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洋 《中国农资》2014,(1):24-24
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化肥的研发、生产、推广及应用必须走质量替代数量之路,而新型肥料的研究、发展与应用推广任重道远。2013年12月28—29日,由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主办、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协办的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新闻发布会暨首届联盟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批长期关注并支持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经营企业以及行业主流媒体齐聚北京,共同分享并探讨了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营销和推广的成功做法及先进经验,为新型肥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家大力倡导化肥施用零增长和负增长,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对新型肥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昌化工作为肥料的研发制造商,始终坚持研发和推广全营养、多功能的新型肥料产品。  相似文献   

3.
李想 《河南农业》2023,(12):58-59
节药、节肥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实现小麦生产化肥减量高效的节肥目标,在阐述小麦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业科技发展中新型肥料、施肥体系、农业机械的研发及配方施肥模式的推广,提出了小麦生产化肥减量高效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11月7日,以"幸福来敲门"为主题的瓮福集团新型肥料产品发布会在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全球幸福农业服务商,瓮福集团一直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与博士后工作站的专家团队,历时三年研发的4大系列9款新型肥料产品于当天荣耀面试。当前,化肥零使用量增长的任务摆在了全体农资人的面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强调:"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对此,一大批化肥生产企业加紧开发新型肥料产品,通过技术物化手段来实现化肥的减施增效,而以瓮福集团为代表的大型磷复肥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据了解,为了进行产品创新,瓮福集团投入了大量精力。其与四川大学、华南农大、贵州大学、中科院土壤研究所、中航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是化肥生产大省,但化肥行业科研力量薄弱,主要以常规肥料为主,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滞后。为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发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科学施肥水平。2015年元月17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与昆明农家乐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了中科院-农家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举行成立揭牌仪式。这是我省化肥行业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的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会提高我省化肥行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施肥是现代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大力推进先进的施肥技术、研发高效优化的新型肥料产品、普及推广科学用肥的方法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然而,目前化肥市场中部分传统肥料产品因为不合理施用造成资源浪费,进而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一些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作物科学用肥技术急待完善,土壤诊断施肥和营养套餐施肥等新型施肥技术必须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技术是为了应用技术来改变生产和生活,而一项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将其产业化,否则所做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新型肥料技术的研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缓/控释肥的产业化能解决施用传统肥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其推广过程并没有因为肥料的诸多优势而快速发展。那么,新型肥料的推广卡在哪里了?本刊与专家、生产企业、经销商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为深入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化肥减量的政策号召,通过与全国26所重点科研院校合作,围绕各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及土壤供肥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肥料新品类研发、技术体系推广与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研究技术是为了应用技术来改变生产和生活,而一项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将其产业化,否则所做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新型肥料技术的研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缓/控释肥的产业化能解决施用传统肥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其推广过程并没有因为肥料的诸多优势而快速发展。那么,新型肥料的推广卡在哪里了?本刊与专家、生产企业、经销商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技术是为了应用技术来改变生产和生活,而一项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将其产业化,否则所做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新型肥料技术的研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缓/控释肥的产业化能解决施用传统肥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其推广过程并没有因为肥料的诸多优势而快速发展。那么,新型肥料的推广卡在哪里了?本刊与专家、生产企业、经销商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试点区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模式与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配肥方案+肥料产品”推广模式限定农户可选择的补贴肥产品,由于给定的补贴肥产品并不为农户所熟悉,农户未按照推荐方案施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有限;“供肥企业+配额管理”推广模式限定可供给补贴肥的肥料企业,一定程度放宽了农户的购肥选择,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显著。相比而言,灵活性较大的推广模式有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当前技术推广中存在供需不匹配,政策目标未兼顾农户稳产增收需求,对实施效果的评估简单化等问题。建议新一轮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政策增加灵活性,减少对购肥产品及渠道的限制;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分步走推进增施有机肥与减施化肥;增强政策评估实效性,延伸政策评估范围,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因素分解与控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化肥施用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直至2016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化肥施用强度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当前,中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仍明显高于国际安全标准。在分析1990—2018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施用强度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模型,从高耗肥农作物和高强度区域2个层面剖析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同化肥施用强度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中国化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差别是造成宏观层面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强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耗肥农作物层面,种植业结构偏向水果、蔬菜是造成高耗肥农作物上化肥施用强度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驱动率高达66.74%。在高强度区域层面,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共同促使化肥施用强度增加,但2017年以来,效率份额的驱动作用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P<0.1)影响。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少高耗肥农作物种植面积,同时不断推进节肥技术推广,注重提高化肥投入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养分高效管理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养分管理技术与施肥机具之间农机农艺不匹配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实现养分管理中农艺技术与农机操作的有机结合,成为农业绿色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养分管理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高效施肥技术需要用适宜的施肥机械作保障,肥料新产品研发需要新的施肥机械,栽培耕作方式变革对农业机械产生新的需求,施肥机械化需要智能化提升,同时肥料产品和施肥技术研发需要考虑机械的可行性。针对东北春玉米、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及南方水稻种植体系的主要养分管理特点,阐述了我国在玉米启动肥及种肥同播技术、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小麦机械化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及机械化变量施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如何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升我国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将沼渣与复合肥和有机肥施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沼渣对植物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最大叶宽和长势.沼渣能显著提高产量.沼渣处理1、2、3与空白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704、1 057和1 481 kg/hm2;复合肥对小青菜的生长性状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大,其中产量提高4 756 kg/hm2.沼渣、有机肥和复合肥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各组分的含量.本研究为沼渣农田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作业内容中农药喷洒和肥料施加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作业单元基础上,对农用地进行依次为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内容的常规农业技术处理,有利于农业平均产量的提高。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了化肥、虫害等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现代物理农业应用技术的推广与示范不仅改善了农业作物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无污染农业新兴农业技术的创新性在农业技术领域里的快速发展,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肥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水资源与矿物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以水溶性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备受关注。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水溶性肥料的研究。水肥同施、以水调肥不仅能节水节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而且能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在国家提倡发展节水节肥农业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投身到水溶性肥料产业。当前,水溶性肥料的有效登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水溶性肥料在肥料产业的新局面逐步形成,然而,水溶性肥料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标准不达标、施肥方式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回顾水溶性肥料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其生产工艺和施用技术,结合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总结水溶性肥料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复合肥和普通农家肥为对照,设不同浓度的沼液处理。采用不同浓度沼液对西兰花、冰糖橙、香蕉3种作物进行追肥,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测定西兰花、冰糖橙、香蕉的产量、Vc含量和含糖量。[结果]用沼液进行追肥,可以增加西兰花、香蕉、冰糖橙的产量和Vc含量,增产率最高分别达111.90%、100.80%、132.40%,Vc含量的增加率最高分别达45.33%、33.13%、14.13%;香蕉和冰糖橙的还原糖含量增加率最高分别达407.56%和18.07%;沼液对3种作物的含糖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西兰花含糖量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少,还原糖含量最大降幅达10.15%,总糖含量最大降幅达37.13%。[结论]综合分析,沼液在作物种植中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酵素菌技术概况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刘善江  李亚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12-11615
酵素菌技术是一项从日本引进的新型农用生物技术。该研究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种类及引进概况,阐述了酵素菌技术在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上的应用现状,相关研究发现,施用酵素菌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对于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26-2727
对汉代肥料种类、施肥技术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肥料科学技术对当时农业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 Farmer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 ●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local accessibility to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enhanced both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 ● Exchanging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ion techniques with other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adopting organic fertilizers by 6%.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nd synthetic pesticides poses a substantial threat to the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essential technology for reducing miner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puts. In the process,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is critical for promoting farmer behavior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on farmer behavior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based on a survey of 1282 farm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using the bivariate probit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farmer behavior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2)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 behavior related to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and (3)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had a heterogeneous effect across different groups of farmer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s useful for promoting organic fertilizer and biopesticides to farmers. It can be helpful to bundl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nduct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