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果桑花芽分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两年的研究,认为果桑的花芽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始期,花序总轴分化期,单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及柱头子房形成期等7个阶段。其分化期为5月下旬至ll月中旬,盛期在7~9月份,并观察分析了其分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重瓣型水仙Dick Wilden、喇叭形水仙Barrett Browning、多花型水仙Martinette3个花型的荷兰水仙为试验材料,采用了石蜡切片的方法对这3种荷兰水仙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花芽发生、发育进程.结果表明 :荷兰水仙的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叶芽时期、花序原基形成期、佛焰总苞形成期、花原基形成期、花被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其中多花型与喇叭形水仙在各个分化时期基本一致,而重瓣型则在雌雄蕊分化时期出现明显的差异,并未分化出雌雄蕊.  相似文献   

3.
栗绛蚧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咱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4.
栗绛蚧KermesnawaiKuwana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种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2次结实板栗2次花原基形成与分化的进程,同时对其叶片中的N、P、糖营养周期变化动态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第1次花原基形成基本与一般中国栗品种类似,而第2次混合花原基形成及分化虽同样要经历4个过程,但时间相对较短,且其混合花原基形成的极限时间为5月底至6月初,试验研究结果同时表明,2次结实板栗树体营养周期可分为休眠期、营养消耗1期、营养积累1期、营养消耗2期、营养平衡期、营养积累2期共76  相似文献   

6.
祁景良  王玉英 《林业科学》1996,32(6):522-527
云南松梢蚧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淳安县1973~1992年板栗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就板栗花器分化期一系列气象因子变他对其产量形成的作用显著性及其丰歉年景作用权重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月和5月日照时数、越冬极端最低温度、5~6月降水量是影响气象产量的关键因子,此4因素对气象产量的作用权重占年总气象产量的75.55%~94.45%,在此基用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县板栗产量模式及丰产建议。  相似文献   

8.
板栗CmAPs基因的克隆及在芽变短雄花序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与RACE扩增方法,分别从板栗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cDNA中分离出编码板栗天冬氨酸蛋白酶cDNA全长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总长分别为1 822 bp和1 909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均为1 539 bp,可编码长度为51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蓖麻、可可和葡萄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80%和75%.正常与芽变短雄花序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6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有3个位于活性区.后证实分离出的2个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在正常雄花序和芽变短雄花序中共同存在,命名为CmAPs1和CmAP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984143和GQ08414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雄花序原基形成期、花簇原基形成期和花朵原基形成期,芽变花序中的CmAPs的总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花序中的总表达量,而在发育的花被原基形成期即程序性死亡发生期,CmAPs在芽变花序中表达量远远低于正常花序中表达量.初步推测CmAPs与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柃木属植物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层优势种,传统认为是严格的雌雄异株,但在重庆缙云山钝叶柃却存在性别变异现象,即除了典型的雌株、雄株还有两性变异株。通过对不同分化时期的花芽进行形态和结构观察,比较两性变异花芽与典型的雌花芽、雄花芽分化过程的异同,旨在掌握钝叶柃不同性别花芽分化的整体进程及各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明确花芽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进而为探讨性别分化的相关机理提供重要的形态学证据。【方法】以钝叶柃典型的雌株、雄株、两性变异株的花芽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钝叶柃1~4个花芽着生于当年生新枝及2年生枝叶腋处; 2)花芽分化始于8月上旬,12月中下旬基本完成,历时120天左右,之后花芽处于休眠状态,次年2—3月进入始花期,两性变异花花芽分化时间晚于雄花芽、雌花芽; 3)花芽分化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即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雌雄蕊成熟期; 4)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两性变异花芽和雄花芽的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雄花中雄蕊原基正常发育而雌蕊原基停止发育,两性变异花中雌雄蕊原基皆正常发育;雌花中只见雌蕊原基,未见雄蕊原基。5)在雌雄蕊分化期,两性变异花中,雌蕊原基发育速度略快于雄蕊原基,雌蕊发育与雌花一致,中央心皮原基基部愈合膨大,中部凹陷形成子房室,顶端愈合向上延伸形成花柱;雄蕊发育与雄花一致,雄蕊原基上端膨大形成花药,下端形成短的花丝。在雌雄蕊成熟期各花器官继续生长,发育日趋成熟。6) 3种不同性别花芽长宽比在分化的整个过程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花芽在萼片分化期长宽比值达到峰值,而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均在雌雄蕊分化期达到峰值。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形状、色泽)在5个分化时期的动态变化依次为圆锥形(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绿色褪尽,深紫红色)→圆胖(深紫红色)→圆形,雄花芽顶端圆钝,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顶端渐尖(紫红色逐渐褪去,绿色加深)→椭圆形(紫红色完全褪尽,由嫩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或棕绿色)。【结论】钝叶柃3种不同性别花芽在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花芽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保持一致,而在雌雄蕊分化期出现较大差异,两性变异花芽与雄花芽的分化较为相似,均出现雌蕊、雄蕊原基,明确性别分化的关键期为雌雄蕊分化期,随着分化时期不断推进,花芽外部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以5年生红锥为试材,测定红锥不同花芽分化阶段叶片生理及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明显下降,在花簇苞片原基和花簇原基分化期上升。淀粉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下降,在花簇原基分化中、后期升至较高水平。SOD活性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均有小幅下降。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类似,但在花簇原基分化期下降幅度较大,之后保持中等水平。C/N在整个形态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含量在形态分化开始后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Mg的消耗较大;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对K的消耗较大。Mn含量在花簇原基分化初期有一定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Fe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Fe的消耗较大;Zn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与Fe、Mg与Ca和Fe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推测在红锥生理分化期增施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