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不利因素 1.1整体研发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兽药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较低,技术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通过兽药GMP验收认证的兽药厂家有1685家,但80%左右的企业是一条粉散剂生产线,研发实力普遍较弱,没有相应的研发团队做支撑,研发投入与国外兽药行业比较相差悬殊较大。国外品牌兽药企业每年对研发的投入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12%~15%,而我国兽药企业的平均投入不到5%,导致我国兽药行业研发能力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  相似文献   

2.
我国整个动保行业正处于风起云涌、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兽药生产企业1454家,均通过了兽药GMP认证。产品涉及29个剂型,近2000个品种。从业约12万人。兽药行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产值超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5家。行业现状:生产企业众多,产能过剩,优秀企业太少;产品同质化、研发能力不足,真正的研发太少,多是概念炒佑技术人员泛滥,服务水平低劣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市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处于规范过渡期,行政政策出台频繁;营销公司迅速发展,局部地区呈失控态势;人员流动频繁,追求最大利益;产品价格虚高,促销返点盛行。  相似文献   

3.
1不利因素1)整体研发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兽药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较低,技术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国外品牌兽药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12%~15%,而我国兽药企业的平均投入不到5%,以致于我国兽药行业研发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兽药的技术来源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以及国外的技术引进,企业工程化、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保健》2012,(11):89-89
不利因素 整体研发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兽药企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较低,技术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通过兽药GMP验收认证的兽药厂家有1685家,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兽药企业2700多家,由于产品、渠道、促销等同质化,造成近年来兽药市场的无序竞争,市场极度混乱。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兽药企业2700多家,由于产品、渠道、促销等同质化,造成近年来兽药市场的无序竞争,市场极度混乱。  相似文献   

7.
兽药行业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忆凡 《兽医导刊》2011,(3):19-22,35
一、国内动保行业现状分析:兽药行业目前十大特点●兽药企业基础差、规模小、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产品同质化、研发能力不足●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市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  相似文献   

8.
马忆凡 《动物保健》2011,(3):19-22,35
一、国内动保行业现状分析:兽药行业目前十大特点●兽药企业基础差、规模小、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产品同质化、研发能力不足●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市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兽药市场可谓是变幻莫测,兽药企业感受到的是行情差、产品同质化严重、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产品研发出现瓶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2008年8月22日山东泰安举办的兽药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会上.众多行业人士汇聚一堂,针对行业的现状,共商兽药企业未来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0.
周亮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20):21-23
随着中国兑现WTO承诺日期的临近,我国兽药市场也将随医药化工市场开放,我国的兽药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外知名兽药企业的挑战.与国外兽药企业相比,我国兽药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整体上处于劣势,在保持低成本和本土优势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对人才的培养,加强营销组织工作,尽快培育竞争优势,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2006年中国动物保健品市场错踪复杂,中国动保行业经受着来自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双重考验,从全国范围来看,兽药整体是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兽药企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又把兽药企业推向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兽药市场你死我活的拼杀注定一直不会停止。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这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兽药整体是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兽药企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兽药市场的拼杀注定一直不会停止。2005年,地标升国标、抗病毒药物禁止流通、G M P大限、G SP实施等等,兽药人都绷紧了神经,不敢掉以轻心。2006年,国内动保市场的竞争程度会比2005年度更为激烈。地标升国标、抗病毒药物禁售、规范地方药政部门的行政审批权、规范管理产品标签并实施认证制度、新产品的审批门槛拔高及严肃性增加等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程度增加,意味着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将升级。地标升国标及抗病毒药物禁售,会削减动保企…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中国兽药行业就被一个像魔咒一样的词刺激着--同质化。所谓兽药产品同质化就是同一类药品中,不同品牌绝大部分产品雷同或者"撞衫"。这已经在兽药行业十分常见。可以说同质化的出现,是所有行业平行发展所浮出的通病,它一方面解释着兽药企业激烈竞争市场的现状,也预示着目前我国兽药行业品牌发展出现的瓶颈。大量的"整形"产品让兽药市场价格厮杀进入白热化,同时对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产生巨大阻碍。  相似文献   

14.
很多企业是从原兽药生产企业改造升级而来,少数是新筹建的。原来的企业普遍生产常规的兽药产品,通过GMP改造继续保留以往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兽药产品。为了区别GMP之前的产品,会在包装上更新换代,别出心裁,如印制商品名等;新筹建的兽药生产企业,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大多利用成熟和稳定的生产工艺,所以也选择常规兽药产品生产。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致使同质化情况非常普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保健》2009,(8):117-118
一、中小型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1.重复生产造成部分产品供大于求 很多企业是从原兽药生产企业改造升级而来,少数是新筹建的。原来的企业普遍生产常规的兽药产品,通过GMP改造继续保留以往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兽药产品。为了区别GMP之前的产品,会在包装上更新换代,别出心裁,如印制商品名等;新筹建的兽药生产企业,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大多利用成熟和稳定的生产工艺,所以也选择常规兽药产品生产。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致使同质化情况非常普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肖洪 《畜牧市场》2006,(6):45-46
近几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兽药整体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兽药企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兽药市场你死我活的拼杀注定还将延续。2005年,禽流感、地标升国标、抗病毒药物禁止流通、GMP大限、GSP实施、426号公告、6号文、35号文……像一个个紧箍咒让兽药企业喘不过气。2006年,兽药行业更加扑朔迷离,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市场数不清的同质化竞争产品、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过度市场竞争,市场该如何进一步拓展,营销创新又该如何着手?是摆在每一个兽药人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增强、兽药生产持续发展、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兽药生产经营结构日趋多元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兽药生产、经营的现状,同时介绍了世界动物保健品行业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认为兽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和原料与制剂结构不合理、新兽药的研发投入少、国内兽药市场受到"洋药"冲击、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兽药质量监督力量薄弱等.今后我国兽药行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兽药行业立法,强调科技创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生产企业GMP达标进程,提高兽药技术监督检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编者语:随着地标升国标工作的进行,我国兽药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因此,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是企业能够在未来立于不致之地的竞争力之一,2009年10月12-14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专家们从新药研发的研发流程和安全性评价、未来发展及善用寄生虫药物的开发方向等方面对我国的兽药研发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刊特将有关内容整理并茂螭如下,希望能对兽药企业厦有关单位研发新兽药产品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兽药产业是我国畜牧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支撑性产业。我国兽药产业存在的研发力量不足、市场结构不平衡、生产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兽药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对畜牧经济发展的支持。分析原因,有兽药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兽药产业整体发展环境的问题。优化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环境,可以规范我国兽药企业生产和经营、提高自我积累和产品创新、优化产业组织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兽药整体是产能过剩,供求失衡,兽药企业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兽药市场你死我活的拼杀注定一直不会停止。2005年,禽流感、地标升国标、抗病毒药物禁止流通、GMP大限、GSP实施,426号公告,16号文,35号文……兽药人都绷紧了神经。2006年,动保市场将更加扑朔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