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志顺  吴艳  杨天英 《种子》2003,(4):59-60
高产小麦新品种“安麦5号”是用L9288022-2-1/兴农5号杂交选育的半冬性新品种,生产试验最高单产达259.5kg/667m^2,比CK增产8%~61.9%,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较高(45~52g),有效穗23.63万/667m^2,白粒、落黄好,玻璃质,品质较好,全生育期198~208d,适宜黔中、黔西南、毕节1000~1400m以内海拔区域中等以上肥力田土种植。  相似文献   

2.
刘起营 《种业导刊》2013,(12):20-20
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在小麦上的危害较为显著。此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为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麦类作物学报》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报告、有新意的文献综述以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高级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正>《麦类作物学报》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报告、有新意的文献综述以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高级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麦类作物学报》为"农业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现已被英  相似文献   

5.
<正>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在我国则以小麦上的为害较显著,故称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两大麦类栽培作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杂交极不易成功。本文通过生物组培技术,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从而克服小、大麦远缘杂交不育性,把大麦的优良性状引入小麦,对小麦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麦新品种临大麦3号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临大麦3号是临沧市农科所麦类作物室2003年通过与省外大、小麦育种材料交换,从江苏盐城引进墨西哥高代材料中的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筛选出的多棱大麦新品种。引种圃材料编号:E03-62。2012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9号”。由于该品种在云南省的昆明、玉溪、保山、楚雄、大理、临沧、曲靖等试验点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证明适合在海拔1400 -1950米之间的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牛建斌 《中国种业》2015,(12):67-68
通过对近3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豫教5号产量最高、高稳系数最低,周麦26、平安8号产量较高、高稳系数较低,在洛阳市肥力中等、灌溉条件较差、多浇救命水的中肥地应首选豫教5号、周麦26、平安8号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尽快筛选出适宜普安县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取代在推广时间长、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的现有杂交玉米品种,满足广大农户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玉米品种的要求,2005年选择了5个新引进品种进行产量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三板桥镇九峰村半个箐组沈吉良家责任地中,试验地总面积862m2,长方形,当地海拔1580m,年平均气温14℃,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黄沙泥土,中等肥力,前作小麦。1·2试验设计参试品种为西山99、西山70、西山66、金秋10号、金秋2号,以兴单6号为对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引进提供。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发展多熟种植的有利条件。因此,为发挥本市大麦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市作物研究所在本市部份丘陵地区开展了大麦间套种植的生产示范试验,其主要种植方式是。 (1) 大麦双季稻:大麦—早稻—晚稻。 (2) 早四熟:大麦+小麦/玉米/红苕。  相似文献   

12.
<正>串联激酶蛋白(tandem kinase protein, TKP)含有两个激酶结构域,是在麦类作物(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一种新类型的抗病基因。目前从麦类作物中已经克隆到的串联激酶基因有大麦抗秆锈病基因Rpg1,大麦抗散黑穗病基因Un8,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和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60。  相似文献   

13.
通过5种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贵单8号在安龙县中下等肥力土壤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3400-4100株/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拥有高粱、谷子、薯类、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100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小杂粮作物有30多个品种,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王霞霞  朱德建  李岩  徐智明  李杨 《种子》2016,(5):112-114
为选择适宜南方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本试验对12个燕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的苗期抗冷性和产草性能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均可完成生育期.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等7个燕麦品种苗期抗冷性强,能安全越冬;平均鲜草产量达76 939.5 kg/hm2.品种间草产量变化比较大,OT 834产量最高,为103 848 kg/hm2;定莜捌产量最低,为55 939.5 kg/hm2.综合考虑,青海甜燕麦、加拿大2号、41-13-CY-11、定莜玖、OT 834等5个品种抗冷性强,生产性能优良,可优选为南方冬闲田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的灌浆特性,以小麦品种‘宁麦13’、大麦品种‘龙啤1号’和青稞品种‘昆仑15号’为试材,利用Logistic模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3种作物粒重增长进程和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大麦和青稞千粒重分别为51.60、49.01、46.43 g/(1000grain),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籽粒有效灌浆时间为45.89 d,分别比大麦和青稞长9.84 d和3.59 d (P<0.05);小麦粒重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大麦和青稞,青稞与大麦无显著性差异。大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1000grain·d),高于小麦和青稞18.10%和24.55%(P<0.05);大麦籽粒粒重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小麦和青稞,青稞与小麦无显著性差异,但大麦在快增期灌浆速率下降最快。可见,小麦与大麦、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大麦与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的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17.
西南窗口     
《种子》1991,(2)
八倍体小黑麦是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鲍文奎教授培育出来的新物种。具有耐寒,耐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且旦白质含量高于其它小麦17~19%,在海拨1200米以上山区中下等肥力土地上种植能够高产稳产。1989年10月在贵州省种子公司的安排和贵州省  相似文献   

18.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84年4月3日至7月3日考察了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将该中心有关麦类资源整理、创新、异种属基田导入以及普通小麦育种等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介绍于后。一、麦类品种资源整理此项工作开始于1981年10月。计划对该中心1968—1981年保存的7万份麦类(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小黑麦、大麦)原始材料在3年  相似文献   

20.
浙麦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高产新品系87选6作母本与地方优质良种临浦早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其产量、抗性等方面均超过“九五”浙江省小麦育种攻关指标,适宜浙江省肥力水平较高地区推广种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浙麦8号。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浙江省的小麦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