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斜纹夜蛾性诱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成虫试验两个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性能较强,诱蛾高峰出现在第3~8天,峰期明显。诱杀效果显著。该技术可作为害虫测报的一种手段,在防治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性诱剂防治苦丁茶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茶毛虫雄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选用剂量为1mg、橡皮塞型的性诱剂诱捕成虫的效果较佳.在隘江茶场和礼贤茶场试验.应用性诱剂可使茶园内茶毛虫雄成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1.99%和38.89%,卵块减少85.21%和88.79%,幼虫减少81.15%和83.20%,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性诱剂、昆虫物理诱黏剂、橘小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橘大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瓜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这5种实蝇诱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余4种诱剂,物理诱黏剂、3种实蝇食诱剂均可同时诱集橘小实蝇、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诱虫量以瓜实蝇食诱剂和物理诱黏剂最好。性诱剂、诱黏剂和食诱剂各具特点、互有长短,生产应用中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性诱剂监测芦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连续3年监测了武汉芦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并与频振式杀虫灯比较了监测斜纹夜蛾的情况。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诱剂能够及时准确监测斜纹夜蛾和甜莱夜蟥的发生动态,斜纹夜蛾性诱剂与频振杀虫灯的监测情况基本吻合;芦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主要发生班均在7月份至10月份,发生高峰期在8月份和9月份。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6.
应用昆虫性外激素治理抗性害虫是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治理技术。性诱剂的防治效果常受制于诱芯的核心组分纯度、合理的配比与剂量三个要素。通过试验、示范对比得知,性诱剂诱芯在合理的配比下,组分的纯度决定诱芯质量和持效期。科学选用斜纹夜蛾高效诱芯大面积应用,可以减少田间幼虫密度6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通海县开展的4种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在有效试验期以诱芯A的平均日诱蛾、最高单日诱蛾效果最好,显著高于诱芯C和诱芯D,也高于诱芯B.但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其中在1~20 d内,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最...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诱虫球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宜都市柑橘大实蝇高发区开展了多功能诱虫球加内置食物诱剂与普通诱蝇球加糖醋液对柑橘大实蝇诱杀效果比较试验,探讨用多功能诱虫球替代普通诱蝇球和糖醋液点喷诱杀大实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多功能诱虫球单次诱集的虫数(8.87±1.94头)明显高于诱虫球诱集的虫数(5.40±1.71头);多功能诱虫球加食物诱剂综合防治区虫果率0.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93.6%,高于普通诱蝇球加糖醋液综合防治区虫果率,降幅74.4%。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食诱剂、性诱剂和化学防治田块的稻纵卷叶螟减退率、保叶效果,评价食诱剂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食诱剂、性诱剂、常规化学防治处理田块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4.21%、68.42%和89.47%;保叶效果分别为72.03%、47.27%和81.66%.食诱剂和化学防治处理的防螟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棚紫苏应用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10月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发生盛期,于生产出口紫苏叶的大棚内应用性诱剂进行防治.性诱区减少用药3次,其防治总成本与化学防治区相当,幼虫密度比化学防治区还低69.51%,增加了出口紫苏产量,保障了质量安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南阳县应用性诱剂防治棉红铃虫,自试验示范到推广,已连续坚持10年,现诱芯覆盖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990年11月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性诱剂作用下小菜蛾成虫空间图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地理统计学原理,初步研究了小菜蛾成虫在性诱剂作用下空间图式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在性诱剂作用下,小菜蛾成虫向诱芯位置聚集,其在空间所形成的聚集范围不断增大,在第六天达到最大值,约19m。这说明,小菜蛾性诱剂达到它最大有效影响范围时所需时间约为六天,该范围为38×38m2。  相似文献   

13.
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在连年种植、管理粗放的甘薯田块蚁象发生严重。商品黄色塑料筒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但是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较为实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田间诱虫效果差异不明显;每667 m 2放置3个诱芯可以有效地诱集蚁象。性诱剂诱捕区与非诱捕区相比,危害明显减轻,甘薯产量明显增加,因此,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措施可以减轻甘薯蚁象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陈云平 《江西植保》2000,23(1):26-26,21
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甘薯小象虫是危害甘薯的主要害虫 ,甘薯受害 ,一般损失 5 %~ 2 0 % ,严重的达 3 0 %以上。1 998~ 1 999年 ,我们应用性诱剂在我县岚城、敖东、流水等乡镇进行田间诱捕防治试验、示范 ,效果很好 ,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诱蕊和诱捕器甘薯小象虫性引诱剂诱蕊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诱捕器选用 1 .2 5 L 可乐瓶 (用矿泉水瓶亦可 ) ,在距瓶顶三分之一处各剪一切口(长约 5~ 1 0 cm,宽约 0 .5~ 1 cm ) ,让成虫诱入 ,瓶内盛清水加少量洗衣粉 ,用线将诱蕊绑牢挂在瓶盖内。1 .2 诱捕器的设置和管理选…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多年系统调查和应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与测报灯的诱蛾效果相当或略高,且诱蛾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在1年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在实际测报中应用。性诱、灯诱、田间虫量剥查结合,将明显提高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用二化螟性诱剂代替测报灯进行二化螟发生期预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代替测报灯直接用于二化螟发生期预测。以蛾量突增日性诱剂预测的结果比测报灯诱测结果更接近实际发生情况 ,同时避免了测报灯受灯光干扰和电压不足的影响。可设置2~ 4盆性诱剂 ,4盆的诱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的吻合程度最高 ,其次是3盆。进入盛发期后 ,性诱剂诱蛾数量多 ,可适当合并突增日 ,作为峰期时段考虑 ,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年在河北省康保县对草地螟性诱剂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证明,1~4号试验诱芯对越冬代、1代成虫都有诱蛾效果,以4号、2号诱蛾效果较好;与常规监测工具普通黑光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比,性诱剂诱蛾量低、诱测日数少,但两类工具诱蛾曲线峰型基本一致。分析认为,草地螟性诱剂诱蛾可作为电力供应缺乏地区对草地螟的一种辅助监测手段,并且可用于当地短期预报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莒南县花生田利用生物食诱剂和性诱剂对常见夜蛾科害虫成虫进行虫情监测,并对食诱剂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食诱剂和性诱剂监测结果表明,花生田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12日;性诱剂仅能诱捕到雄性成虫,食诱剂可同时诱捕到雌性和雄性成虫,其诱捕到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雌雄比分别为1∶0.68、1∶5、1∶3和1∶1.4。食诱剂撒施、化学防治、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处理后第10天花生叶片受害率分别为9.51%、6.73%、6.24%,百株虫量较对照降低68.68%、76.39%、85.87%,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应用防控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0.
性诱剂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探讨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小菜蛾卵量基数和不同性诱剂诱盆数量等条件下小菜蛾性诱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小菜蛾卵量基数和诱盆数量的变化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蔬菜种类的作用较小;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模拟,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性诱剂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