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花杓兰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种子无菌萌发技术体系,该实验通过含水量测定、TTC染色、石蜡切片、无菌萌发等方法,综合研究种子授粉后28d(28DAP)、56DAP和84DAP的未成熟种子和成熟种子(97DAP)的形态和生理活性特征。结果表明:28DAP的种子刚受精,含水量高达92.97%;其他时期的种子均处于球形胚时期,随种胚的发育,含水量从85.32%降至7.70%;28DAP的幼嫩种子在TTC中着色困难,但TTC可以作为球形胚时期成熟种子的生活力指示剂;在相同的无菌培养条件下,56DAP的种子萌发率为31.44%,其余时期的种子均未观察到种子萌发,28DAP的种子过于幼嫩而不能萌发,84DAP和97DAP的种子则是受次生抑制因子的影响。说明大花杓兰无菌萌发的适宜采种时机为种胚已发育至球形胚阶段、次生抑制因子起作用前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独蒜兰种子为试验材料,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钙进行浸种处理,采用NAA、6-BA和活性炭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其对独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观察独蒜兰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结果]采用0.05 mol/L的次氯酸钙浸种处理独蒜兰种子10 min后,将其接入B5+NAA 0.5 mg/L+6-BA 0.3 mg/L+活性炭1.0 g/L+20.0 g/L蔗糖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统计种子萌发率为100%。[结论]该研究为独蒜兰植物大规模栽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格力兜兰的无菌播种与组培快繁,探讨其最佳培养条件,以期能够商品化生产格力兜兰,实现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人工授粉的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无菌播种试验,并对其进行幼苗形态键成和生根壮苗条件研究。[结果]210 d胚龄的种子萌发率高;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RE+NAA 0.5 mg/L+BA 0.2 mg/L+CM 50 ml/L+CH 1 g/L,壮苗培养基为MS+NAA 1.0mg/L+BA 0.2 mg/L+活性碳0.6 mg/L+香蕉泥50 g/L。[结论]该研究实现了格力兜兰的快速繁殖,提高了其繁殖系数,能够进行商品化育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及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快速繁殖白及幼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黑暗有利于白及种子萌发,1/2 MS适宜作为白及种子萌发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 mg/L NAA对白及萌发促进效果最明显。[结论]在黑暗条件下,以1/2 MS+1.0 mg/L NAA为萌发培养基,白及种子萌发率高,萌发整齐一致,且原球茎生长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虎雪兰与朱砂兰、蕙兰正反交育种及种子无菌萌发与增殖.[方法]以虎雪兰、朱砂兰、蕙兰‘绿春兰’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育种试验得到果实,对成熟的种子进行无菌萌发试验,并对种子萌发获得的小苗进行增殖研究.[结果]朱砂兰为母本获得杂交种子无菌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 +0.5 mg/L BA +0.2 mg/L NAA +3%花宝1号+0.05%碳粉;最佳增殖及生长培养基为:1/2MS+1.0 mg/L 6-BA +0.5 mg/L NAA +0.5 mg/L KT +3%花宝4号+0.05%碳粉.蕙兰‘绿春兰’为母本获得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MS+ 1.0 mg/L 6-BA +0.5 mg/L NAA+ 3%花宝1号+0.05%碳粉;最佳增殖及生长培养基为1/2MS+ 1.5 mg/L 6-BA +0.5 mg/LNAA +0.5 mg/L KT+3%花宝4号+0.05%碳粉.[结论]该方法为虎雪兰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萼脊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萼脊兰的胚为材料,进行无菌胚培养,筛选适宜的培养基和适宜浓度的添加物。[结果]萼脊兰胚的萌发以1/4MS最适宜,培养80d时萌发率高达70%以上,其次为I/8MS、1/2MS。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激素对胚萌发的影响比较大,以浓度0.5mg/LKT的效果最佳。有机添加物对萼脊兰胚的萌发有明显的影响,效果以10%椰子水最好。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对胚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建立起一套杂交兰快速繁殖及成苗的途径,可为以后的生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术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福源  唐宁  贵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31-732,735
[目的]研究白术人工种子最佳胚乳配方,为白术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术试管苗无菌体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种子包埋繁殖体、人工胚乳配方对人工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以腋芽为包埋繁殖体,2.5%海藻酸钠+2%CaCl2为人工胚乳基质,0.5 mg/L IAA和30 g/L蔗糖为人工胚乳配方,播种后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为100%和92%。[结论]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白术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西瓜离体培养技术己经被广泛用于快速繁殖、遗传改良和诱导变异等方面[1]。而西瓜无菌体系的建立是开展组织培养工作的基础,一般是通过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萌发而获得无菌植株的方法而建立的。目前,关于西瓜组织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愈伤组织诱导,再生体系建立以及花药离体培养等方面[2]。而关于西瓜种子无菌体系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对西瓜种子无菌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探索西瓜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种子无菌萌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方法。[方法]以改良MS+土豆熟汁液2.0%+蔗糖2.0%+琼脂0.65%+0.1 mg/L NAA为种子萌发培养基,将铁皮石斛种子播种后统计萌发率。[结果]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后组培苗生长正常。[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体系,为铁皮石斛实生苗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白芨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考察灭菌剂浓度、基本培养基种类、光照周期、蔗糖浓度、活性炭浓度对白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白芨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采用1%的次氯酸钠灭菌,1/2MS培养基,2%蔗糖,0.1%活性炭,光周期10-12 h/d,在该培养条件下7 d后白芨种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结论]为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郝爱平  国会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82+15884-15882,15884
[目的]研究影响东方白果(Solanum texanum)种子无菌苗萌发的因素,为其组织培养奠定基础。[方法]采取不同的预处理和消毒方法处理种子,观察其萌发情况。[结果]用70℃水浸种10 m in,经75%乙醇消毒5 m in和0.1%HgC l2消毒30 s,放置于灭菌的脱脂棉中培养,可在7 d内获得无菌苗,种子萌发率可达到75.0%。[结论]该方法适合东方白果种子无菌苗的萌发,也可为其他科属种皮坚硬种子的萌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以南疆主栽的中棉所35号和新海23号为材料,设置纸培、砂培2种培养方式和81、22、02、42、8℃5种恒温,研究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下,新海23号的发芽率均高于中棉所35号,平均发芽天数少于中棉所35号。随着温度的降低,2个棉花品种的发芽速度减慢,发芽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砂培更有利于棉花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快种子的发芽速率,种子的平均发芽天数少。[结论]新海23号比中棉所35号发芽时耐低温,可以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13.
王世敏  程金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63-15264,15267
[目的]建立马利筋组培苗快繁体系,为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马利筋种子为材料,在无菌萌发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马利筋的萌发、分化、增殖及生根的诱导效果。[结果]Ms培养基对野生马利筋种子的发芽效果较好;4号培养基MS+0.2 mg/L6-BA+0.5 mg/LNAA对芽的增殖效果较好;7号培养基Ms+0.5 mg/LNAA对根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马利筋适合用组培快繁技术来加速获得种苗。  相似文献   

14.
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银  蓝祖栽  潘春柳  黄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目的]研究各因素对裸花紫珠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进行不同成熟度、不同基质、不同新鲜度裸花紫珠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裸花紫珠在果实显紫色时种子发芽效果最佳;种子用河沙作萌发基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芽效果;新鲜种子比贮藏种子萌发效果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裸花紫珠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半夏人工种子种皮基质配比对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人工种子最佳种皮基质配比组合,为半夏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半夏组培小块茎为试验材料,选择7种人工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制成人工种子,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下进行培养并测定人工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的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 [结果] 海藻酸钠(3.0%)+壳聚糖(2.0%)+活性炭(0.5%)+多菌灵(0.3%)+ 青霉素(0.02 mg/L)+ 苯甲酸钠(2.0%)+ NAA(0.20 mg/L)+ GA3(0.01 mg/L)+ CaCl2(2.0%)为最佳种皮配比组合,萌发率达到84%。[结论] 复合型半夏人工种皮具有抗菌、防腐、萌发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青藏高原牛蒡的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烫种、GA3、KNO3及不同萌发温度对室温与冷冻越冬的牛蒡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牛蒡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随着烫种水温的升高,牛蒡种子的萌发率下降,50℃时萌发率最高,80℃时萌发率最低。GA3100 mg/L时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率下降。100 mg/L GA3处理的冷冻组种子与室温组差异极显著。0.50%KNO3处理的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冷冻组经0.50%KNO3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变温与恒温处理下的牛蒡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冷冻组变温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牛蒡种子在50~60℃热水烫种1、00 mg/L GA3、0.5%KNO3、15~30℃变温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冷冻越冬种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