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设“赞哈”传说景点,目的在于通过对本传说的认识、理解,用现代的园林园艺手法,将“赞哈”传说这个民间文学艺术通过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景点的设计理念是充分挖掘傣族“赞哈”的起源内涵,利用园林要素生动活泼地再现“赞哈”传说的场面。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在傣语中意为“十二个坝子”。十二个坝子就像十二颗珍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196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景洪接见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蔡希陶时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西双版纳——这块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惟一的绿色地带。此后,保护西双版纳这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动植物基因库”,就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多年来,西双版纳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一直牢记周总理的指示,认真履行职责,与傣、汉、哈尼、布朗、基诺等13个民族的儿女一道,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当地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曼稿派出所的民警们驱车20多公里,来到勐海镇翁囡村民小组进行“八荣八耻”宣传活动。翁囡村民小组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边陆军的一个山区傣族村寨,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是我国除台湾省和海南岛以外的一个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动植物王国”、“热带植物宝库”、“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之誉。西双版纳的森林类型,主要为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调查,高等植物有4000~50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列为国家珍稀树种有七种,占全国保护树种的四分之一。已知的经济植物有1000种以上,稀有的龙脑香、望天树,速生用材团花树,含油率高达70%的油瓜,在西双版纳就有  相似文献   

5.
傣族为何喜爱菩提树熊永忠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保山、临沧等地州生活的傣族人民,他们特别敬重菩提树。这些地州的一些傣族村寨,常种有菩提树,而且往往将这些菩提树当成“神树”或“龙树”来敬重。傣族地区的村寨,基本上每村每寨都有一座缅寺,这是因为,傣族...  相似文献   

6.
绿色明珠的忠诚卫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以南同纬度圈内唯一一块热带雨林,是镶嵌在祖国版图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驻守在这里的武警西双版纳森林大队,自 1995年4月 1日组建以来,出色地完成了以森林防火、灭火为中心,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执勤重点的各项任务,并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拥政爱民活动,被当地群众誉为“动植物王国的忠诚卫工”。大队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武警云南森林总队授予“先进标兵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大队”、“野生动物保护先进大队”等光荣称号。 森林火魔的克星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保存较为完整、热区森…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样方收获、生物量回归方程及标准木的方法进行样地调查,对西双版纳傣族庭院C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傣族庭院的平均C密度为99 85tons·hm-2。证明传统傣族庭院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吸收CO2温室气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红木》国家标准列入的33个树种中,原产我国的树种除了海南的降香黄檀以外,便是云南的黑黄檀。海南的降香黄檀已经广为人知,并已大力种植,但黑黄檀似乎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步。 黑黄檀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植物。黑黄檀又名版纳黑檀,因其木质酷似牛角故又称“牛角木”,因其花与木材有酸香气味,又称“酸香树”。黑黄檀的主产地为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又称黑黄檀为“埋色嘟”,另一说为“埋拍噜”。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跳舞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有一种神秘的“跳舞草”。“跳舞草”其实不是草,它是蝶形花科小灌木(也有归到豆科的),高不过1米左右,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时人称“虞美人草”,将其比喻为美貌超群能歌善舞的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的化身。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这株“跳舞草”,高60厘米左右,叶是披针形三出复叶,两片侧生在叶柄的中部,一片着生在叶柄的顶端。只要周围有音乐或歌声响起,原来纹丝不动的“跳舞草”的叶片便会“舞动”起来,有的绕叶柄转动,有的上下摆动,快慢不一,酷似伴随歌声翩翩起舞。“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呢?据资料介绍,“跳舞草…  相似文献   

10.
风流草佐证(散文)高德增前不久,有人撰短文,记风流草一事,曾感慨,贵州三都地方地杰人灵,不但水族风流,草亦风流。其实,那风流享并非独占黔三都之疆域,远的不比,我们云南的西双版纳便长有此种尤物,当地人唤作“跳舞草”。况傣族作家征鹏主编的《西双版纳揽胜》...  相似文献   

11.
方仁 《广东园林》2007,29(6):18-20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自然村寨"曼春满"为案例,介绍了傣族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丰富优美的热带植物、独特的民俗风情及宗教信仰等旅游景观特色.指出当前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存在着传统建筑被"异化"、自然景区商业化,以及现代基础设施与特色景观不相协调等问题.提出在景区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两者关系;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景观,只有在传承中得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族称歌手为“赞哈”,他们可能是职业歌手,也可能是业余歌手。每逢婚丧、祭祀时,都要请“赞哈”唱歌,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等。“赞哈”产生的年代十分悠久,可能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对于保存、传播和发展傣族的文学艺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劾养保护所的莽莽林海内,有~支身穿迷彩服、手持砍刀的小分队,时常穿梭于密林之中。这支被当地居民称为“森林卫土”的护林巡逻小分队,便是不久前荣立集体三等功的景洪市勋养镇纳回帕民兵排。截养保护所辖区堪称西双版纳“绿色王冠的绿宝石”。这里不仅有完整的热带森林原始植被,而且还是老虎、野牛等珍禽异兽世代繁衍的“老家”,更是野生亚洲象栖养生息的乐园。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捕象记)}就是在这里实地拍摄的。如今,闻名中外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此。这个民兵排是70年代组建的,现…  相似文献   

14.
奇异的花     
会吐烟的花 在我国南方 ,每年八九月间 ,有一种奇趣的花 ,它在艳阳下开放的时候 ,如果遇上一场骤雨 ,或者给花浇上一些冷水 ,你就会立即看到一种奇景 :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伴随着响声 ,又从花心中喷出一条条白雾似的花粉 ,好像节日夜晚燃放的烟火一样 ,十分好看 ,人们把它叫吐烟花。会预报风雨的花 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能预报风雨的“风雨花”,每逢风雨将至 ,“风雨花”便精神抖擞 ,含苞待放 ,风雨降临 ,它便迅速开放 ,任凭风吹雨打 ,依然亭亭玉立。而风雨过后 ,则颜色更为绚丽。当地傣族群众称它为“糯蝶罕花”,意为迎…  相似文献   

15.
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保护所的莽莽林海内,有一支身穿迷彩服、手持砍刀的小分队,时常穿梭于密林之中。这支被当地居民称为“森林卫士的护林巡逻小分队,便是不久前荣立集体三等功的景洪市勐养镇纳回帕民兵排。 助养保护所辖区堪称西双版纳“绿色王冠的绿宝石”。这里不仅有完整的热带森林原始植被,而且还是老虎、野牛等珍禽异兽世代繁衍的“老家”,更是野生亚洲象栖养生息的乐园。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捕象记》就是在这里实地拍摄的。如今,闻名中外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此。 这个民兵排是70年代组建的,现有…  相似文献   

16.
“动物王国”的忠诚卫士周子淦地处中缅、中老边境的“动物王国”──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区内河流众多,森林茂密,绿草成荫,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经常可见翘着尾巴横穿山路的大晰蜴,娇小可爱的野山鸡,艳丽多彩的绿孔雀。武警云南边防总队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官兵...  相似文献   

17.
望天树     
<正>西双版纳的傣族人称它为"伞树"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它拥有秀美的姿态、挺拔的树干,昂首挺立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望见它的树顶,甚至灵敏的测高器也无济于事。因此,人们称它为"望天树"。因其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而树干则像伞把似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称它为"伞树"。望天树是1974年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的补蚌首次发现的。当时,植物科学工作者根据勐腊县林业局提供的线索,到补蚌进行考察,发现在森林茂密的沟谷边,这样的树成片分布,它一股劲地往上生长,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族虽信奉小乘佛教,但还保留了原始信仰——多神教。多神教起源于傣族祖先对自然界万物的崇拜。傣族的祖先为了生存与自然发生关系,但他们对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无法理解和支配,因此,把一切不理解的东西借想象而人格化,并按照人的关系来说明它。这就是“万物都有灵”的原始信仰,而小乘佛教信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为60%左右,到处是浩瀚的林海。而现在天然林的覆盖率只有30%左右。1958年这里建立起勐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围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土著民族,由于近几十年人员猛增,耕地不断扩大,对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利用增加,不仅使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物资源经常受到侵害,而且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其它森林  相似文献   

20.
在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树的乳汁的针,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实验,不一会儿,“犯人”窒息而死,从此这种树闻名全世界。我国给这种树取名“见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这种树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远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相传在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这位傣族猎人在一次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而狗熊也跟着爬上树来。猎人折断一枝杈刺向狗熊的嘴里。奇迹发生了,狗熊立即倒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