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野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是一种喜湿、喜阴的软体动物,在云南各烟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正> 软体动物是为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之一,部分地方螺害日趋严重,蜗牛、蛞蝓为害蔬菜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小麦、棉花、烟草等作物在不同地区也同样受到危害,南方的福寿螺为害水稻和水生作物等早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2011年全国口岸截获的软体动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国口岸共截获软体动物10种,316批次,主要包括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Bowdich)、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 Müller)、攻击茶蜗牛(Theba impugnata Mousson)、中国琥珀螺(Succinea chinensis Pfeiffer)、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L.)6种有害生物,还有4种未鉴定到种,只鉴定到腹足纲、巴蜗牛科等,其中非洲大蜗牛、散大蜗牛是检疫性软体动物,需加强检疫,以防止其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4.
鼻涕虫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的一类害虫,学名野蛞蝓,黄蛞蝓,温室中以野蛞蝓危害为主,该类害虫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耐逆能力,防治上必须根据害虫的生理生活习性运用农艺措施、人工措施辅以化学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蛞蝓又名鼻涕虫、野蜗牛、托盘虫等,属于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分布面积很广,近年在华北地区保护地作物上频繁危害,严重影响了保护地作物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针对保护地草莓田出现蛞蝓危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效果很好。一、蛞蝓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0.2~0.25厘米,柔软无外壳,一对触角。具有暗灰色、灰红色、黄白色等各种颜色。卵椭圆形,直径0.2厘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期,颜色加深,幼体淡褐色,形同成体。  相似文献   

6.
野蛞蝓 (Agriolimax agrestis L.)属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柄眼目 ,蛞蝓科 ,俗名无壳蜒蚰螺、鼻涕虫、粘粘虫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随着大棚日光温室蔬菜面积不断的扩大和蔬菜种类的增多 ,近年来 ,在北方地区野蛞蝓产生的危害较为普遍 ,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为害特点烟田软体动物主要有蜗牛和蛞蝓,均属杂食性软体动物,取食范围非常广泛。1.蜗牛:蜗牛在越冬后开始为害油菜、蚕豆、碗豆、大麦、小麦等越冬作物,烟草移栽后开始迁移到烟田为害。也有蜗牛在烟田越冬,直接对烟株造成为害。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留下表  相似文献   

8.
农药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8大类。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农药叫做杀软体动物剂。所谓有害软体动物,主要是指危害农作物的蜗牛(俗称水牛儿、旱螺-)、蛞蝓(俗称鼻涕虫、蜒蚰)、田螺(俗称螺-)、钉螺(系血  相似文献   

9.
<正>一、为害特点烟田软体动物主要有蜗牛和蛞蝓,均属杂食性软体动物,取食范围非常广泛。1.蜗牛:蜗牛在越冬后开始为害油菜、蚕豆、碗豆、大麦、小麦等越冬作物,烟草移栽后开始迁移到烟田为害。也有蜗牛在烟田越冬,直接对烟株造成为害。初孵幼贝只取食叶肉,留下表  相似文献   

10.
农田烟草上野蛞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别名无蜒蚰螺,俗称鼻涕虫、泫达虫、粘腥虫、旱螺等。野蛞蝓是喜阴湿环境的软体动物。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西、黑龙江及新疆等省(区)。野蛞蝓食性很杂,除为害烟草外,还为害玉米、马铃薯、黄豆、蚕豆、甘蓝、白菜、花椰菜、苋菜、牛皮菜、菠菜、油菜、苦菜、茄子、番茄、辣椒、芋头、莴苣、瓜类、棉、麻、绿肥等作物及杂草。  相似文献   

11.
<正>蛞蝓又名鼻涕虫、软蛭、水蛐蜒、无壳延螺等,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害虫。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平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蘑菇和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涌现出万金镇郭庄、召陵镇西皋及邓襄镇前李等一大批食用菌种植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食菌栽培成为漯河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增收项目。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12.
野蛞蝓俗名鼻涕虫,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是保护地蔬菜常见的软体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面积推广,青海西宁地区冬春蔬莱棚室虫害发生很严重,造成蔬菜商品性下降,影响莱农的收入。笔者与3月10日在城北区一日光温室芹菜田调查:未经防治的被害株达74.3%,平均每株有虫3~5头。  相似文献   

13.
海南热带兰花设施栽培中有害软体动物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软体动物的危害已成为制约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海南的海口市、琼中县、三亚市各选若干兰园,对设施兰园内和兰园周边地带中存在的有害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现已发现5种蜗牛,分别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Bowdich,1822)],东方琥珀螺[Succinea orientalis(Benson,1851)],中华小囊螺[Microcystina sinica(Moellendorff,1885)],红粉缘尖巴蜗牛[Acusta tourannensis rhodostoma(Moellen-dorff,1884)]以及平齿坚螺[Camena platydon(Pfeiffer,1845))。另外发现2种蛞蝓,其中一种为双线嗜粘液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Benson,1842)];另一种在海南极为罕见,仅收到唯一一份活体标本,已死亡而尚未作物种鉴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各种有害软体动物对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危害的轻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的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线嗜粘液蛞蝓近年来在浙江宁波鄞州区逐渐成为严重为害果树和蔬菜的一种重要的有害软体动物。研究表明:该蛞蝓一年发生1代,具有怕光喜阴、趋甜趋香、耐饥力强、分泌粘液多等习性,其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用高温闷棚、设置柴油阻隔带、撒施石灰粉及毒饵诱杀等措施,能有效防治桑果园及蔬菜地蛞蝓。  相似文献   

15.
分别于2015年5月、6月和8月对黄河口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产卵场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现状进行3个航次的外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获大型底栖动物49种;其中软体动物19种,多毛类15种,甲壳类11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均2种;软体动物和多毛类是构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群落。大型底栖动物主要有32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多毛类11种、甲壳类5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各1种。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为30~305ind./m~2,均值102.67ind./m~2,6月最高,6月和5月显著高于8月,8月最低;以多毛类最高,其次是软体动物,再次是甲壳类和其他类,棘皮动物最低。生物量为0.12~65.83g/m~2,均值13.93g/m~2;6月最高,显著高于8月和5月,5月最低;以软体动物最高,其次是棘皮动物和甲壳类,多毛类和其他类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为2.57~14.52,均值6.41;丰富度指数为0.77~3.67,均值2.10;多样性指数为1.46~4.05,均值2.79;均匀度指数为0.80~0.98,均值0.89。该海域环境质量以清洁和轻污染为主;5月和6月环境质量优于8月。  相似文献   

16.
蛞蝓属软体动物门,愎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称“鼻涕虫”、“游延虫”。蛞蝓主要利用舌头上的锉形组织及舌头两侧布满的细小牙齿把植物组织磨碎,危害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使蔬菜叶片形成较大缺刻,排泻物污染叶片,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而一般杀虫剂对蛞蝓防治无明显效果,因此2003~2004年我们在阿瓦提县对蛞蝓防治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调查发现发现本区主要有害生物有云杉叶锈病、云杉嫩梢小娥类(以云杉梢斑螟、松点卷蛾、异色卷蛾为主)、云杉阿扁叶蜂、落叶松球蚜、桦三节叶蜂、桦尺蠖、云杉多露象甲、云杉红脂大小蠹、中华鼢鼠等9个种类,并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几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1.1云杉阿扁叶蜂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2~13mm,翅长24~26mm,  相似文献   

18.
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正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调查“常见危害农作物的蛞蝓主要有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双线嗜粘液蛞蝓(Phiolmycus bilineatus Bonson)和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以野蛞蝓尤为突出。蛞蝓繁殖过程比较复杂。对蛞蝓繁殖习性观察研究论述归纳概括为:蛞蝓一年发生2~6个世代,世代重叠复杂。由越冬成体或幼体发育为成体后,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交尾,交尾后2~3 d 开始产卵,隔1~2 d 产卵1次,卵产在潮湿荫蔽土块缝隙2~4 cm 深处。每处产卵数粒至数十粒,卵聚集一堆。产卵期30~80 d,最长160 d 以上。成体一生产卵数量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在60~400粒之间。温度在12~20℃、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最适合蛞蝓生长发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一、蛞蝓1.蛞蝓危害特点。蛞蝓又称"鼻涕虫"、"软蜗牛",从2012年在鲁南以及鲁西南地区设施越冬草莓上开始危害,特别是2014年冬季山东南部持续高温,该害虫对草莓危害较为严重。该害虫昼伏夜出,初孵幼体取食叶肉,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茎等,造成孔洞、缺刻  相似文献   

20.
野蛞蝓属于软体动物,俗名旱螺、鼻涕虫等.在云南、四川、贵州发生严重,是西南烟区的主要害虫.野蛞蝓食性杂,除为害烟草外,还取食玉米、马铃薯、黄豆、白菜、花椰菜、番茄、牛皮菜、菠菜、瓜类、辣椒、豌豆、蚕豆、油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