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初产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l初产母猪繁殖性能l.l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平产仔8.87头,弱仔率11.3%,死仔率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18.6%.比经产母猪窝平减少2.43头,弱仔率高出7.l%,死仔率高出53%,流产死胎率高出13.9%,其产仔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较少,免疫功能较弱,缺乏…  相似文献   

2.
选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41窝阳性后备母猪进行免疫注射,与41窝未免疫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窝均产仔数增加0.44头,窝均死仔减少0.66头,窝均活仔数增加1.1头,产活仔率提高7%。表明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母猪乳头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母猪泌乳力、断奶活仔数、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的特点,发现榆林猪的繁殖性状主要表现在母猪有效乳头较多,7~8对乳头的母猪占61%以上。初生个体整齐度高,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母猪泌乳力、断奶窝重等主要繁殖力性状个体间变异较大.有充分选择改良提升的空间。繁殖力性状的遗传力值较低,在0.11-0.20之间。  相似文献   

4.
有关大约克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报道甚少,本文详细报导了33头大约克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断阴头数和断奶窝重及育成率等7项指标。经相关分析。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活仔数与初生窝重,继奶头数与继奶窝重属强正相关;产仔数与断奶头数,初生窝重与继奶窝重,泌乳力与断奶窝重属于等正相关;活仔数与泌乳力属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月份与母猪产仔数及活仔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国林  樊月钢 《养猪》1995,(1):18-19
经11705窝(胎)次母猪各月份产仔数和3733窝(胎)次母猪各月份活产仔数的数理分析,其产仔数,活产率受不同月气温,相对湿度等综合生态因子影响。特别是8月份是母猪全年繁殖力最差的月份,8月份配种,11月份产仔数最少,平均窝产13.66头(全年平均窝产仔14.74头);8月份的活仔率87.09%(全年平均活仔率91.24%)。  相似文献   

6.
强化保生灵在断奶母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怀胎80d、品种一致、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重胎母猪7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42头)和试验组(34头)。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母猪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强化保生灵500mg/kg,饲喂至乳猪断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窝产活仔率3.95%、初生窝重及初生均重9.79%和5.30%,断奶均重和日增重提高12.13%(P<0.05)和14.75%(P<0.05);出生病死率、断奶病死率和产弱仔率分别降低24.39%、40.45%和45.48%,消除母猪断奶后20d未发情数。可见,在重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强化保生灵具有改善母猪产活仔率、初生窝重及断奶仔猪均重,提高日增重,降低仔猪病死率、弱仔率以及改善母猪产后自然发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旨在验证1996年的小试结果,试验设两个组;试验组饲喂4925/4926预混料,共188头母猪,对照组馈喂3864预混料,共220头猪。试验在母猪胎次、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似,公、母猪品种基础饲粮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其试验结果: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活仔窝重,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45头、0.62头、039kg;断奶窝仔数、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4头、6.0kg  相似文献   

8.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9.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198头纯种大白母猪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大白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时背膘厚度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5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哺乳期间大白母猪背膘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0.5mm)时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下一胎产活仔数最高,下一胎初生窝重也最重。  相似文献   

10.
以311窝长大母猪所产的3 148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哺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而初生个体重、哺育率降低。相近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哺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梯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525;与初生窝均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4;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1;与28日龄哺育率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3。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   一、初产母猪繁殖性能   1.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均产仔 8.87头,弱仔率 11.3%,死仔率 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 18.6%,较经产母猪窝均减少 2.43头、弱仔率高出 7.1%,死仔率高出 5.3%,流产死胎率高出 13.9%,其产仔性能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减少,免疫…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丘陵区猪三元杂交与二元杂交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测定了我省丘陵区以本地内江猪,雅河猪为基础母猪,与引起长白,大约克夏公猪进行三元与二元杂交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三元杂交与二元杂交平均产活仔数,窝重,育肥日增重,瘦肉率分别提高12.1%,23.8%,11.9%和11.2%,仔猪窝平增收133元,肉猪头平增收34.60元。  相似文献   

13.
选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41窝阳性后备母猪进行免疫注射,与41窝未免疫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窝均产仔数增加0.44头,窝均死仔减少0.66头,窝均活仔数增加1.1头,产活仔率提高7%。表明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妊娠母猪饲喂中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本次试验证实,在母猪日粮中添加1%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以下简称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母猪的繁殖性能,经济效益等作用效果明显,初产母猪首次配种受胎率平均提高了5%,胎产平均窝产活仔数增加了3.6%,断奶仔猪成活率提高了5%,断奶至产后发情配种的间隔时间平均缩短了3天。  相似文献   

15.
选用约6 月龄的长×大二元杂交后备母猪40 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组。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试验组用经2 次冻结杀精处理 的杜洛克公猪 精液进行3 次子宫内输 注处理,每 2 次处理 间隔3周,等3 次处理3 周后第1 次发情时,用提供试验 精液的杜洛克公猪进行重 复配种。结果 表明, 受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21 日龄仔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3 .4 % 、25 % 和26 .4 % ,差异极 显著( p <0 .01) ;初生窝重、21 日龄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 .6 % 、19 .3 % ,差异显著(p < 0 .05) 。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20头妊娠90d的初产母猪(长白×大白)为试验动物,研究日粮中使用5%Nutri-Pal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及5%Nutri-Pal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采食量略有提高(P>0.05),窝产活仔数增加0.55头、初生窝重增加1.57kg、断奶后7d内发情率提高了22.3%,弱仔、死胎、木乃伊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母猪窝总产仔数、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15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3kg和5.56kg,死亡率下降了37.57%。结果显示,日粮中使用5%Nutri-Pal能促进夏季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外来瘦肉型良种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哺育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摸清我区外来的良种母猪繁殖性能和育成率,我们分别对全区13个外贸基地(场、点)的845头长白、大约和外来品种间杂交的生产母猪进行了调查。母猪存栏总头数1065头,其中后备母猪220头,生产母猪845头,上半年总产仔窝数775窝,生产母猪上半年头平产仔0.92窝;总产仔数8283头,其中产活仔数为7822头,占产仔总数的94.4%,窝平产活仔10.09头;产死仔数为461头,占产仔总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程度近交对藏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一个藏猪的亲缘群,在亲缘群中进行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观察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不同程度的近交,对母猪产活仔数,死胎率,初生窝体质量和双月龄断乳窝体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近交系数由12.5%提高到25%时,每胎平均产活仔数减少1头左右,差异极显著(P<0.01)。死胎率高低亦随近交系数上升而提高,初生窝体质量和双月龄断乳窝体质量则随近交系数上升而降低。同时,随近交程度的提高,基因纯合度提高,不良性状出现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