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动态     
为了普及蚕桑生产科学技术,山西省蚕学会于5月15—27日分别在闻喜、临汾、于次,离石、兴县、忻县等地县举办了普及栽桑、养蚕科学技术巡回讲座。由省蚕学会付理事长袁泰成同志和蚕学会秘书长郎计林同志主讲了国内外蚕桑生产的先进经验;蚕桑生产利国利民的优越性;我省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如何因地制宜按比例发展;同时细统地传授了培育桑苗,嫁接改良,科学栽桑管桑,新法养蚕等一系列新技术。使参加听课人员对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蚕桑产业优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面对加入WTO给蚕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全面提升蚕桑生产的行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必须走区域规模化的道路。而作为产业基础的家庭栽桑养蚕规模效益的好差,将直接影响蚕桑事业的发展。推行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是克服过于分散栽桑养蚕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加快传统蚕业的改造,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蚕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工  李京华 《中国蚕业》2002,23(1):76-78
1 新疆蚕业概况 新疆蚕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有着发展蚕桑的独特优势.在"八五"计划期间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建了蚕种场、开劈建设了原蚕区,新建、改建了共育室并购置配备了养蚕用具,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养蚕基础设施,形成了蚕桑科研、教育、蚕种、缫丝、织绸、印染等完整的蚕丝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魏勇 《江苏蚕业》2011,(3):54-56
射阳县蚕桑生产基地自2008年纳入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蚕桑项目子课题,该县在发展规模蚕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新型栽桑、养蚕及蚕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基地建设取得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6.
贵州蚕桑起步较晚,蚕桑技术人员馈乏,蚕农养蚕科技含量不高,大多靠天吃饭,普遍存在重蚕轻桑,重量轻质的现象,蚕茧单产低,茧质差,蚕农收益低.特别是近年来蚕业不景气,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如何增加养蚕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益,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1998年底遵义县蚕桑公司与我校蚕桑专业科协商,以建立遵义农校遵义县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形式,对该  相似文献   

7.
发展蚕桑生产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蚕桑的竞争能力。只有高产、高质量、高效益,才有生命力,蚕桑生产才赖以巩固和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须通过栽桑养蚕这两个环节来实现。但如何栽好桑养好蚕,高产稳产,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带着这个课题,走  相似文献   

8.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浅谈制约“三高”蚕业发展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蚕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年年栽桑不见桑,季季养蚕不见效,已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制约了“三高”蚕业的发展。最近,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依靠科技、振兴蚕业”作为发展仁寿“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剖析我县蚕桑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制约仁寿“三高”蚕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鸠坑乡地处浙江省西部,与安徽省的歙县毗邻,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回顾鸠坑乡蚕桑发展的历程,除了政策激励和优质优价外,蚕桑生产科技进步与种桑养蚕技术普及是推动蚕桑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鸠坑乡的蚕桑生产发展,也对全县蚕桑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型,近两年来新推广的雄蚕试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威 《广西蚕业》2004,41(Z1):74
《广西蚕业》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养蚕专业户张威,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感激之情向您们报喜,衷心感谢《广西蚕业》杂志引导我们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3年前,我们从贵刊中了解到,栽桑养蚕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致富路,感到发展蚕桑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于是先后投资了3000多元资金,拓植和承包了十多亩桑园。在桑园生产和养蚕管理过程中,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从订阅的《广西蚕业》杂志中寻找答案,使蚕桑生产年年得到发展,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十几亩蚕桑都获得了26000多元的纯收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5.
孔祥江 《中国蚕业》2003,24(3):61-62
要养好蚕,较为完善的养蚕设施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因此,在加强桑园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速养蚕室的配套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栽桑养蚕的同步效益,蚕农才能由此看到蚕桑产业的希望,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斌 《中国蚕业》2005,26(4):46-47
近两年来栽桑养蚕在本镇发展较快,桑园面积已近550hm2.随着桑园面积扩大,养蚕户数增多,新老蚕区小蚕共育规模已明显跟不上蚕桑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对本镇的小蚕共育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本地区的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地处广东北面,属亚热带气候,气温暖和,雨量充沛,是栽桑养蚕的好地方。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蚕桑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栽桑面积33671亩,年养蚕137858张,产蚕茧量5.6万担。是我省山区蚕桑生产基地。为了解桑树病虫种类和为害情况,我们于1990年9月21日至28日赴曲江,乳源和翁理源县的重点蚕桑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整并提出初步意见以供参考。一、韶关蚕区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韶关蚕区虽是我省蚕桑事业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丝绸行情疲软,茧价低落,蚕桑生产处于徘徊不前的形势,为了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蚕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恢复我县的蚕桑生产,我们经过考察、论证,决定1998年对我县的养蚕布局进行调整,现将一年来的调整实施结果总结于后.一、我县养蚕的基本情况我县养蚕历史悠久,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从其养蚕布局来看:每年都是养4季蚕,其最高年发种量达15万张,产鲜茧370  相似文献   

19.
大蚕蚕台饲育及熟蚕自动上蔟是目前农村养蚕生产上急待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显得尤为紧张,在栽桑、养蚕、上蔟等各个关键环节,由于劳动力奇缺造成技术不到位,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单产低,茧质下降,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我市官渡、狮滩等镇推广蚕台育自动上簇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我认为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桑树是养蚕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首创并发展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在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蚕业的稳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中国的值保方针以来,桑园也开始实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在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蚕桑综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内涵已从单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