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参金口服液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参金口服液的安全性,采用Sprague Dawley (SD)大鼠开展了亚慢性毒性试验。1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分别按64、32、16 g /kg体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28天,停药后观察14天。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其余相关检测指标均未见异常。表明参金口服液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滋阴益气活血组方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用STZ尾静脉注射45 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5)和组方治疗组(n=15)。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20)。组方治疗组灌胃滋阴益气活血组方水煎液10 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期为56 d。灌胃第14、28、42、56天眶后静脉丛采血,离心制备血清以测血糖(GLU),第56天测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SP),处死大鼠取肝脏测肝糖原的含量。用组方治疗组水煎液连续灌胃8周后,该组大鼠的体重相对于模型对照组处于上升趋势;第56天时,血糖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滋阴益气活血组方能够改善和纠正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异常,对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清肺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给8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进行半数致死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将40只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和对照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5 d,灌胃结束后测定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液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滋阴益气活血组方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免疫器官影响。方法:用STZ尾静脉注射45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5)和组方治疗组(n=1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20)。组方治疗组灌胃滋阴益气活血组方水煎液10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6d。灌胃第14、28、42、56天眶后静脉丛采血,制备血清以测定血糖(GLU)水平。第56天剖杀大鼠,取脾脏、胸腺组织,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结果:第56天时,组方治疗组的血糖水平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组方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模型对照组脾小结数量较少,生发中心不够明显;组方治疗组脾小结数量体积较正常,可以见到生发中心;模型对照组胸腺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胸腺小体数量较少;治疗组胸腺小叶较大,胸腺小体较多。结论:自拟滋阴益气活血组方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对STZ糖尿病大鼠的脾脏、胸腺及其组织结构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由于职业特殊性,容易造成应激性胃溃疡。赤土茯苓是一种天然的中草药,其提取物赤土茯苓苷对胃溃疡有保护作用。论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赤土茯苓苷对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选取60只体重在23.1g~27.2g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草药组、粗品组及3组赤土茯苓苷组(SmiⅠ组、SmiⅡ组、SmiⅢ组),连续10d对小鼠灌胃给药,生理盐水组补充生理盐水2mL,草药组补充直接粉碎的赤土茯苓300mg,粗品组补充300mg制备的粗品,以及3组赤土茯苓苷组分别给药(SmiⅠ组300mg、SmiⅡ组200mg、SmiⅢ组100mg),水浸24h,处死取胃。检测小鼠胃黏膜中血流量、胃溃疡指数、出血点数、溃疡抑制率及GSH-Px水平5项指标。结果表明,SmiⅠ组、SmiⅡ组、SmiⅢ组在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出血点数、GSH-Px活性及胃黏膜血流量GMBF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说明赤土茯苓苷对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赤土茯苓苷的给药量不同,对胃溃疡的保护效果也不同,剂量越小保护效果越弱,给药300mg剂量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TCDC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法制备了AA大鼠,并将其分为5组,即模型组、TCDCA低剂量(0.1 g/kg)预防组和治疗组、TCDCA高剂量(0.2 g/kg)预防组和治疗组,并以正常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案:预防组于致炎前3 d,按照相应的药物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31 d。治疗组于致炎后第14天,按照相应的药物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通过外观观察对AA大鼠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造模后14 d左右,模型组大鼠对侧足跖肿胀,造模后18~21 d,模型组大鼠尾部出现明显结节,提示AA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5),TCDCA低剂量治疗组可显著提高AA大鼠血清中C...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药浴对犬小孢子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宠物医院确诊为小孢子菌感染的犬2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用药,B组常规药+中药组方药浴.结果:显示A组治愈率85.71%,B组治愈率92.86%,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犬平均病程比A组少4天.结论:说明本次自拟的中药组方,在治疗犬小孢子菌感染方面有辅助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典方剂止咳散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评价兽药典方剂"止咳散"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受国家药典办委托,对其进行了毒理学研究。通过小鼠灌胃给药对止咳散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止咳散低剂量组(7 g/kg)、止咳散高剂量组(14 g/kg)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测定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后血液生化指标及血常规,做病理切片,评定其长期毒性。结果表明,止咳散的LD50120 g/kg,且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期间各剂量组体重、饲料采食量、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后尿素氮、肌酐、血糖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心、肺、脾、肝、肾等主要脏器组织切片亦未见异常。以上结果表明,止咳散毒性较小,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温阳为主中药复方对肥胖大鼠糖代谢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SD 肥胖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温阳复方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8周,在给药第4、8周测其空腹血糖,给药 8周后测口服糖耐量与肌糖原、肝糖原、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给药 8周后,温阳复方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升高。结果表明,温阳复方能够明显纠正肥胖大鼠糖代谢紊乱,有效预防和延缓早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韩国研究人员发现,牛乳对酸性乙醇诱导小鼠模型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5、10、20 mL/kg)市售鲜牛乳,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末次灌胃1 h后用管子经口灌入盐酸-乙醇混合物,引起严重的胃损伤。结果表明:牛乳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胃黏膜发生病变,降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胃黏液量,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乳宁散"的安全性。将"乳宁散"制备成相当于原药材1.0 g/mL的水煎提取浓缩液,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以5000、7500、10000、15000 mg/kg体重的剂量1次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 g/mL)、最大容积(0.04 mL/g)1次灌胃受试药物,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 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处理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大鼠体重3000、1500和750 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 g/kg体重,表明该产品实际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大鼠体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提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乳宁散"不会对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兴菲 《饲料研究》2020,43(2):32-34
为考察一种苍术、厚朴等中药组方对禽类腹泻的防治效果,试验以白羽鸡为试验对象,比较了硫酸安普霉素、氟苯尼考与该中药组方对白羽鸡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总有效预防率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预防给药时,C组与A、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给药时,C组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证明,饲喂该中药组方能有效的防治禽类腹泻疾病。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常山总碱的安全性和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80只大鼠随机分成常山总碱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照大鼠体质量6.50,3.25,1.6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d,所有大鼠于给药后分2次(7,14d)扑杀。结果表明,常山总碱低、中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对上述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结果提示,常山总碱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长双歧杆菌BBMN68作为益生菌服用后在胃肠道中的存保留与排空情况,借助叠氮溴化丙啶-实时定量PCR(PMA-qPCR)技术开展试验。对6~8周龄的SD雌性大鼠进行BBMN68菌株分组灌胃,一次灌胃组按照一定剂量(1.0×10~(10)CFU/kg体重)灌胃一次,灌胃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体内胃、小肠、结肠、直肠4个胃肠道部位内容物中的菌体浓度;连续灌胃组按照上述剂量连续灌胃7天;灌月服结束后收集粪便,检测粪便中的菌体情况。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BBMN68在胃和小肠中存活率均较低,在结肠和直肠中存活率较高,并可在结肠中进行增殖。在连续灌胃7天菌种后,菌种历时3天排空。由此可知,如果想要长双歧杆菌BBMN68在肠道中维持较好状态,需每日坚持服用BBMN68益生菌。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高FRLE组SD大鼠分别灌胃1.5、3.0、6.0 g/kg FRLE,空白组SD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大鼠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FRLE对小鼠的LD50大于66.7 g/kg,MTD为60 g/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各脏器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异常。研究表明,FRLE属无毒级,大鼠长期服用未发生毒性反应,药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根据国家《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指导原则》,对建立的防治禽小肠球虫病中草药组方药物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鼠最大给药剂量(MTD)为40g/kg(生药),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大鼠(SD品系)按8g/kg、4g/kg、2g/kg3个高、中、低给药剂量连续灌药35d,试验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大鼠凝血系统、血液生化主要检测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均未见显著异常,且与各剂量组的给药变化及剂量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及相关性。从而推测,本试验用中草药组方药物无毒理学意义,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给予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黄芪杂多糖(Astragalus heteropolysaccha-rides,AHPS),观察AHPS对DN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方法: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简称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行左侧肾脏切除术+STZ腹腔注射诱导复制DN模型。将33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简称病理对照组)、黄芪杂多糖(600mg/kg)治疗组(简称中药治疗组)、洛汀新+糖适平治疗组(简称西药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8周,共观察10周,10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肾功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测定血清TGF-β1、HGF含量,并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结果:(1)经黄芪杂多糖治疗8周后,大鼠体重较病理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黄芪杂多糖给药组空腹血糖、肾肥大指数均较病理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3)黄芪杂多糖给药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均较病理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4)黄芪杂多糖给药组大鼠血TGF-β1表达较病理对照组极显著下调(P0.01),HGF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黄芪杂多糖对DN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空腹血糖,减少24h尿蛋白,抑制实验性DN大鼠血清中致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促进HGF表达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急性毒性实验以预实验的最高剂量组25.0 g·kg~(-1),设为试验高剂量组进行实验。长期毒性实验分为四个组,即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0,12.5,6.25 g·kg~(-1))与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20只,雌雄各半,每周给药7 d,连续给药30 d,观察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胃给药后14 d内未见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口服连花柴芩可溶性粉LD_(50)25.0 g·kg~(-1)。按照毒理学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口服LD_(50)5000 mg·kg~(-1)时为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中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对SD大鼠灌胃给药,所有检测指标未出现因给予受试物而引起相关的毒性变化,且未发现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目标脏器。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口服给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烧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14 d,并于给药后第3、7、14天分别采集各组8只大鼠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后第3天,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第3天、第7天,生肌玉红膏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给药后第7天,生肌玉红膏组血清中IL-6含量下降(P0.05)。生肌玉红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评价当归补血汤提取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选取1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分别按60、30、15 g/kg体重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28 d,停药后观察14 d。结果显示,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出现体重增长减缓(P < 0.01)和饲料消耗量降低(P < 0.01),雄性大鼠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Lym)均显著升高(P <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均极显著降低(P < 0.01),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 < 0.05);雌性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ALT均极显著减少(P < 0.01)。中剂量组大鼠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 0.05;P < 0.01)。停药第14天雄性大鼠网织红细胞(RET)显著增多(P < 0.05),雌性大鼠HGB显著减少(P < 0.05)。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其余相关检测指标均未见异常。各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提取物毒性低,可以安全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