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群人在船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这就是小说《白鲸》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物粉墨登场,表露出不同的立场与性格。本文简要分析故事的主人公船长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
重视细节、精于色彩描摹是张爱玲小说的一贯特色,对色彩意象敏锐的捕捉、细腻的呈现赋予其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意象是张爱玲小说意象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风格。《小团圆》是张爱玲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作家一生情感经历的总结,也是其创作艺术的精彩呈现。在小说文本中,对色彩意象的重视一如既往。拟从色彩意象着手,通过文本细读,抽取出《小团圆》中关于色彩意象的描写,并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以及色彩意象所体现出的小说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自鹿原》以神话原型为基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出极具魔幻性的白鹿意象。白鹿意象贯穿整部小说,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具有调节作用。魔幻意象白鹿就像一个双面镜,既反映了追求“善”与“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揭示了一种伪善的传统文化心理缺陷。  相似文献   

4.
摘蔓: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和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的。英语《圣经》与英语语言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英文《圣经》可以说是英语语言文化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语《圣经》的语言系统既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奠基石,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吕振中译本《圣经》出版于1946年,是《圣经》重要中译本之一。该译本的最大特点为直译。以英语新国际版(NIV)《圣经》为参照,通过对比研究中译“和合本”,发现吕振中译本单一使用直译,虽然在某些字词上达到了忠实准确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结构,造成译本晦涩,影响了翻译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起源从《圣经》上来看,是上帝在第七天所造。在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对这一段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再现。本文将从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由与反叛精神角度出发来探讨其深远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使用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英语学习语的宝库。源于圣经的习语、格言、典故等已经渗透到英语语言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和研究《圣经》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石点头》是明末著名的话本小说,其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谶应现象。《石点头》文本对谶应现象的运用,继承了话本小说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对谶应现象的自觉运用,对于故事情节的构架、故事主题的烘托以及氛围的营造,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虹》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虹》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小说的象征及意向、情节、结构方面探讨《圣经》对《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原》2014,(3):112-112
小说:《草原))2013年1期郑局廷的中篇小说《靠山》被《小说选刊》2013年2期转载,9期曾泽的中篇小说《老叔的尼泊尔故事》放2013年9期《小说选刊》转载,10期托雷的中篇小说《叛徒》、刘泷的小小说《烧土豆》被2013年11期《小说选刊》转载。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长河》却写到外面世界的变动让湘西人民变得惶恐和不安。全文充斥着《申报》、《大公报》等各种报刊字和频繁出现的“新生活”一词,可见小说中的湘西社会已经逐渐地被外面的新闻资讯所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3.
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多是悲剧的色彩,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成名之作《飘》也不例外。与其他女性小说不同的是,在《飘》中,女性的悲剧是一种不断抗争命运的另类阐释。  相似文献   

14.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有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影子。通过分析《海边的卡夫卡》在故事、叙事、小说主题这三个方面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借鉴与继承,发现村上春树并不是单纯地模仿他人的创作。他借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和叙事方法,并且将日本传统文化要素加入其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村上式物语”,以此叩问现代日本人的心灵,探寻救赎之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精神上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5.
唐修《晋书》虽作为官修正史却多采小说人史,尤其是大量采用了《世说新语》的材料。这使得唐修《晋书》在叙述过程中时时呈现出小说化倾向,它也因此具备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双重性质。而先秦至六朝、唐初以来历史观念的转变和六朝文风影响下小说文体观念的不断发展.使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走向融合,这也正是唐修《晋书》呈现叙事二重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有意而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从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作品中对人类自我的探索和认知的首创精神,促进了自传题材小说的发展。本文以主人公在荒岛的漂流与闯荡过程为研究视角,探索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8.
《怀念狼》体现了贾平凹"以实写虚"的文学创作理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怀念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因整体性意象构建而造成文本主题的多义性,而且更在于整部作品蕴含深刻的悲剧寓意。小说展现了触目惊心的狼的灭绝和人的异化,在这双重悲剧后面,又隐藏着作者借这部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人类精神的迷失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