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干旱内陆典型代表区域--新疆焉耆盆地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54.70%,可更新的能值投入占44.98%(可更新环境资源8.11%、可更新有机能36.87%),说明农业生产取自区内资源可更新能值的投入较高;此外,低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高净能值产出率和低环境负荷率的特点,表明该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对环境的压力是比较小的.综合结果说明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应用能值理论从农户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武川县种植业不同作物生产能值。结果表明:该县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油菜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压缩马铃薯面积、提高玉米、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德州市2009年统计数据以及调查数据,对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德州市2009年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中,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可更新有机能的能值分别占系统能值投入总量的4.99%、81.31%、13.70%,其中种植业机械能值投入占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57.80%,说明德州市的种植业生态系统主要依赖工业辅助能的投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高太阳能值转换率、高净能值产出率与高环境负荷率说明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种植模式水平较高,但环境压力也很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降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增强种植业发展可持续性;调节环境资源与有机能的投入比例,降低环境负荷率;调节种植结构,增加净能值产出率。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干旱内陆典型代表区域——焉耆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该区域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绿洲2006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为主。在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中,化肥对农业的产出影响较大;(2)该区域的能值利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农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高;(3)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水平,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农业系统整体功能较好,运转效率较高,能值回报率较高;(4)农业生产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较轻,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农业环境资源还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5)焉耆盆地种植业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林芝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各组分的构成情况及能值演替的基本趋势,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西藏林芝地区2006-2010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农业总投入能值为2.29E+20sej,总产出能值达1.74E+20sej,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2006-2010年农业总投入能值呈急速上升趋势,总产出能值则缓慢上升,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已由可持续逐渐向消费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转变。林芝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是一种消耗高、产出低的发展模式,资源浪费较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理论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牧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值理论就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农牧耦合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能值产出逐年增加,2007年分别达到71.86×10^20sej,33.27×10^20sej;近年种植业结构从以种粮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棉为主,2007年棉花能值产出占种植业的能值产出80.63%;能值投入结构以资金投入为主,绝大多数资金投入到种植业,对于畜牧业支持较少;2007年耦合度达到1.54,农牧系统耦合性逐渐良好;环境负载率逐从2002年的6.11逐年增大到2007年的8.32,能值密度逐年增大,暴露出系统的环境压逐渐增大,尤其是土地压力逐年增大;当地若能结合自治区发展特色林果业政策实行种植业一林果业一畜牧业三者的耦合,则能加大耦合效应,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值理论是一种定量研究生态经济系统各种能量流转换机理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选取2000~2008年的原始数据,对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主要能值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主要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为主,其所占能值比重达到0.40以上,2007年达到了0.45,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值产出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渔业,未达到整个能值产出的0.01%;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负载率在9年内处于1.52~3.42之间,低于全国的平均值5.89,说明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资源未达到高效利用,提升空间较大;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较大,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波动范围在0.12~0.22之间,表明了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的消费型经济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其潜力。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2~2007年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与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等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该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总投入、能值总产出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比2002年能值总投入增加了50.7;,并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为主;能值总产出增加160.13;,其中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产出增长较快;种植业结构从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为主;能值产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历年来均为0.05;环境负载率逐年增大,2007年达到8.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7倍,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绿洲环境压力较大,应该保护和开发可更新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使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江西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能值理论可用以衡量分析整个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一系列能值分析指标对江西省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江西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梅县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约束,构建农业结构优化模型、购买能值节约估算模型、货币能值增益估算模型,对农业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进行能值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种养间资源综合利用能明显改变梅县的农业结构,年均货币能值增加(2.15E+21)sej,年均能值交换率从2.57增为4.42,年均环境负载率由0.62降为0.17,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从9.27增为43.52。梅县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既能降低环境负载率,又能提高能值交换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种养循环生态产业链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联合探索并实践的农业经济新模式。本文以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抚仙湖的生态保护措施与成效为例,探讨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生态保护的影响。抚仙湖的战略空间布局及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的构建充分说明了只有加强建设有机农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才能实现更生态的农业产业循环发展,更优美的农村环境,更高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并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7年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总能值投入为7.97×1022sej,作物能值总产出为3.24×1022sej;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 52.9%,可更新能值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为47.1%(可更新环境资源占20.9 %、可更新有机能占26.1%),系统能值货币比率为1.98×1011sej.元-1,净能值产出率为0.51,环境负荷率为1.13,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5,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回报率较低;主要作物的能值产出依次为:玉米>小麦>蔬菜>高粱>豆类>花生。  相似文献   

13.
邵治亮  许仲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9-10440
退耕还林(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中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是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的重要保证。分析了区域自然及土地利用特点,指出应遵循综合性、区域性、生态优先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加强土地管理,增加投入,完善经营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长期发展情况,进而优化系统投入产出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选取评价指标,以1996—2016年为时间跨度,对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能值投入部分,可更新的有机能、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可更新的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的环境资源的在所研究的时间跨度内(21年)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44.51%、40.19%、14.31%、0.99%。其中,可更新的有机能呈现下降趋势,而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呈现增长趋势,并于2009年超过可更新的有机能,成为能值投入的第一大组成部分。能值产出部分,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秸秆、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秸秆、蔬菜、水果21年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42.20%、27.71%、12.13%、0.37%、16.73%、0.86%。其中,经济作物呈现下降—增长趋势,并于2016年超过蔬菜,成为继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秸秆的能值产出第三大组成部分。2)种植业生产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增高,生产效率较为稳定,但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指数下降。建议通过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等途径提升呼和浩特市种植业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能值理论对内蒙古奈曼旗种植业系统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能值投入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1980年与2000年的一系列能值指标变化.通过能值分析得出,奈曼旗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用以维持种植业系统运行所需的能值输入越来越少,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种植业正在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伽师县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可持续生计能力3个方面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生计资本中,农业为主型农户的自然资本值和社会资本值高于兼业为主型农户,人力资本值、物质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低于兼业为主型农户。在生计风险中,教育风险>自然风险>就业风险>健康风险。在可持续生计能力中,兼业为主型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农业为主型且差异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增加生计资本存量、加强生计风险管理、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近年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本文基于能值理论,构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rcGis软件分析2016年山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区域差异。【结果】①2016年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性过大;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资源储量的差异,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在社会、经济和自然3个子系统的能值指标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③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来看,忻州市对外经济贡献最大,晋中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运城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状况最好。【结论】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开发潜力较大,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致力于提高系统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广东省种植业生态系统环境资源基础和经济特征,并与发达国家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省种植业系统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应进一步提高种植业的能值投入,重点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及科学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系统耦合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农牧交错带为例,针对在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该理论的定量化方面研究不足的事实,提出用能值方法考虑农牧交错带系统耦合的机制,并指出农牧交错带系统耦合机制应建立在土地利用方式、子系统间能值转化过程和生态系统的能值储备上;同时影响系统耦合机制的主要因素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畜牧业的内部结构和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小。还探讨性地提出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化公式,期望能更好地应用并发展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大河坝镇对生态畜牧业发展是必然的,是顺应世界生态化趋势的,生态畜牧业还可使该区内有限的资源能可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生产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区生态畜牧业现状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