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调查了树龄、施肥量与香梨腐烂病发生的关系,并用刮治结合涂抹药剂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防治香梨腐烂病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随香梨树龄的增加,腐烂病发生趋于严重;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树势,减轻病情。刮治病斑后,涂抹43%戊唑醇悬浮剂200倍液能够较为有效防治香梨腐烂病,防治效果为65.0%。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药剂,选择6种杀菌剂开展大田防病试验。通过调查田间病情,并在采摘盛期测定茭白商品性和检测农药残留水平,分析供试药剂的有效性。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均有一定防控效果。其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表现最好,第2次药后14 d的病斑防效分别为88.53%和86.11%。调查施药对茭白的影响发现,苯甲·丙环唑处理区茭白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各药剂处理区收获茭白的净茭长、壳茭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采摘盛期收集的各处理区茭白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相应农药残留。在茭白胡麻斑病一般发生或者重发年份,可在发病初期施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 d用药两次;轻发年份则不建议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对黄瓜靶斑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靶斑病发生中前期,喷施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750、500、300倍液防治黄瓜靶斑病,药后5d,防效分别为63.55%、70.03%和70.63%;间隔7d进行2次施药,药后7d,防效分别为51.63%、61.62%和62.05%.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500、300倍液和对照药剂多抗霉素3%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相当,都显著高于750倍液.该药剂可以做为防治黄瓜靶斑病的重要轮换产品,进行推广应用,且对黄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七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接种离体枝条试验及田间病斑涂抹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了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以上,20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显微观察发现,Hhs.015 (BAR1-5)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可导致病菌芽管、菌丝畸形。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离体枝条病斑扩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AR1-14、Hhs.015 (BAR1-5)和TGYXCSA-7处理5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3.2%、69.7%和85.6%。田间刮除病斑后涂抹放线菌发酵原液也可明显抑制病斑复发,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番茄在中、后期的生长管理过程中常发生烂果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菜农在防治过程中常不能因病施药,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为此,这里将不同原因烂果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早疫病引起的烂果病斑多在果实的蒂部和裂缝处发生。病斑呈圆形、褐色,稍凹陷,上生黑霉。叶片上病斑开始呈现深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上生黑霉。可喷施72%锰锌·霜脲WP(克露、霜霉疫净,下称)6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AS(好普)300~600倍液、64%噁霜·锰锌WP(杀毒矾,下称)400…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柑橘绿藻病在秀山县发生较普遍,个别果园发生较重。为了探索柑橘绿藻病的防治方法,秀山县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了柑橘绿藻病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石硫合剂、冰醋酸液、生石灰浸泡液对柑橘绿藻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0 d,29%石硫合剂水剂150倍液和100倍液对柑橘绿藻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8%和74.6%,生产上可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 80%、79. 25%、78. 66%;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 96%、73. 43%、68. 88%;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 85%、71. 33%、69. 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四种杀菌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效果及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猕猴桃溃疡病的化学防治技术,采用离体枝条室内生测及田间试验的方法,对72%农用链霉素SPX、46%氢氧化铜WG、20%叶枯唑WP及1.5%噻霉酮EW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及施药的时期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均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浓度为4.0 mg/m L和2.0 mg/m L时,对病害病斑15 d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100%和68.0%以上,较相同浓度的治疗效果高2~3倍,预防和治疗效果均达到90%时的杀菌剂浓度分别为3.07~3.35 mg/m L和8.32~10.81 mg/m L,药效持效期约为11~14 d。田间全树喷雾和树干涂药试验表明,农用链霉素和氢氧化铜预防效果较好,超过60%;秋冬季枝干发病前施药4~5次预防效果可达70%左右;枝干发病显症初期采用病斑划道后涂药治疗效果较好,但对大于15 cm的中大型病斑治疗效果较差,而枝干发病后采取药剂注射及药剂涂抹法治疗病斑效果均较差。表明秋冬季是预防猕猴桃溃疡病的关键期,而发病初期为治疗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10%保丰灵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与武汉精细化工厂联合开发的杀菌剂。经试验,保丰灵对棉花苗病和铃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防治苗病的效果1992年4月1日分别用10%保丰灵30倍液、40倍液、50倍液、强力保丰灵40倍液、20%稻脚青按种子重量0.5%拌种,以清水拌种作对照。棉花齐苗后15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保丰灵不同剂量均有较好防效。以强力保丰灵40倍液防效98.4%为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桃子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桃树抗药性,采用试验对比法,用苯甲嘧菌酯、稀唑醇、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对桃树褐腐病进行喷药防治,在相同的条件下,记录分析病果率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2 500倍液、12.5%稀唑醇2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和80%代森锰锌800倍液对桃树褐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6%、78.3%、69.2%和61.3%。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果实黑点病在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果树中层内膛病果率较高,上层外膛病果率较低;套袋苹果的萼洼处发病率较高,以黑点型症状为主;不套袋苹果的果面发病率较高,以晕斑型症状为主;‘斗南'、‘富士'品种的发病率较高,‘中秋王'、‘乔纳金'品种的发病率较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0%异菌脲1 500倍液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达54%以上。其次为10%多抗霉素1 000倍液,而80%代森锰锌600倍液、10%吡唑醚菌酯1 500倍液防效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有效控制烟草黑胫病发生的最佳用药时期,避免重复多次用药,在烟草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即移栽期、黑胫病发病初期和团棵期,用72%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处理,比较各处理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表明,移栽期和发病初期用72%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34%和96.58%;团棵初期用72%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0。  相似文献   

14.
甜椒白星病(Pnyllosticta Pnysaleos)是甜椒叶片上的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的叶片上,病斑初期为褐色针状小点,后逐渐扩大成1—2mm左右的圆形斑点;病斑的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一片叶子上的病斑多达50~100个以上,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以致减少产量.国内有关白星病发生为害及防治方面的报道较少,1983年3月,作者在市郊上尧乡万秀村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以波尔多液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其他药剂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比土霉素渣的防效几乎高一倍,而且经济、安全,可以大力推广使用.若此病与甜椒菌核病并发时,可考虑选用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则可兼治两种病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药剂试验 ,发现敌百虫1000倍液、辛硫磷1000倍液、多虫清2000倍液、功夫4000倍液、巴丹1000倍液等 5种药剂都对大斑芫菁有较好的胃毒效果。其中敌百虫触杀效果较好 ,见效快、持效长 ,在施药12h后 ,大斑芫菁平均死亡率达到100%。通过对敌百虫浓度梯度试验表明 ,在生产上使用90%敌百虫原粉3000倍液防治西番莲大斑芫菁较理想 ,既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60%百泰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2a60%百泰WG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百泰WG对柑橘疮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1500~2500倍液第2次施药后14d对柑橘叶片的防效为68.01%~88.70%,第2次施药后28d对柑橘幼果的防效为68.62%~86.32%。其中,1500倍液和2000倍液对叶片防效分别为83.67%~88.70%和78.74%~84.66%,对幼果防效分别为82.37%~86.32%和78.96%~83.39%,与80%大生M-45WP和70%甲基托布津WP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对柑橘安全,值得生产中推广应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选用24%噻呋酰胺SC不同剂量和25%苯醚甲环唑EC1200倍液对荸荠杆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用药3次,每次用药间隔7d,第3次药后7d,24%噻呋酰胺SC1000倍液和1200倍液对茡荠杆枯病的防效达68.53%以上,和25%苯醚甲环唑EC2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选择合适的剂量在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明显,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由马铃薯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引起的粉痂病已成为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马铃薯不同品种对粉痂菌的抗性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是控制该病扩散蔓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对马铃薯粉痂病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粉痂病抗病性及田间防治药剂开展了系统研究,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2个品种块茎上均可感染粉痂病,发病率为25.00%~100.00%,病情指数为6.67~68.33,平均病情指数为29.45。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综合评价,‘冀张薯12号’对粉痂病有较好的抗性。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和0.3%四霉素水剂50倍液播前种薯浸种处理均对马铃薯粉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0.50%和60.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3%四霉素水剂30倍液和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5倍液于马铃薯花期时进行灌根处理,对粉痂病的防效分别为56.00%和52.8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甘肃省马铃...  相似文献   

19.
1989年起我们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协作组对水稻细条病从种子处理、秧板消毒、秧苗防治、本田期防治的药剂筛选及防治方法作了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稻种药剂处理,病稻种用强氯精300倍液浸种,盆栽试验结果,细条病的初见期推迟14天,防治效果达73.82%;田间试验结果,移栽后23天时防治效果为63.4%,移栽后55天时防治效果下降到16.32%。秧板消毒效果,每亩用500g 强氯精和双效灵作秧板消毒,移栽后56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4.67%和46.11%。秧苗喷雾防治效果,每亩150g  相似文献   

20.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 对烟叶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探究氟噻唑吡乙酮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试验评价氟噻唑吡乙酮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氟噻唑吡乙酮对各个地区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效果均很好, 与其他对照药剂相比, 毒力较高, EC 50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0 4 mg/L。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4 000倍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4.33%, 2 000倍液防效则达到了96.00%, 与对照药剂相比有显著差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3 000、4 0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3.82%、90.18%和83.27%, 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分别为77.82%和75.27%。此外, 相比于对照药剂, 氟噻唑吡乙酮在株高、有效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光合速率方面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氟噻唑吡乙酮能够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烟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