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2.
天禾3号是郑州大学、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安阳市天禾农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组合号矮败小麦/天禾077。该品种属半冬性、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一般产量达7 957.5~8 689.5 kg/hm~2。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冬麦区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9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在2008-2009年连续2年江苏省淮南小麦区试中经试点和专家打分评判,田闻表现、后期转色及熟相均为参试品种最佳;产量表现,2年区试19个试点,16点增产,平均产量7 647.9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5.59%,居参试种首位;2010年度生产试验,8点均增产,平均产量6 488.8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9.07%,居4个参试种第1位.  相似文献   

4.
郑豆0402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豫豆27为母本、郑920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择,以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为主攻方向,经多年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0.6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22%,达显著水平。2011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59.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8.40%,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籽粒外观商品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稳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8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豫谷1号作母本,大穗新品系保282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在2010-2011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5 398.5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在2011年国家谷子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090.7 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较对照冀谷19增产17.32%;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豫谷18.  相似文献   

6.
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相似文献   

7.
濮麦10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用周8425B作母本,冀衡90-40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Ⅰ组生产试验,9点汇总,9点增产,平均每公顷7 344 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8.1%,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2.0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8.61%.增产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七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1.4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3.2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8-29
康玉3号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川西北高原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10—2011年甘孜州杂交玉米早熟组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试平均单产8 928.60 kg/hm~2,较对照阿单9号增产7.93%;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0 574.21 kg/hm~2,比对照阿单9号增产7.25%。5个试点中4点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耐密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2016年3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玉米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推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高山区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温麦19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中熟大穗型小麦新品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平均7 99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居14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Ⅱ组区试,平均8 58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52%,居13个品种第2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Ⅰ组生产试验,平均7 462.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居该组参试品种第4位。该品种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后期灌浆快,落黄好,籽大粒饱,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高产栽培要注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镇麦1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2010-2012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容重815.0 g/L,粗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1.3%,稳定时间13.9 min,属于强筋小麦,指标达到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二级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13年度生产试验,7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6 538.05 kg/h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5.99%,居4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南省南部及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的生态特点,以内乡237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杂交培育成小麦新品种中焦3号,该品种于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中焦3号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5713.5、6063 kg/hm2,较对照偃展4110分别增产7.5%、6.5%。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灌浆速度快、综合抗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适宜在豫南稻麦两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l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0,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0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  相似文献   

15.
"石豆3号"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室育成的高蛋白、高产春大豆新品种。于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石豆3号2006年参加河北省春播大豆区域试验,最高亩产255.67kg,平均亩产192.67kg,居8个参试品种第2位。  相似文献   

16.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667.1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463.66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897.19kg/hm^2)增产19.55%;比第l对照圆对照果品种179增产18.86%,相比其它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纤维支数398公支.纤维强力280N,均优于对照品种;中抗小黑点炭疽病.在大田种植一般不发病或少见病斑。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7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许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豆8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1001。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0d,株高81.2cm,有效分枝3.2个,紫花,灰毛,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40.7个,单株粒数75.4粒,百粒重22.3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紫斑率0.4%,褐斑率1.3%。蛋白质(干基)含量40.30%,脂肪(干基)含量19.72%。2010年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084.0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29%,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