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不仅需要人、财、物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对设施设备建设、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积极化解,才能使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保险具有的分散风险与经济保障的功能能够对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应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风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三个方面挖掘保险业的功能与作用,探索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小麦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豫东地区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麦播面积占河南的1/4以上,总产约占全省的1/5,小麦品质直接影响小麦种植者收益,也是保障小麦产业良性发展的最前端,小麦气候品质保险可以较好地分散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气象灾害风险,与小麦产量保险形成互补,弥补其他保险无法保障的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多样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小麦产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技推广》2020,(3):74-75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签署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产业政策与保险服务互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与保险深度合作对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聚焦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保险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加大保险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提升农业保险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掌握农业保险专业技能的“一懂两爱”农业农村综合人才支撑,共同开展保险产品创新、技术与服务模式创新,更好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4.
摘要: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转型的“蓄水池”,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发挥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抓手的“助推器”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面临的弊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崔姹  张书霞 《农业展望》2023,(10):25-30
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是确保中国食物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重大灾害风险频发下畜牧业保险作为减缓畜牧业重大灾害冲击的稳定器,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本研究将畜牧业保险发展演变分为畜牧业保险初期、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应对重大灾害风险的保险防范措施进行回顾。其次,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畜牧业保险险种、保费缴纳及风险分担方式进行分析,得出河北省畜牧业保险在重大灾害风险下存在政策性保险覆盖率低,养殖户投保意愿不强烈、保险意识不强,巨灾风险分担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据此提出设立政策性畜牧业特色产品保险、提高养殖户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对策建议,为完善中国畜牧业保险制度、促进畜牧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州蔬菜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均居农作物之首,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广州的蔬菜种植以露天生产为主,极易遭受各种气象灾害影响,从而造成巨大损失。作为分散和转移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研发面向蔬菜种植的保险产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降水和大风作为气象指数,设定日降水量≥100 mm或日最大风速≥7级作为理赔标准,并根据广州各区历史气象数据的差异性,厘定各区不同的保险费率,降低基差风险,构建农户容易理解接受的蔬菜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在广州试点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丰富了广东农业保险品种,有效解决了广东农业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的突出问题,对提高蔬菜种植业抗风险能力、促进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气象监测密度,积极研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加强保险产品研发合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气象指数保险的宣传力度,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完善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构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助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风险防御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桦甸市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县级城市而言,深入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于调整农户种植结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霍然  王克  张峭 《农业展望》2014,(5):24-29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农业保险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中国农业保险的开展以省为单位,省级政府是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主体,在制定巨灾风险分散政策时,需考虑承担多少风险合适这一很直接的问题。如果政府分摊风险过多,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同时"挤占"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职能;如果政府分摊风险过少,则不能起到巨灾风险转移和分散的目的。以河南省小麦保险为例,从政府角度出发,利用县级小麦生产的历史数据,量化分析省内小麦生产风险,设计农业巨灾风险最优分摊计量模型,测算省级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最优分摊比例。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2,(3):5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风险防范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决定增设小麦、大麦政策性保险险种。1.保险对象全省小麦、大麦种植农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含10亩)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种植面积未达到10亩的农户,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  相似文献   

10.
作为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农业保险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农业保险影响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调节农民消费结构的效用。结果表明:在75%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下,农业化肥投入、农民参保情况与农业经营性收入正相关关系显著,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每提高1%,农业化肥投入增加0.041%;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情况下,家庭储蓄系数由之前的-0.711变为-0.3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建议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河南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在全省大田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优质花生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保障国家食用油料供给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重要引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1985~2020年的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以及农业贷款余额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的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前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且双方均无法形成彼此的格兰杰原因。立足“十四五“背景,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为加强农业银保联动机制,以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9-212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天气风险,天气指数保险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气指数保险的多项优势。以河南省干旱灾害为例,分析干旱灾害与农业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设计了河南省玉米干旱灾害天气指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利用天气指数保险应对农业天气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月27日,院县共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示范县签约大会暨河南省优质弱筋及酿酒专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信阳市息县成功举行。有近200万亩中原"黑土地"的息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以上,粮食产能保持在20亿斤以上。近年来,息县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步伐,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沟通对接,积极引进优质弱筋小麦、优质红薯、优质花生、优质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作物新品种,农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为了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需要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有效运行机制,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充分把握农业保险工作的稳定落实,通过具体的保险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设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险合同中对保险标的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来说,保险合同条款第一条就是关于对农业保险标的的规定。例如,在我公司小麦保险条款中,对小麦要求主要有:小麦种植符合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求和规范标准;播种的品种符合农业部门的规定;种植地块应位于非蓄洪、行洪区内;生长正常等。养殖业和渔业保险对保险标的规定因品种不同而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种植保险条款》对小麦农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做了进一步明确,为农户发展小麦种植业提供了安全保障。规定保险小麦范围投保小麦要是经过政府部门审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上的非蓄洪、行  相似文献   

18.
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防范规模性返贫至关重要,传统农业保险仅能对自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但对市场风险束手无策,“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美国作为世界农业发展强国,其“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践应用较为成熟,在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发展演变、优势比较、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价格确定、理赔测算和影响效果七个方面对美国“保险+期货”模式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经营主体多元、产品种类丰富、定价机制完善和风险对冲灵活是美国“保险+期货”模式助力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显著特征。对此,中国应当推动“保险+期货”模式在经营模式上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产品设计上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制度建设上向合理化、安全化方向发展,为助力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沈农保 《农家致富》2010,(10):50-50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种植保险条款》对小麦农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做了进一步明确,使保险细则更为完善,为农户发展小麦种植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传统的农业大市,耕地面积82.67万hm^2,农作物长年种植面积160万hm^2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0亿kg以上,占全省的1/8,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优质粮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搞好结构调整,推进全市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