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季茶树冠层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开展利用气象资料进行春季茶叶霜冻灾害的评估工作,研究利用2009年和2010年茶树冠层温度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最低气温与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和天气类型、微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拟合模型,结合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评估了霜冻过程茶树冠层最低温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天气类型是影响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主要气象因子,最低气温与茶树上部冠层叶片最低温度差还受风、湿度等微气象因子的影响,微气象因子对最低气温与茶树内部冠层叶片最低温度差的影响较小。天气类型、微气象因子和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取得较好拟合效果。同一类型茶树冠层,外部冠层最低温度拟合效果优于内部冠层。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GIS技术、最低气温与不同茶树冠层最低温度差的拟合模型,实现茶叶霜冻空间分布的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2.
基于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的树冠高程模型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冠高程模型是树冠表面模型和数字高层模型的差值,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数据源。笔者提出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进行树冠高程模型分割的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平滑树冠高程模型,对树冠边缘做初步检测,然后利用形态学重构方法进行树冠形状确认,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值图像的距离变换和h-minima变换,并标记树冠顶部,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水岭分割,实现单株木树冠边缘勾勒。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分割正确率,当结构元素和h-minima变换中的参数分别等于3、1.5时,树冠分割正确率为78.5%。  相似文献   

3.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拥有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生长,但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茶园老化低产、管理不当、茶园的基础环境差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更新茶树、改造树冠、土壤、园相,加强生态建设并辅以改造后的管理等方法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合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婵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52-157
利用福建省1978-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在建立ARMA模型、Holt-Winters非季节模型、二次曲线模型、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各个模型预测的MAPE调和平均数为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福建省2012-201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的MAPE值为0.1821%,高于各个单项预测模型。且在2012-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0.85%。  相似文献   

6.
李述经 《茶业通报》1992,14(3):27-29
茶园土壤是茶树的生长基地,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产量质量。新垦茶园由于红黄壤的土质酸瘦粘重板结,有机质缺乏,合氮量低,缺磷少钾,极不利于幼龄茶树的成长。因此利用幼龄茶园,树冠覆盖度低,行间土地空旷时期,进行绿肥间作用以压青,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分;由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质疏松,增强渗透性,提高土壤的透气、吸水蓄水和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 ,对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环境因子即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叶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 ,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茶叶采摘中几个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采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机和鲜叶的品质。在当前从茶叶采摘入手提高鲜叶品质尤为重要。为此,现就茶树芽梢伸育有关特性,以及采摘技术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成龄茶树树冠不同叶片新梢的分布成龄茶树通过系统修剪,树冠基本定型,进入采摘阶段以后,在一般管理条件的自然生长情况下,着生不同叶片的春梢中,1叶和6、7、8叶的春梢均很少,2、3、4叶占的比  相似文献   

9.
修剪是促进茶树分枝多,树冠紧密,采摘面大,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安化云合山一带是红茶产区,向无修剪习惯,茶树任其自然生长和更新,在采摘过程中,习惯留蓄顶芽,一般茶园,植株高达4.5尺,个别土质肥沃茶园的茶树高达一丈左右,枝条上部下垂,顶端着地,由于采摘不合理,分枝既短又少,树冠稀疏,茶树下部、枯、老枝及幼弱枝挤得紧紧的,替病虫害创造有利的繁殖条件。为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在茶树上试用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在茶树大部分营养芽萌动期,用生物有机肥“邦农”500倍稀释液喷湿茶树树冠叶层正反两面,土壤施用尿素作对照。结果表明,处理区春茶采摘期提前4~7d,喷后10~17d内新梢生长速度增长20%左右;但对春梢生长总量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作追肥,不仅可以提早春茶上市,增加早春茶的产量,更是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新的肥培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非生产期内不同橡胶苗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非生产期内不同砧木类型橡胶苗对橡胶树茎围生长和可开割率的影响,利用从同一批次苗木中按砧木大小及其胶乳分级后选出的4种袋装苗和籽苗芽接苗(袋装苗),进行大田非生产期内的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定植时5种袋装苗之间的接穗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至开割前各种苗木茎围差异不显著,小苗和随机苗具有相对较快的茎围增长速率;定植7年后随机苗的可开割率最低,但达到开割标准;所有苗木的茎围生长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均拟合同一线性方程。说明对橡胶苗木进行分级后定植,有利于提高橡胶树的可开割率,非生产期内橡胶幼树的茎围生长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部分武夷名丛叶片解剖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1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对10份名丛资源的产量指标、抗逆性和适制性等进行间接鉴定。结果表明:所选10份武夷名丛的产量均为中等水平,其中JM024产量性状最好,抗性强;JM065和JM051产量相对较高,JM042的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的是JM024;JM042抗病虫性较强;制绿茶或红绿茶兼制品质最好的是JM051,多数适制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评价玉米区域试验的结果,采用Shukla模型、Finlay-Wilkinson模型、Eberhart-Russell模型和加性主效乘式互作模型(AMMI)等4种常用模型对中国5个类型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没有一个模型对所有试验资料的拟合效果都最佳,Finlay-Wilkinson模型对5个试验拟合效果均最差,AMMI模型对3个试验的数据拟合效果最佳,Shukla模型和Eberhart-Russell模型则分别对一个试验拟合效果最佳。各个模型在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稳定性排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玉米区域试验的实际分析中应采用AMMI模型或者利用模型拟合信息量准则选用最佳的模型进行分析,以提高玉米区域试验对品种高产与稳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 L.)儿茶素组分含量、品质及酯型儿茶素比例等问题,以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平均数差异性分析对各资源的6项儿茶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及‘福鼎大白茶’的酯型儿茶素比例(EGCG、ECG、GCG)依次为81.55%、41.10%、83.13%、77.03%、82.85%,儿茶素品质指数依次为5.39、19.79、7.84、5.25、6.65。当欧式距离阀值为0.9~3.2时,兴义大树茶资源与‘福鼎大白茶’较为相似,安顺与黔西南的大树茶资源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鸟王茶’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探讨土壤性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低于全国平均值,但有效态含量尚不缺乏,微量元素在茶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及不同层次土壤之间存在差异。土壤pH与土壤中锰、锌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有机质与有效锌呈显著正相关,粘粒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土壤大量元素主要通过影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强度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定云雾茶近红外识别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定贵定云雾茶的真伪,以贵州省各地茶叶为研究对象,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贵定云雾茶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DA),光谱范围选取4235.35~4252.46、5484.32 ~5497.04、5999.06~6310.39 cm-1,并采用SNV结合一阶导数、Norris平滑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主成分因子数选5,建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8.6%。为快速准确识别茶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福鼎白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为我国特有,主产于福建省建阳、政和和福鼎等地。本文以福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白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壮大白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徽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市徽州区以盛产黄山毛峰茶叶和徽州贡菊闻名,耕地等级和特性对其生长和品质有很大关系。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要求将黄山市徽州区耕地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且对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属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把徽州区种植业划分为二个区域,即河谷盆地区和低山丘陵区,通过分析不同生产区的耕地等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提出合理的种植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