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菜又名芫荽,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分,种子更是调味佳品。香菜喜冷凉,历来栽培季节为冬春两季。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虽产量较低,但市场价格高,是高效栽培的品种之一。现将其夏秋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香菜夏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永和 《蔬菜》2003,(1):7-7
香菜又名芫荽,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分,种子更是调味佳品。香菜是喜冷凉的蔬菜,历来栽培季节为冬春两季。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虽产量较低,但市场价格高,是高效栽培的品种之一。现将香菜夏秋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品种选用香菜的品种,可分为小粒香菜和大粒香菜。大粒香菜香味稍差,但生长快,产量高。小粒香菜香味浓,但生长缓慢,产量较低。现多选用大粒香菜。夏秋反季节栽培香菜,宜选用耐热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泰国四季大粒香菜品种。二、种子处理香菜种子在高温下发芽困难。…  相似文献   

3.
夏秋香菜避灾堵淡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菜(芫荽)属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和南欧,公元前119年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我国香菜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香菜叶具有特殊香味,为主要食用部位,种子也是调味佳品.它喜冷凉,历来在冬春季节栽培.近年来,江苏东台市城郊菜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实现了香菜的高温季节栽培,一般667 m2产500~600 kg,收入3 000~4 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江蔬菜》2005,(6):9-9
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共同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张志斌主持完成了“温室甜椒全季节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该项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甜椒日光温室全季节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筛选出了适合温室不同季节栽培的甜椒品种8个,初步研究总结出了温室甜椒全季节栽培的温、光、肥、水及CO2等量化管理指标.形成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香菜是一种营养丰富、开发潜能大的调味蔬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该文介绍了我国主要种植的大叶香菜品种和小叶香菜品种,及香菜与其他蔬菜套种、轮作的栽培模式,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香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温室番茄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设施栽培高产蔬菜品种,在荷兰周年长季节设施栽培中,其每m2产量可达50kg以上。而我国目前传统的一年两茬制(春提前与秋延后)不仅产量较低,而且费工费种,市场供应集中,导致价格波动,不利于增产增收。为了促进设施工厂化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家科技部于“九五”期间实施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我们通过对温室番茄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总结出了番茄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主要相关配套技术要点如下。一、品种及温室选择温室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的适宜品种有中杂9号、佳粉15、卡鲁索。温室应…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草莓和甜瓜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国京 《落叶果树》1998,30(3):30-31
日光温室草莓和甜瓜立体栽培技术夏国京(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15214)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而且新技术的应用也很快,但随着栽培区域的扩大、栽培模式的多样化及栽培季节的变化(一年多季、甚至周年化生产),同一阶段的栽培技术措施应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及不同的栽培设施中应有不同的变化。但在生产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相当部分的菇农虽然他们的栽培模式不同,特别是在非常规季节栽培,往往采用与常规季节栽培相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线瓜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一般在夏秋季节供应市场,但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丝瓜生产由过去单一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成日光温室、大棚、小棚、露地等多种栽培模式,在江淮流域基本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局面,现在就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日光温室冬春栽培1.1栽培季节淮北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可一直供应至翌年6~7月。 1.2品种要求适于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要求早熟或早中熟,耐低温耐弱光性能好,长势健旺,主蔓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发育速度快,耐贮运,一般以长棒形的丝瓜为好,且对霜霉病、根结线虫病有较强的抗性。比较…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灰树花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季节、空气、光照、含水量、pH值、空气相对湿度、温差等条件对灰树花生长过程的影响。其生物转化率可达75%以上,利于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厚皮甜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民众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反季节、多季节厚皮甜瓜栽培呈发展态势。我国华东地区厚皮甜瓜以春季栽培为主.秋季栽培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栽培模式。在华东地区秋季大棚内温度前期高.后期温度逐渐降低。由于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秋季厚皮甜瓜栽培的要求与春季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笔者近年来应用的大棚厚皮甜瓜秋季高效立式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黄背木耳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从栽培场所及季节、栽培材料与配方、拌料装袋、灭茵接种、培养茵丝、耳房的消毒及出耳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袋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冯会胜  王宏 《西南园艺》2004,32(5):34-35
黄瓜喜温又怕热,喜水又怕湿,南方冬春季节气温低、雨水多、湿度大,常规栽培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进行了反季节温室黄瓜嫁接栽培试验,产品无公害,667m^2产量达10500kg。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对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栽培季节、栽培场所、培养料配方、发酵步骤、播种方法、覆土、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于海萍  魏生龙 《食用菌》2006,28(4):43-44
香菇是近几年“南菇北移”最为典型的食用菌之一,尤其在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河西走廊地区的栽培区域和栽培规模都在逐年扩大,但其产量的增长与效益的增长并非正相关,在出现新的栽培基地的同时,老的栽培基地萎缩甚至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二是技术。就观念而言相当数量的菇农仍在追求产量,不求质量;就技术而言,许多菇农照搬南方栽培技术高海拔温凉地区,以期获得与技术原产地同样的技术效果,结果可想而知。笔者根据当地气候资源特点,从栽培季节选择、原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出菇方式、病害预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适宜当地应用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南方地区的番茄常规栽培的种植期一般约半年,667m2产量0.5万kg左右。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是将种植期延长到约10个月,667m2产量达1万kg以上,形成“种一茬,长一年”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模式,是一项先进的番茄设施栽培技术。我们针对当地长季节栽培的气候条件,研究了番茄越冬型和越夏型两种长季节栽培类型。鉴于番茄长季节栽培中株高与棚高的矛盾,我们使用了斜蔓上架新技术。这些技术十分适合浙江等地以普通单栋塑料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的实际,在无限生长型番茄新品种推广中得到了应用,大大增加了种植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7.
闫喜畅 《蔬菜》2004,(2):45-4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胡萝卜反季节春播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品种选择的不当与播种季节的不适宜,生产上常带来很大问题,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总结近几年的栽培实践经验,现将春播胡萝卜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设施果树栽培的原理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果树栽培相比于露地果树栽培,其技术原理较为新颖,依靠人力对适宜果树生长以及发育的环境进行营造,减小季节变化带给果树的影响,使果树安稳度过自然休眠期,并能够较快结出果实。本文阐述了设施果树相关的栽培原理,并对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白灵菇人工栽培发展迅速,但其高效栽培与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尚不成熟,从而制约了白灵菇产业的发展。作者经过近几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实用的高效栽培与贮运保鲜技术。 1、栽培技术 1.1栽培工艺 确定栽培季节→选种→备料→原料配制、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出菇→采收加工→贮运保鲜→销售 1.2 技术要点 1.2.1栽培季节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安排好栽培季节是取得成功的保证。白灵菇菌丝体在5~32℃的温度范围均能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24~27℃。子实体形成温度0~15℃,温度太低和太高都难于形成…  相似文献   

20.
江晓玲 《现代园艺》2009,(11):52-52
<正>香菇又名香蕈,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菜肴之佳品。目前,在有林地区采用段木栽培香菇,在无林地区和少林地区,多用代材料栽培香菇,现介绍以木屑为主料的香菇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