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麻黄鸡绿色食品加工与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麻黄鸡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皮薄肉嫩、肉质鲜美、蛋香黄多、风味独特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淮南麻黄鸡的消费需求,已由单一的温饱型向美味、营养、保健等方面转变.如何提供优质的淮南麻黄鸡食品加工原料及加工方法,已经成为淮南麻黄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提出了淮南麻黄鸡的保种选育与绿色食品加工的方法以及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草科鸡是石棉县草科藏族乡境内自然形成的优良地方家禽品种,于1982年农业综合区划调查时发现并以其原产地“草科”命名,经过多年发展,已选育出青脚红羽和乌骨黑羽两个品系,并被列入《中国禽类遗传资源》和《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近年来,石棉县高度重视草科鸡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部门、乡镇和专家大院人驻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实施了“草科鸡产业化开发”“草科鸡科技扶贫”等项目工程。草科鸡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石棉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特色骨干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1甘肃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使畜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鸡的一种常见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雏鸡白痢、急性败血症经过,本病发生于各种类型的养鸡场,引起雏鸡大批死亡,产蛋鸡的产蛋率、孵化率降低和鸡生长迟缓,造成很大损失,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和检疫净化,危害更趋严重。1流行病学鸡白痢的发生与鸡日龄及品种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在2~3周龄内的仔鸡发病率最高,且呈现流行性经过。任何品种及日龄阶段的鸡都有易感性。这些年,随着鸡群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优质鸡的产业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优质鸡的生产逐渐成为我国家禽业的生产主流.当前的优秀的育种企业单一靠种苗为重要收入来源往往缺乏竞争力,育种企业要突破瓶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必须要发挥自优势,充分在"种"上做文章,借鉴当前做产业化企业的经验,走有特色的产业化道路.本文就优质鸡育种与产业化的关系以及以优质鸡循环经济产业为方向,整合区域间的优势资源,发挥综合效益等方面寻求适合育种公司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旨在为育种企业做好优质鸡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品种资源是一种独特的生物资源,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琅琊鸡是山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青岛市"畜禽四宝"之一,建立和完善地方良种繁育体系是确保畜牧业持续发展、推动牧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竹乡鸡是贵州省赤水市地方家禽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特点,广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其中的一个群体———赤水乌骨鸡,已享誉省内外,其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经常食用,有抗疲劳、抗衰老、提高耐缺氧和免疫力的作用。竹乡鸡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普通鸡的1.7倍以上,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为普通鸡的1.5倍以上;还含有人体必须的Zn、Mn、Ni、Cu、Cr、Fe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该品种进行遗传资源调查,旨在进一步摸清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及品种性能,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三黄鸡选种选育、杂交配套以及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品种资源得到合理化保护和利用。广西三黄鸡以其肉质香鲜、风味佳而闻名全国,其配套系新品种市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由于迎合了国内生产与消费市场对优质鸡的实际需求,饲养量居全国纯土鸡第一,肉鸡年产销量超过3.5亿只。据中国禽肉的需求量估测,优质鸡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云南养禽业特点、发展趋势以及茶花鸡特性的分析,和对实际工作的分析总结,认为地方良种茶花鸡资源保护及产业化对探索地方优良品种保护的新模式,把茶花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出地方优良品种产业化的新路子,发展有云南特色畜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巨大的产业化开发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 江西省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丰富江西具有十分丰富的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中国农业部2001年公示的国家级保护品种中,鸡的品种有11个,其中江西省就占了两个:泰和的丝羽乌骨鸡和广丰的白耳黄鸡,占了国家级保护鸡品种的1/5左右。此外,江西省还有许多优良的地方鸡品种,如近年来发展数量比较大的崇仁麻鸡和宁都黄鸡、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海东地区是青海省家禽生产优势产区,肉鸡散养户的饲养量占到全区的84.66%,蛋鸡散养户的饲养量占到全区的81.66%。农民散养户养殖鸡既可以防止荒废土地,又为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有利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但农户散养存在着饲养品种差、养殖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简陋,消毒和免疫意识差,导致整体产值低、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海东地区农户散养鸡健康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固始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质鸡种,以蛋肉兼用、肉美汤鲜、蛋品优良、营养滋补等而闻名于世,为保存和利用固始鸡这一珍贵的品种资源,国家农业部于1977年专门投资在固始县建立固始鸡原种场,负责固始鸡的提纯复壮和选育研究,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8年,固始县以原种场为核心,组建了牧工商一体化的三高集团公司,对固始鸡实施产业化开发,通过“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户养百只固始鸡,一年增收两千元”,已成为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的现实途径;固始鸡也冲出县门,飞向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温氏股份秦开田总裁于2020年10月29日在2020国鸡产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稿整理)1历程国鸡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品种资源丰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受制于人;生产及消费区域遍布大江南北。国鸡风味独特,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在我们畜禽产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3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国鸡产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现阶段,国鸡产业与白羽肉鸡产业相比,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销售方式还是以活鸡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近日.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主持的“鲁禽1号麻鸡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地方良种鸡品种存在的生长速度差异大、繁殖性能差、早期增重慢、耗料多和育肥效果差等问题,促进了地方家禽品种的保护和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皖南土鸡为安徽省著名地方蛋肉兼用型鸡种,广泛分布于皖南山区,为当地农民传统养殖的土鸡品种,其主产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经当地畜牧部门、科研院所和养殖企业多年的品种选育与产业开发工作,已由传统养殖方式转变为规模化、企业化养殖,走出了一条集种鸡繁育、供种、养殖、加工、销售、品牌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三黄鸡之乡”广西玉林市注重发展优质黄羽肉鸡优势产业,广泛推广“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化养鸡龙头企业,养鸡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优质鸡养殖量连续8年以10%的速度增长,出栏肉鸡占两广优质鸡市场50%以上,带动农民收入4亿多元……  相似文献   

18.
正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选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江苏省家禽育种中心控股,专业从事优质鸡育种与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是农业部蛋鸡标准化示范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家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江苏省畜禽品种创新计划培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等。  相似文献   

19.
优质鸡产业化项目以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下优质肉鸡品种繁育、饲料营养和生物安全三项技术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以商业育种为龙头、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为核心、家禽生物安全为重点、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为保障的优质肉鸡产业化关键技术群,选育出优质肉鸡品种(品系)28个(品种审定4个),研究技术46项,开发相关产品37个;优质肉鸡产业化关键技术群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海南、湖北、湖南、河北、贵州、云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共80多家一体化养鸡公司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卢氏鸡是河南省特有的一个古老珍稀的原始鸡种,属蛋肉兼用型.1983年被收编入《河南省畜禽品种志》,与固始鸡、正阳三黄鸡齐名,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地方良种鸡品种.卢氏鸡具有个体轻巧、觅食力强、耐粗饲、产蛋多、抗病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性情温顺、喜群居、肉质鲜嫩、风味独特、产独特的绿壳蛋等遗传资源特点,还兼具较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绿壳鸡蛋作为绿色旅游食品产业化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