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年春季,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共40种,其中水生昆虫27种,占总种数的65%;寡毛类7种,占17.5%;甲壳动物4种,占10%;软体动物1种,占2.5%;其他动物2种,占5%。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组成。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620 ind/m2和8.64 g/m2。聚类分析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L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其它样点差异明显。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和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大型底栖动物是监测和评价沙滩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反映游憩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采用样地调查法于2012年7月对东山岛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选取4个取样区,根据游憩人数,将取样区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游憩利用区及对照区。分析不同游憩干扰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山岛沙滩潮间带各取样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的排序均是对照区>轻度区>中度区>重度区,大型底栖动物受游憩干扰影响明显,干扰强度越大,物种数、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越小;均匀度指数为重度区>对照区>轻度区>中度区,4个取样区差别不大,受游憩干扰的影响未显一定的规律;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均与中度区、重度区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轻度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于2013年7月对东山岛4条沙滩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根据游憩人数,将采样区设置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中度游憩利用区、轻度游憩利用区及对照区。结果表明:游憩人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等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呈负相关关系;游憩人数对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关程度极小;水温、p H值、盐度、溶解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群落分布聚类与MDS排序分析结果基本吻合,4个取样断面群落分为3组,Ⅰ组重度区游憩利用、中度区游憩利用,Ⅱ组轻度游憩利用区和Ⅲ组对照区。游憩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冲击程度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中度游憩利用区轻度游憩利用区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受游憩活动干扰影响,干扰强度越大,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越少。  相似文献   

4.
底栖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洱海设置25个样区、75个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运用多种多样性指数对洱海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洱海流域共有底栖动物31种,隶属于9目15科23属。河蚬、螺蛳、绘环棱螺是现阶段洱海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与早期调查结果相比,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2019 年 8 月对韶关北江特有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域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种类 6 门 67 种(属),浮游动物 68 种(属),大型底栖动物 3 门 27 属(科)。浮游植物种群丰度为 6.41×105~11.03×105 cells/L,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 2.226~2.803;浮游动物种群丰度为 54~151.25 ind/L,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 2.814~3.244;底栖动物种群丰度的变化范围为 18~102 ind/m2。表明:韶关北江特有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水体为中营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水体环境质量中等,水体受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11月和2015年12月分别对海南省三亚市铁炉港保护区8个调查样地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了其软体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铁炉港保护区共发现24科56种底栖软体动物,其中,5号样地生物种类最多13种,1、2号样地在该次调查中只发现1种;种群密度同样为5号样地占优(3136ind./m~2),6号样地生物量最高945.12g/m~2;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斜肋齿蜷、奥莱彩螺和皱纹绿螂。与国内其他地区多样性比较,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软体动物种类最多,分布种类最丰富,且丰富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生长于黑龙江大兴安岭9~10年生健康的偃松林为对象,研究了其林木干栖真菌种类的组成状况。经取样分离培养,从偃松的树干上分离培养出干栖真菌29属(种)。偃松的冬季干栖真菌的优势种为Trichoderma、Penicillium、Penicillium cyclopium,而春季干栖真菌的优势种为Trichoderma、Penicillium、Gliocladium。偃松春季和冬季干栖真菌种类真菌种类的变化不大,其优势菌种亦没有太大变化。从偃松树干基部的木质部分离培养出的冬季干栖真菌种类较春季干栖真菌略少,而皮部则相反,相差悬殊。偃松中部、梢部的冬季干栖真菌种类比春季的干栖真菌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对辽河干流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3属58种、浮游动物4大类47种、底栖动物5门7纲20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明:辽河干流的水质总体上呈现中度污染状态,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的水生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以桃-阿海子和红碱淖尔湖泊为主要研究监测对象,利用镜检分析方法,对2个湖泊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红碱淖尔检出浮游植物14种,桃-阿海子4种.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红碱淖尔湖水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桃-阿海子湖水是重污染.红碱淖尔检出浮游动物8种,轮虫密度最大,轮虫和枝角类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桃-阿海子检出9种,原生动物密度最大,枝角类生物量最大.红碱淖尔底栖动物共发现9种,全部为水生昆虫幼虫;桃-阿海子在浅水区未发现任何底栖动物,水生生物以耐盐种和喜盐种为主.2个湖泊水生生物种类少,优势种突出,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红碱淖尔水体盐度为5.81 g·L-1,pH值为9.25,正好处于水生生物耐盐性极限(5.00~8.00 g·L-1盐度)的范围内,在高pH值的协同作用下,只有少数生物能够适应这种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乐山机场周边的鸟类多样性,于2018年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样线两侧50~100 m内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记录到鸟类49种,隶属9目30科,其中稀有种10种,占20.41%;常见种31种,占63.27%;优势种8种,占16.33%。结果表明:春季农田和村落的相似度最高为0.48,秋季农田和湿地相似性最低为0.07。春秋两季农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生境,分别为2.377和2.573。农田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均为春季高于秋季;虽然村落鸟类数量秋季高于春季,但是种类春季高于秋季;湿地鸟类数量和种类均为春季高于秋季。总体来说,鸟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农田为乐山机场地区鸟类提供了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