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阐述了通过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认识实习,使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明确了物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  崔益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17-2118,2132
在农民就业培训过程中,专业设置是首要环节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详细介绍探讨了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目的,专业设置的目标,专业设置的主体,专业设置的客体,专业设置的类型,专业设置的方法和步骤,专业设置的评估.通过探讨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增强了专业设置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园艺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基于特色专业建设既要务虚又要务实的理念,探讨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4.
农学专业是我校设置最早的传统优势骨干专业,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农学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学专业的目标定位,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突出专业特色、凝练提升传统优势专业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模具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及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模具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提高了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推动了高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园艺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普通农业院校本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征,论述了园艺专业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并归纳总结了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农林类专业设置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采用专业类别→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等4级分类法和数字编码,对高职高专农林类专业设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根据应用性本科高校的要求,该院加大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分模块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专业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该校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以及具体的综合性实验实例,以期为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普通高等农业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建设的目标、专业建设的内容以及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分析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现状与专业建设实践,对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设施农业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5~9月多年(1959~1989年)平均降水量为566~6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左右,利于发展麦茬稻生产。但旱涝频繁,6~8月平均降水相对变率虽为全年最小,仍在50%左右,麦茬稻本田期(6~9月)平均需水量为572~628毫米,80%保证率降水量的水分供需差仍为105~180毫米左右,泡田还需水150毫米。泡田和水层灌溉期间稻田渗漏量最少为200毫米,有效雨量系数若以0.5计,常年麦茬稻本田每亩需灌400~500方。从水分供需差分析,淮北东部较适于发展水稻生产。淮北发展水稻生产还必须根据水利和能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大力推广节水栽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蓄水覆盖丰产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生物活性的测定,从土壤生物活性的角度说明“蓄水覆盖丰产沟”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土培肥上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北方旱区正确推广“丰产沟”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大学实施知识管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以植科系创新班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管理模型(SECI模型)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SECI模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3种有效措施,即理念更新--应用知识管理等武将静态知识库变为动态知识流;氛围营造--开放"模拟知识社区"以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方法]2006~2010年连续5年在河北省11个地区采集2 550个地下水样品,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203.06 mg/L,平均为8.02 mg/L。以不同作物种植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率(〉10 mg/L)比较,春玉米〉菜地〉小麦玉米〉其他〉果树〉棉花。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以及超标率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明显降低,埋深大于100 m地下水最好,30~100 m次之,最差的是地下水埋深小于30 m。[结论]按照我国饮用水标准,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超标率为9.37%,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低于5 mg/L的优良饮用水占总样品的57.69%,基本符合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Ⅲ类≤20 mg/L)。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崇明岛河流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迁移情况,以不同时空条件下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崇明岛水体氮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岛内河流氮营养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崇明岛内河流水质恶化日益严重,不同级别河流的总氮(TN)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处于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范围,岛内不同级别河流的氮营养盐均值在不同降水期变化显著。溶解态无机氮(DIN)是崇明岛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以硝态氮为主,平均占到DIN的50%以上。同时,不同空间条件下水体氮营养盐含量变化复杂,氮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条带式补播改良天然划坡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用条带式改良陡坡草地。其风干划产量较天然草地提高1.76~2.25倍,草群中豆科牧划的比重由原业的24.04%增加到75.46%,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植被覆盖度由42.5%增加到83.5%,且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改良草地的地表径流比天然草地减少13.14%,土壤冲刷减少28.08%,为有效地控制地表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水土保持效益,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陡坡划地的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藻膜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着重考察了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下连续处理5d,第4d时刚毛藻藻膜系统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明显,对TN、NH4+-N、NO3--N、NO2--N、TP、PO43--P、TC及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51%、96.81%、99.74%、83.01%、94.87%、98.68%、84.24%和50.09%,试验过程中pH值由7.68上升至9.62。利用SA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不同形式氮变化与不同形式磷和碳变化之间的相关主要是NH4+-N和PO43--P之间的正相关,表明水体中NH4+-N和PO43--P的浓度是其他污染物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TP和TOC之间关系为显著负相关,表明藻体吸收降解磷的同时,将会影响到TOC的升高。本实验水体中磷是限制因素,当TP含量较低时,应及时将藻膜系统移出水体,防止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稻田肥水管理对氮肥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在阐明水稻氮需求、氮效应、稻田氮肥施用技术,及水分管理对氮肥效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氮肥施用应在适宜氮肥施用量的范围内,采取控前攻中施肥法,与水分管理结合,以水带肥,提高稻田氮肥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运城盆地的气候特点基本能满足棉麦两熟栽培要求,由于该区的水资源条件限制,棉麦两熟的可能发展面积约在100万亩左右,晚熟是该区夏播棉高产优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三条;①选育晚播早熟的冬小麦和早熟夏棉品种;②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采用育苗移栽新技术。③推行早、密、矮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