在即时浸酸时采用。由于不需要加温装置,操作简便孵化良好,10余年来我所不论是春制蚕种还是早秋制蚕种;即时浸酸或冷藏浸酸;各种试验种或农村小批量用种都采用室温浸酸。现将多年来实践所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