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渗精确水分池内,设置垄作覆盖、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对照)3个处理,结果表明,(1)垄作覆盖下作物增产显著,小麦较对照增产11.05%,玉米增产32.4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6 kg/(mm.hm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kg/(mm.hm2)。(2)垄作覆盖提高了0~200cm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3)垄作覆盖下0~5cm、5~10cm土层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小麦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9.7mg/kg、27.5mg/kg,玉米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2.1%、61.2%。(4)垄作覆盖下微生物量碳含量:小麦田0~5、5~10、10~20cm土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7mg/kg、158.6mg/kg和132.2mg/kg;耕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较对照高94.1%;玉米田0~5cm、5~10cm土层分别较对照高167.2mg/kg、78.2mg/kg,10~20cm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垄作覆盖技术既可提高0~200cm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可显著提高0~5cm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利于小麦、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麦-肥-玉种植模式下,通过改变土壤微地形和覆盖种植,设置了不同垄作方式,覆盖地膜和小麦秸秆处理。研究表明:垄作和覆盖栽培处理的产量比平作露地栽培的高,增产幅度和垄作、覆盖的方式有关,以绿肥垄作覆盖地膜的产量最高,绿肥垄作覆盖秸秆的产量次之。增产幅度为587.15~1322.15 kg/hm2,增产14.2%~58.1%。在玉米栽培时垄作和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垄作和垄作覆盖处理的土壤容重比平作减少0.05~0.08 g/m3,孔隙度增加2%~4%,土壤全氮、有机质略有下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所上升,以覆盖垄作地膜处理的变化较大,在垄作覆盖下,作物产量明显增加,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叙述苏油4号的选育经过、产量及抗性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苏油4号由太湖地区双低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回交而育成的,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饼粉。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产量为2 692.2 kg/hm2,生产试验产量为2 719.5 kg/hm2,分别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7.49%。[结论]苏油4号适合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研究淮麦23的特征特性、产量与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淮麦23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总结出适用于淮麦23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果]淮麦2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多抗、馒头专用小麦新品种。2003 ̄2005年度的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586.10 kg/hm2,比对照产量略增;2005 ̄2006年度生产试验的平均产为7803.00 kg/hm2,比对照淮麦18增加3.92%。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北麦区中上等肥力早中茬口种植。淮麦23基本苗应控制在195万 ̄240万/hm2,有利于群体的合理构建。[结论]该研究为淮麦23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与生姜间作复种系统增产增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推广复种系统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兴黄单999)和生姜(当地种)为试材,设4种间作处理,带宽分别为1.67(CK)、2.33、2.67和3.00m,研究了不同带宽间作方式的玉米和生姜的产量和产值。[结果]不同带宽间作处理方式对2种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2.33、2.67和3.00m带宽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比对照的降低22.21%、20.66%和27.72%;3.00m处理的生姜产量最高,为21750.0kg/hm2;2.33m带宽处理的最低,为19927.5kg/hm2。玉米生姜间作时,2.33、2.67和3.00m带宽处理的2种作物的产值分别为31404.30、32450.40和32413.20元/hm2,分别比对照(14752.80元/hm2)增加了112.87%、119.96%和119.71%,2种作物的纯收入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8.87%、138.94%和132.40%。[结论]2.67m带宽处理是玉米和生姜间作的最佳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7-9187
[目的]探索超甜玉米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方法]蜜玉1号是以Mo17(sh2/sh2)为母本,金银束二环系(sh2/sh2)为父本连续6代的回交结合自交选育而成。通过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研究了蜜玉1号的植株性状、籽粒性状和品质以及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结果]蜜玉1号产量高,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试,平均产量10 574和10 323 kg/hm2,分别比对照蜜玉8号增产6.44%和1.80%,2年平均产量10 449 kg/hm2,比对照增产4.12%。该品种早熟,抗大、小叶斑病和纹枯病,水溶性糖含量为16.92%,还原糖含量为6.98%,品质优,口感好,品质综合评价2级,最适采收期在授粉后的20~22 d,适宜江苏省各地种植。[结论]蜜玉1号高产优质,抗性好,含糖量高,适播期长,适宜种植区域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cm、垅高20cm、垅面宽60~65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000株/hm2,株距47.62cm;种植密度47250株/hm2,株距42.33cm;种植密度52500株/hm2,株距38.10cm(CK);种植密度57750株/hm2,株距34.63cm;种植密度63000株/hm2,株距31.75cm;种植密度68250赫/hm2,株距29.30cm.考查不同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子孙芋产量、商品芋效益。[结果]63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达25103.70kg,/hm2,商品芋政益为97738.2元/hm2。[结论]中等肥力状况下的高沙土地区泰兴香荷芋大面积种植密度以6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引进木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引进木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南205产量最高,达2 277.5 kg/667m2,其次为南植199和华南9号,达2 200.6 kg/667m2和2 099.9 kg/667m2,其他几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520、H873、H974、H1394,产量最低为H1255,仅1 249.8 kg/667m2。淀粉含量最高为H974,达36.69%,其次为H1255达35.22%,其他依次为华南205、华南9号及南植199,分别达30.72%、30.50%及29.50%,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为F520、H873及H1394,分别仅为26.73%、26.37%及23.89%。综合8个品种表现,华南9号、华南205、南植199以及F520品种产量较高、淀粉含量也较高,植株整体性状较好,适宜在湖南种植。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牟定县主要栽培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云南省牟定县主要栽培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方法]在玉米主产区采取单因素、高密度配合生物降解地膜配套栽培技术,对展示的29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生育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分析。[结果]先玉508产量最高,为99 89.70kg/hm~2,潞玉6号产量次之,为9 775.65 kg/hm~2;潞玉6号、明玉9011、成单22、正大666、彩稼8号、振兴508、鄂玉16号、辽单308、中禾606、鑫玉968等品种农艺性状、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在参展品种中均表现较好,可在中海拔区域大力推广种植;中云试5号、三峡玉9号、宁玉721这3个品种因后期灰斑病发生危害严重,不适宜在牟定地区推广种植。[结论]当地玉米种植应推广高密植栽培,适时早播并配合施用高效玉米缓释肥,结合应用生物降解地膜栽培可提高玉米种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抗青一号为番茄砧木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中熟、耐寒性强、高抗青枯病。其与接穗易亲和、成活率高,嫁接后的番茄高抗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抗逆性提高、不易衰老、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且果实品质、商品性无不良影响。湖南省各示范点嫁接后均表现比对照红石串自根苗增产,增产幅度为50%~131.13%,平均产量3 800~4 500 kg/667m2,最高产量达5 000 kg/667m2,嫁接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且嫁接对接穗品质影响不大。适宜在青枯病严重的番茄产区作嫁接番茄砧木品种,进行早春保护地或露地丰产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16.
卢森权  谭仕彦  李彦青  黄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9-9180,9186
[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忻糯3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N301为母本、自选系N40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通过2005—2007年的直接生产试验,3 a平均产量9 694 kg/hm2,比对照增产5.0%,比垦黏1号增产18.1%,于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为0.8万~1.0万kg/hm2,最高产量可达1.2万kg/hm2以上;抗穗腐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营养丰富,既可作为干籽粒加工用,也可鲜食利用;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种植,结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高产、高淀粉含量及适合间作套种的木薯新品种,为广西木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5年,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母本,采用自然杂交与胚挽救的方法,经连续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获得木薯新品种桂木薯6号,并对其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收获指数、发芽率及抗逆性等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3年初级与高级评价结果表明,桂木薯6号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华南205(CK),其中在广西武鸣初级评价中,鲜薯产量比CK高66.7%,在广西武鸣和隆安高级评价中,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70.1%和73.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两年不同地点的评价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比CK增加70.0%,平均淀粉含量比CK增加1.0%,且收获指数均高于CK。2014和2015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广西武鸣、桂平和合浦)桂木薯6号平均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53.4%和50.3%,平均淀粉含量分别比CK增加1.4%和2.1%,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桂木薯6号平均发芽率98.5%、平均株高2.5 m、平均茎粗3.5 cm,生长势较强,属不分枝类型,具较强抗旱性,但抗风性较差。该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木薯6号具有稳产高产、收获指数高、品质优良及抗旱能力强等优点,生产中可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经济作物进行间作或套种,适合在广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耿基玉  黄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8186
[目的]为了寻求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两系杂交组合两优6326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2个试验,密度试验设5个处理,施肥水平试验设4个处理。[结果]从实际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12.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折合9865.95kg/hm2;30.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折合9332.1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折合10293.45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折合9454.35kg/hm2。从理论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2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3531.5kg/hm2,12.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9865.95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2412.50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为9855.00kg/hm2。[结论]综合实际产量、理论产量等方面因素,提出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22.5万株/hm2;基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氯化钾120kg/hm2;穗肥施尿素45kg/hm2,氯化钾30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连作木薯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木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为木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设置0(CK)、750(A)、1500(B)和2250 kg/ha(C)共4个处理,测定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处理下的土壤水含率、孔隙度、三相比、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木薯产量的相关性状.[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与CK相比,土壤水含率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土壤调理剂的3个处理均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固相比例,增加气相比例,其中以2250 kg/ha用量的效果最佳.调理剂能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能显著增加木薯块根长及单株块根重,从而提高块根产量.[结论]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促进木薯块根伸长增粗,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的处理效果相对较优,在广西木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