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刺激素,为了进一步摸清水稻施用的增产效果,我们在1981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1982年又继续进行了浸种和扬花期喷施试验,为大面积生产使用提供依据。一、试验设计和方法浸种处理:0.5ppm 浸种24、48小时,1ppm浸种48小时,2ppm 浸种48小时,4ppm 浸种48小时,清水浸种48小时。扬花期喷施:浸种 喷0.5ppm,浸种 喷1ppm,浸种 喷2ppm,浸种 喷4ppm,浸种 清水,清水喷施。三次重复,随机区组,小区面积120平方米,总面积3亩。  相似文献   

2.
对位于祁连山中高地区的肃南县皇城区的油菜施用0.5%稀土、0.01%硼酸、0.1%硫酸锌、0.1%硫酸锰和0.1%矮壮素浸种,清水为对照。田间试验表明,0.5%稀土浸种较对照能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并在前期能促使出苗整齐和促进幼苗生长,而对含油量无显著影响,其它处理均不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含油量。稀土浸种在高寒阴湿地区的油菜上可作为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的内酯(BR)(0.01、0.1、1ppm)浸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α—淀粉酶的活性成正相关。用BR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的活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5.
钼是高等植物体中硝酸还原酶和硝化酶的组成之一。一般植物的钼浓度大于0.1ppm(干重计),就不会出现缺钼症状。但对于豆科植物,即使钼浓度大于0.1ppm,施用钼肥也能促进生育并增加产量。据报道:豆科植物施用氮肥后,则钼肥失效。因此可以设想;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钼较多,而对于其它生理作用则需钼较少。一般钼肥的施用方法是使用钼盐浸种;浸种处理比叶面喷施更为有效。但又据报道,大豆在开花前叶面喷施与浸种处理效果相同,但在开花以后则只有叶面喷施才见效。大豆种子的钼浓度范围是0.1—30ppm;即使种子的钼浓度为30ppm,也不能完全满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量。由上述可以设想,大豆生育早期的钼营养,显著影响植株的后期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黑龙江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氮素后移与春小麦产量的变化关系。以形成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栽培模式。2011年进行了此项研究试验。通过在本区域平丰年条件下春小麦氮素后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以分蘖期施用氮素增产效果较佳,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形成优质春小麦氮素后移高产栽培模式,为春小麦北麦6号在本区域种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作物栽培科学施肥管理中,应用“灰色理论”的数学方法指导科学施肥。可起到特别的效果,可指示作物应用的关键时期,以达到增产并节本增效,实现施肥精准化。春小麦产量构成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是相互关联的。磷酸二氢钾叶面三期处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分蘖期关联向量R=0.716,灌浆期关联向量R=0.678,拔节期关联向量R=0.571。表明3个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作用强度顺序为:分蘖期〉灌浆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8.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以清水浸种和嫁接黄瓜为对照,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基因表型诱导剂浸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基因诱导剂浸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黄瓜茎的纵向生长,使其茎的横向生长、叶和根的生长明显加快,根系活力明显增强,壮苗指数和G值有所提高,第1雌花节位明显降低,雌花节率和坐果率显著提高,采收期提前1~8d,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提高;以浸种浓度为1:100的处理最为适宜,前期产量比清水浸种和嫁接的对照分别增产40.6%和20.6%,总产量比清水浸种和嫁接的对照分别增产63.8%和18.1%:浸种浓度为1:70的处理次之,前期产量比清水浸种和嫁接的对照分别增产35.0%和15.8%,总产量比清水浸种和嫁接的对照分别增产54.2%和10.9%.同时,诱导剂浸种还可明显提高黄瓜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改善黄瓜品质;但诱导剂浸种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诱导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夏甘薯生长前期末喷浓度为250ppm和500ppm的乙烯利,有控制茎叶徙长和提高薯块产量的作用。被处理的植株蔓长缩短,分枝数目增加;叶片变小、变厚,数目增多,叶片面积减少;生长中期,25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降低0.22,50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0.07;生长后期,25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0.8,50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0.4。处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增加,叶色深绿;光合效率有所提高,同化产物分配方向有所改变,向薯块内运输的量增加,平均叶片和茎及叶柄干重,25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2.9%和4.1%,50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0.6%和2.2%;平均薯块干重,250ppm处理才比对照增加9.1%,500ppm处理者比时照增加3.2%,薯块产量明显提高。500ppm处理者增产14%,250ppm处理者增产6%。  相似文献   

10.
<正> “7841”是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用国产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作物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加强脂肪及蛋白质的转化。据试验,该调节剂对花生、大豆、油菜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为了研究“7841”对芝麻的作用和技术,探讨芝麻增产的新途径,1983~84年首次在平舆县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150~350ppm的“7541”溶液对芝麻进行浸种,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尤以250ppm效果最好,平均增产幅度为42.0~46.4%。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分对宁夏春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宁夏春小麦在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中生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小麦出苗时间推迟,出苗率下降,根系发育受到较大危害。表现为植株矮小,光合能力下降,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提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类Ni~(2+)盐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京涛  马建军  杜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73-3974
[目的]为镍肥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和樱桃番茄为试材,选取均匀一致、饱满的50~100 g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Ni2+盐溶液中浸种6~12 h,研究了3种Ni2+盐(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适量浓度的Ni2+盐浸种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种子萌发,促进根系和芽生长,幼苗干物质积累增加。春小麦浸种适宜浓度范围为0~2μmol/L,且因Ni2+盐种类而异;樱桃番茄浸种适宜浓度均为0.5μmol/L,其作用效应大小因Ni2+盐种类和作物品种而异。[结论]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Ni2+盐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差异可能与Ni2+盐中阴阳离子的加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红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浓度沼液浸红蒜种试验表明:沼液浸红蒜种出苗快且整齐,蒜苗长得粗壮,不徒长,对红蒜生殖生长基本没有影响;蒜苔增粗增长、蒜头增大、蒜瓣数增多,提高了大蒜的商品性。沼液浸种浓度在40%以上的处理产量均比对照高,浓度为40%和100%的2个处理产量与清水浸种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浓度为60%和80%的处理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培结合室内分析,研究稀土元素La(Ⅲ)、Ce(Ⅲ)浸种对小麦幼苗体内SOD、POD同工酶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La(Ⅲ)、Ce(Ⅲ)浸种均对小麦苗期SOD、POD等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低浓度稀土浸种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烯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出苗后麦苗的伸长、苗期根系的数量和伸长等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烯唑醇种衣剂在有效剂量不大于0.04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影响较小;在有效剂量为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率影响不大,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 d;在有效剂量大于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2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3 d,出苗率降低18.5%~35.7%。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后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用药剂量越大,与对照相比苗高相差越多,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13.1%~45.8%;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8.6%~28.2%,但播种后10~15 d,所有处理苗高增长幅度均在6.1~6.8 cm,差异并不明显。烯唑醇种衣剂包衣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6~4.9条,平均根长11.9~13.4 cm;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9~5.2条,平均根长20.5~22.8 cm,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际应用中,烯唑醇种衣剂有效剂量应小于0.06 g/kg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汞对小麦幼苗叶片、根和萌发种胚的蔗糖酶(Inv)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法,用不同浓度的Hg2+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小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器官的Inv和PAL活性,结果表明,随着Hg2+浓度的递增,小麦幼苗叶片、根和萌发种胚中,酸性和中/碱性Inv的活性都呈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小麦幼苗叶片、根和萌发种胚的PAL的活性也呈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器官的两种酶活性相比,快速生长的叶片和根部的酶活性都比萌发种胚的高。低浓度Hg2+(≤0.100 mmol/L)对小麦幼苗的Inv和PAL活性有短暂的促进作用,高浓度Hg2+(≥0.200 mmol/L)对Inv和PAL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Hg2+浓度为0.100 mmol/L时,各种Inv和PAL活性达到最大,由此推断,此浓度是影响小麦幼苗生长的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在小麦播前种子处理上的最佳应用浓度,本试验以烟农19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穴盘育苗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设置0、5、10、20、30、50、100 mg·L-1共计7个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GGR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 GGR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12.09%、15.31%、31.55%和42.09%。小麦幼苗的株高以20 mg·L-1 GGR浸种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了32.00%。小麦根长以50 mg·L-1 GGR浸种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了10.26%。30 mg·L-1 GGR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茎粗、叶长、根体积、苗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45.19%、25.37%、68.18%、66.34%、35.53%、36.50%、146.88%和131.03%。综合隶属函数分析与评价,适宜浓度的GGR浸种(30 mg·L-1)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缩短种子发芽时间,对小麦实际栽培过程中培育壮苗、提质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杂草提取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香附子、曼陀罗和刺儿莱提取物对玉米、水稻和小麦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用香附子提取物A浓度1和提取物B浓度3、2浸种,玉米幼苗的叶面积、株高、根系吸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均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提取物C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香附子不同提取物对水稻浸种,以B效果最好,香附子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与C有关。曼陀罗提取物D浸种,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4.1%,达极显著水平。刺儿莱提取物E浸种,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对凤丹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种子的特性观测并进行了种子分级试验;采用不同浸种温度、不同浸种时间、沙藏层积、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凤丹牡丹种子,筛选出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利用凤丹种子的比重不同,采取水浸法进行种子分级,能有效区分种子优劣,且Ⅱ级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到99%;赤霉素(GA3)处理能大幅提高播种出苗率,GA3促进种子萌发的的最佳浓度为150 mg/L,种子萌发率达到99%。种子的品质与质量相关性不大,与吸水率呈反比;凤丹牡丹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生理后熟期。  相似文献   

20.
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 ,4 -三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50—250μg·g-1浓度胁迫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甚小 ,但延迟小麦种子的出苗速率 ;300μg·g-1浓度胁迫使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至57.9%。在正常条件下 ,小麦种子露白后第4dα -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第12d以后迅速下降 ;在150—200μg·g-1 浓度胁迫下 ,小麦种子内α -淀粉酶活性的峰值下降 ,贮藏物质的转化受阻 ;幼苗的生长受抑 ,干重、鲜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受害程度随着1 ,2,4 -三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弱。根部比地上部对1 ,2,4 -三氯苯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