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枯草芽胞杆菌QM3是从青海牦牛粪中分离筛选的一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显著抑菌效果的高效拮抗菌株,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QM3对番茄早疫病的作用机制和在生物体内的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QM3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不同番茄品种的促生作用,并测定该菌株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 不同处理的QM3发酵液均对番茄早疫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p<0.05),最高可达52.94%,且与化学农药联合使用防效更好,最高可达71.80%;经QM3发酵液处理后,番茄植株叶片数、株高及根部发育等指标有增加;此外,灌根接种QM3菌株后,根际总芽胞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QM3菌株是一株有益的促生根际细菌(PGPR),具有应用于番茄早疫病生防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使用4种微生物菌剂不同剂量处理对福白菊枯萎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种微生物菌剂对福白菊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根腐克星50倍液防效最好,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的防效;5亿芽孢/g多粘芽孢杆菌水剂17倍液、天下第一菌50倍液、天下第一菌100倍液、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100倍液4个处理防效次之,各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福白菊生长安全,且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推荐使用根腐克星50倍液、天下第一菌50-100倍液、5亿芽孢/g多粘芽孢杆菌水剂17倍液、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100倍液防治福白菊枯萎病,在发病初期灌根防治,10d左右灌根1次,连续灌根3次。  相似文献   

3.
根结线虫是危害番茄安全生产的主要土传病虫害之一,为明确10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CFU/mL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用于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实际防效,本研究采用撒施法、灌根法分别评价了2种生物药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以及对番茄的安全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CFU/mL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对番茄十分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CFU/mL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在70%左右。研究表明,10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CFU/mL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30%氟啶胺·氰霜唑悬浮剂、500g/L氟啶胺悬浮剂、100g/L氰霜唑悬浮剂和1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在3种处理模式下对甘蓝根肿病田间药效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种化学杀菌剂不同处理模式下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在60%左右,高于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40%左右)。不同的处理模式下防效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将试验的3种化学杀菌剂作为甘蓝根肿病防治的首选药剂,建议移栽前土壤喷雾1次,移栽前对秧苗进行药剂蘸根,移栽后1周左右再灌根1次。  相似文献   

5.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连续2年开展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用量0.125×10~8~0.2×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移栽前蘸根,移栽后灌根4次,防效达53.1%~65.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是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较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选用3亿CFU/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以3种常规化学药剂做为对照,在河南商丘开展了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高低;并采用喷雾、灌根、喷雾+灌根3种方式施用木霉菌,比较同种药剂不同施用方式取得的防效高低。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次数增多和药后时间延长,木霉菌对草莓灰霉病的总体防效高于3种对照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雾+灌根综合施用木霉菌对该病的防效最高,3次药后防效达到90.83%,草莓品质、产量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TR21田间防治巴西蕉枯萎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TR21菌株灌根对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 Brazil)枯萎病的大田防治效果。试验持续开展了两轮。第一轮以新植苗为防治对象,防效达到63.23%,折算的每667m2经济损失率比对照减少8.23%。第二轮以吸芽为处理对象,设3个处理区,处理区1为第一轮灌根的延续,处理区2和3则选择第一轮生产周期未作处理的吸芽,分别用TR21和50%多菌灵600倍液(设为对照)灌根,结果表明处理区1的防效为73.90%,处理区2的防效为63.23%,折算的每667m2经济损失率分别比对照减少31.23%和29.29%。初步田间试验显示菌株TR21对巴西蕉枯萎病具有较好防效,用其发酵稀释液持续灌根或在巴西蕉生长早期灌根有利于提高其对巴西蕉枯萎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和噻唑磷对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和10%噻唑磷颗粒剂2 000倍液对温室内黄瓜与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在第1次灌根后30 d和第2次灌根后30 d分别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两种药剂处理对保护地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噻唑磷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7.96%和72.75%;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6.58%和67.79%,可有效抑制黄瓜和番茄根部根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和盆栽方法,分别测定长枝木霉菌T115D对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115D发酵液的不同处理均可诱导大豆叶片PAL、POD、PPO、S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比单独接种疫霉菌处理的酶活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提前接种木霉有孢子发酵液后,第2 d再挑战接种大豆疫霉菌的处理诱导效果最好,PAL、POD、PPO和CAT 4种酶的活性在处理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分别是Petri培养液对照处理的2.5、6.6、4.8和3.5倍。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处理均可降低大豆疫病的发生。发酵液喷雾处理中,提前1 d接有孢子发酵液,第2 d接大豆疫霉菌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酵液灌根处理中发酵液和疫霉菌同时灌根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51.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接种量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以接有孢子的发酵液15 mL最高,防效为达70.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拮抗菌株BC-39对番茄病害的控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测定了BC-39发酵液冻干物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的防腐保鲜作用。经鉴定拮抗菌株BC-39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其发酵液冻干物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72 μg/mL和23.46 μg/mL;106 CFU/mL BC-39菌悬液对盆栽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0.1%和65.8%,对采后番茄灰霉病的防腐率为88.4%,经106 CFU/mL菌悬液浸果处理后番茄的失重率为1.34%,低于清水对照。研究表明,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BC-39可作为生防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番茄的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植株内的分布动向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后第2 d,吡虫啉消解率为56.1%,第10 d接近90%;灌根后第2~21 d茎内持留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施药方法不同,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不同。喷雾法施药对烟粉虱的短期防效好于灌根法(7 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 7 d 后,其防效大幅下降;而灌根施药后第7~21 d内,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一直保持在65%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危害。模拟雨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在叶面的冲刷率始终在70%左右,表明吡虫啉叶面喷雾后没有或仅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叶片内部,因此,喷雾叶片在吡虫啉持留量略高于灌根的条件下,对烟粉虱的防效却不如灌根的好。  相似文献   

12.
鉴于草莓生产过程中真菌性病害发生严重的现状,进行了4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都对草莓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81.3%~94.1%),但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明显高于未施组,常规化学农药短期防效显著,之后逐步减退,枯草芽孢杆菌完全替换常规化学农药的前期防效较差,后期防效逐步提升,3次施药后防效高于常规农药10.9%;枯草芽孢杆菌还具有明显的增产促生作用,且不影响环境,不造成残留,能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本文通过抑菌率测定、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首次研究不同浓度多粘类芽胞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5~120亿芽孢/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抑菌率达62.21%~90.54%;盆栽试验防效达46.19%~77.11%;药后12、24 d,2013年田间防效分别达43.43%~75.70%、59.01%~79.64%;2014年田间防效均分别达50.72%~77.26%、53.65%~77.29%;DN-1终浓度在120亿芽孢/L时两年间田间防治效果与井冈霉素A 60 g.a.i/hm2处理相当,低于噻呋酰胺60 g.a.i/hm2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10%噻唑磷颗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2亿CFU/g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粒剂、10亿CFU/mL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种药剂和对照药剂15%阿维·丁硫微乳剂对温室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表现。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0.73%、65.04%、13.24%、8.44%、21.68%,产量增幅分别为18.45%、14.24%、3.4%、-0.95%、8.01%。供试药剂中,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处理的防效和产量增幅均低于对照药剂阿维·丁硫;而噻唑磷、阿维菌素处理的防效和产量增幅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PTS-394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PTS-394对番茄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抗病信号转导通路的标志基因表达的诱导情况和诱导抗病性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在24~72 h内番茄顶端叶片中PAL、PPO、POX、LOX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增加,且72 h时达到最高峰值,随后在96 h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此外,番茄抗病信号通路节点基因NPR1和水杨酸(SA)信号通路激发的防卫基因PR-1a,在24~72 h得到了显著持续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能够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48 h,离体叶片挑战接种番茄灰霉菌,结果显示,菌株PTS-394处理的番茄叶片病斑面积仅为对照处理的50%,防控效果达47.1%;温室盆栽试验显示,菌株PTS-394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的防治效果为58.2%。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PTS-394灌根番茄后,可以触发番茄植株系统性的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沈健民  邓育坤 《湖北植保》2023,(5):38-39+50
为有效防控辣椒疫病,本文测定了几种生产中常见或文献中报道有用的化学药剂与生物农药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药剂对辣椒疫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效最高的为氟菌·霜霉威SC,对辣椒疫病平均防效达88.39%;其次为烯酰·吡唑醚菌酯WG和双炔酰菌胺SC,平均防效分别为84.29%及81.25%;寡雄腐霉菌WP与枯草芽孢杆菌WP两种生物农药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相对较低,但平均防效也达到了70%以上,可以考虑与化学农药轮换使用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的问题,本研究以活体防治效果为指标,筛选更加有利于田间应用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病害发生严重地块的健康黄瓜植株根际中的细菌菌株,再利用双层培养法筛选到6株黄瓜细菌性软腐病菌拮抗菌株,最终通过喷雾接种法筛选得到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ZF390,其防效可达77.94%,且该菌株能够有效抑制8种病原细菌的生长,抑菌谱广。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鉴定菌株ZF390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ZF390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发酵液菌体浓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可达2.94×109 CFU/mL。菌株ZF390是一株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防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以上;BS-208和BS-209菌株的发酵液在经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经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以BS-208和BS-20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处理后24和48 h接种病菌,防效均达75%以上,好于0 h接种的防效,但分泌物滤液防治效果较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208和BS-209制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浓度加大而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两菌株制剂800倍液连续3次施药后防效均达到74%以上,并且BS-208菌株的防效略高于BS-209菌株。  相似文献   

20.
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剂浸种、发病前药剂灌根、发病初期药剂灌根3种处理评价了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中,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6%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浸种处理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了86.61%和84.86%,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7.36%和31.35%。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5×10~8个/mL荧光假单胞菌水剂的预防效果较好,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7.55%、83.30%和80.78%,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5.03%、38.63%和29.92%。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处理中,6种药剂防效均在45%以下,且产量显著低于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表明姜青枯病发病后施药防治效果较差,根据姜青枯病发病规律提前用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