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超临界CO2萃取蜂胶的一些误导宣传,就超临界CO2萃取蜂胶与乙醇提取蜂胶在提取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科学地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不适用于蜂胶。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因其低温、无氧、无污染等优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蜂胶提取加工有其独到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蜂胶提取加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1,62(8)
对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且确定关键控制点,形成HACCP在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中应用的管理体系。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生产关键控制点包括:蜂胶原料采购验收和超临界CO2萃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相似文献   

5.
蜂胶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是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利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时,存在溶剂不能够完全除去等关键性问题。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法,与目前有机溶剂萃取法不同的是,超临界CO2萃取完全没有萃取溶剂的残留,近来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成为被人们关注的萃取技术。超临界CO2对于脂肪性成分是很好的溶剂,由于萃取温度、压力等的控制会让超临界CO2的密度等基础物性发生显著变化,所以,萃取时选择温度、压力变化范围是该萃取法的关键点。在这个树脂类物质、含有多种成分的蜂胶中,选择萃取生理活性成分的萃取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工艺前景灿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利用超临界CO2流体(SFE-CO2)工艺萃取的蜂胶和传统乙醇提取的蜂胶不同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蜂胶原胶及紫苏子油中,提取蜂胶和紫苏子油,按比例配伍成混合液,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索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养蜂科技》2001,(6):25-2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工艺,萃取得到的蜂胶有着很多优点,如色泽为鲜明的黄色、芳香、减少过敏物质等七个优点。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蜂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的合宜工艺。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软胶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为原料的蜂胶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测得数据稳定,回收率为102.84%;线性范围分别为8.224~49.344μg/ml.[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等诸多生物活性,是蜂胶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了国内外蜂胶中类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测定过程包括类黄酮的提取、分析分离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以及色谱技术联用等。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制备了3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制备了蜂胶佐剂和培养基,进行了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液培养、纯粹检验、活菌计数、灭活及无菌检验,配苗、分装及成品检验。3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无菌检验为阴性;物理性状检验为:静置后上层是乳黄色液体,下层为土黄色沉淀,振荡后呈均匀混浊液;经家兔安全检验结果为安全;经家兔效力试验,免疫后家兔抗体效价≥12.709lg2,对家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蜂胶疫苗经防冻试验证明,随着蜂胶含量的增高,防冻效果越好。本试验为西藏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鸽新城疫ND-GS 01株毒为种毒,分别研制出了尿囊液毒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和四元材料(鸡胚尿囊液、羊水、尿囊膜、羊膜)混合病毒蜂胶佐剂灭活苗。对研制的两种灭活疫苗经安全性检验、急性毒性试验,免疫抗体消长水平与免疫持续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四元材料的疫苗与尿囊液疫苗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14.
蜂胶中含有很多的黄酮苷类物质,而黄酮苷类物质由于自身的抗氧化性能和在人体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其抗氧化活性没有黄酮苷元的抗氧化活性强.探讨酶法降解黄酮苷的研究现状和在蜂胶加工中应用的可能性,得出结论,酶法降解蜂胶中的黄酮苷能够显著增强蜂胶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为蜂胶更深层次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蜂胶药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由于蜂胶化学成分差异性而引起的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概述了近期蜂胶研究的进展及趋势,即对化学特性已知蜂胶的生物学研究、生物活性原理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化学组成蜂胶的比较生物学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制订蜂胶的质量标准和在医疗中的实际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这些研究将蜂胶的特定化学成分与其生物活性联系起来,对从业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从云南蜂胶中获得的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1HNMR、13CNMR、EI-MS)为球松素、白杨素和咖啡酸。3个化合物均为蜂胶中的活性物质,其中球松素从云南蜂胶中首次分离得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云南蜂胶的药用价值以及为开发利用蜂胶资源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蜂胶与杨树叶和杨树芽中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蜂胶与杨树叶和杨树芽中叶绿素含量的差别,为蜂胶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杨树叶和杨树芽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测定了11个蜂胶、1个假蜂胶、杨树叶和芽的95%和50%乙醇提取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论:所有蜂胶样品中均不含叶绿素;杨树叶提取物中叶绿素含量较高;杨树芽低极性溶剂提取物中含叶绿素,但含量很低;杨树芽高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未能检出叶绿素。本方法可应用于鉴别直接掺入杨树叶或杨树芽粉末的掺假蜂胶,以及各种含叶绿素杂质的掺假蜂胶。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蜂胶中获得了两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为乔松素(pinocembrin)和Δ9(11),12-齐墩果二烯(Δ9(11),12-oleanolic diene),两个化合物均为蜂胶中的活性物质,其中Δ9(11),12-齐墩果二烯首次从云南蜂胶中分离得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云南蜂胶的药用价值以及为开发利用云南蜂胶资源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蜂肢是意大利蜜蜂或无刺蜂的工蜂在采集树木表面的树脂或分泌物的同时将其与自身上颚腺和蜡腺分泌物充分混合加工,而形成的一种不规则不透明且具有芳香味的纯天然褐色胶状固体物质。其有效成分具备抗菌、抗氧化等的生物学活性,应用领域为广泛。系统综述了蜂肢在医药保健品、疾病防御、食品保鲜、日用化工产品、植物保护、畜禽水产的饲料、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还总结了蜂胶的利用形式,如蜂肢浸膏、蜂胶含片和蜂肢软肢囊等,为广大蜂农和蜂业工作者对蜂胶产品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蜂胶市场供不应求,但我国只有少部分养蜂单位生产蜂胶,因没有良好的产胶蜂种,大都产量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场进行了培育产胶品系、配制产胶蜂种的尝试,经测试,实验组产蜂胶比对照组增加19.9%,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