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秸秆微贮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的一项新技术。微贮后的秸秆优于未处理秸秆;与氨化处理比较,微贮秸秆粗蛋白含量低于氨化秸秆,但采食量和日增重均高于氨化秸秆,成本亦比氨化处理低。微贮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饲料的新方法,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避免农作物秸秆焚烧就需要有适当的处理方法。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秸秆处理经验技术,还要因地制宜。本文概述中强调对秸秆就地加工,缩减作业环节,将有效降低秸秆的处理成本并有利环境,是可行的秸秆处理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2亿t,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秸秆作为饲料,限制因素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如何提高秸秆饲用价值是利用秸秆作饲料的前提。为此,综述了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包括影响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农学因素、物理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学处理方法。玉米品种、收获期、与豆科作物间作及收获后秸秆贮存方式等农学因素均影响秸秆饲用价值,可以通过合理的农艺操作获得饲用价值较高的秸秆,并且简单易行;构建复合菌系转化秸秆是生物学方法处理秸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秸秆氨化饲料的优点秸秆饲料氨化处理,就是在作物秸秆中加人一定比例的氨水、液氨、尿素或尿素溶液等,以改变秸秆的结构形态,提高家畜对秸秆的消化率和秸秆的营养价值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它是迄今最经济简便,而义实用的处理方法。该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各种农作物秸秆都可进行处理。氮化秸秆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将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农作物秸秆的粗纤维进行分解,提高动物饲喂后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6.
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技术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将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农作物秸秆的粗纤维进行分解,提高动物饲喂后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7.
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农业生产有机肥的原材料,也是生产有机农副产品和农业产品不可或缺的宝贵原材料,如何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农业人急需解决的课题。寒地秸秆腐熟菌剂及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可以使秸秆就地还田,省去了机器粉碎秸秆、挖坑深埋等繁琐的过程,降低了秸秆处理成本,推行过程便于群众利用寒地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推动凤城秸秆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8.
辛丰 《农业机械》2012,(35):58-59
1秸秆饲料加工1.1物理法切碎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秸秆物理处理方法,其他还有浸泡、磨碎、蒸煮、高压蒸气处理、热喷、膨化以及辐射等,而秸秆揉搓加工和秸秆饲料压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新的物理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但却不能改变农作物秸秆的组织结构,也不能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设置秸秆隔层试验,研究小麦、玉米2种秸秆隔层材料对土壤水盐运移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隔层处理在整个玉米生育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波动较大,且土壤含水率总体低于不设隔层的对照处理,不同秸秆隔层处理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明显,但后期玉米秸秆隔层处理土壤含水率低于小麦秸秆隔层。40~80cm土层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0~40cm正好相反,含水率大小依次为玉米秸秆隔层、小麦秸秆隔层、对照。秸秆隔层处理抑制了土壤盐分随水分的向上运移,同时延缓了水分的下渗过程,增强了盐分淋洗效果,玉米秸秆隔层的控抑盐效果好于小麦秸秆隔层。秸秆隔层处理没有明显增产优势,玉米秸秆隔层处理较小麦秸秆隔层处理的玉米产量要略高。  相似文献   

10.
4研究结论4.1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1.1提高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科技含量 从我国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现状可知。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工作繁杂、琐碎,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处理周期长,大多是依靠繁杂的手工作业为主,不易于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秸秆颗粒饲料加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秸秆粗纤维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动物饲喂后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等主要问题,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以创新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与方法为中心,同时注重把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主要问题与之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农田节水集成配套综合技术——根区等高覆盖灌溉。在对这一综合技术的概念、实现方式、功能定位等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对开展根区等高覆盖灌溉综合技术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进程,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概述其主要技术——秸秆覆盖、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的作业要点,介绍适用于辽宁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机具。  相似文献   

13.
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地方高等院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应在田间作业的新型农业机械的开发与研制上;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设施与技术、温度与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研制上;在农产品产后加工的工艺与机械设备的开发与研制上;在农作物秸秆的气化液化的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研制上进行建设和做出贡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新技术装备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废弃物沼气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阮文权  郁丹  邹华  孙志浩 《中国沼气》2006,24(4):28-31,35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面对矿物能源的短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小城镇四种主要废弃物为原料用于产沼气情况,分析了我国小城镇所共有的这四种废弃物产沼气作为小城镇居民使用能源的可行性,指出利用小城镇废弃的四大有机物原料产沼气是解决小城镇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稻草还田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稻草还田的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稻草还田应以整株还田为主,探讨了旋耕埋草和翻耕埋草的工作原理,并对还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培养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配施后对土壤蒸发特性及秸秆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施入土壤后明显提高了土壤的累积蒸发量,粉碎氨化秸秆具有降低累积蒸发量的作用,其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配施后,降低土壤蒸发强度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耐旱性.长秸秆和粉碎秸秆单独施入土壤后明显提高了土壤的蒸发失水比,粉碎氨化秸秆能持续降低土壤的蒸发失水比,当其与土壤改良剂混合后抑制土壤无效蒸发作用周期延长.秸秆施入土壤后的分解高峰主要发生在30 d内.短期内秸秆粉碎程度对其分解速率作用不明显,粉碎氨化秸秆提高秸秆分解率效果显著.土壤耗水特征各指标累积蒸发量Ec、蒸发速率a·b、蒸发失水比pwl各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能较好地表征土壤蒸发特性.  相似文献   

17.
稻秸秆受切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稻秸秆各种条件下的切断速度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稻秸秆切断速度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显著性的程度。试验表明,定刀型式对稻秸秆的切断速度影响较显著,双定刀及较小的刀片间隙有利于切断秸秆;另外,含水率对稻秸秆的切断速度影响较显著,切断速度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高原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等规模面积的小麦、莜麦保护性耕作中试示范,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应性和免耕播种机的可靠性进行了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原冷凉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和莜麦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益、节本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保护性耕作所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工作,其性能可靠、通过性好.能实现化肥深施和免耕播种。该示范试验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完整的补充,为早作地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抗早增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免耕播种机锯切防堵装置的高速摄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免耕播种机锯切防堵装置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速摄影技术对秸秆运动规律和抛撒轨迹进行了在线跟踪拍摄,通过对拍摄图片的再现观察与分析,发现秸秆运动轨迹是平抛、斜抛和直线运动的组合,秸秆在抛送过程中伴有自转、偏转、碰撞与反弹回流等现象,验证了锯切防堵装置的防堵机理是锯齿圆盘切刀切割秸秆的同时,依靠锯齿前角和抛撒板共同作用抛送切断秸秆而实现防堵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秸秆等)的循环利用,选取秸秆、牛羊、沼气循环模式,秸秆、牛羊、食用菌生产循环模式,秸秆、成型燃料循环模式和秸秆、棚菜生产循环模式这4种最易实现的推广模式,进行原理、特点和综合效益分析,旨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