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运用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茯砖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对茯砖茶发花中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3种酶均存在于茯砖茶制造中,且在发花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添加诱发剂对发花中3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益效应,并且改变了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及其活性,相应的同工酶提前出现,对改善茯砖茶的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茯砖茶发花技术及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花是茯砖茶加工的独有工序,通过发花可在砖内形成“金花”。本文通过对茯砖茶加工历史的演变,烘房发花的条件要求,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品质形成及内合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可进一步提高发花技术,加速发花进程,促进茯砖茶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以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添加诱发剂后,茯砖成茶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几乎都较对照高。通过不同处理样品香型相似率计算表明,添加诱发剂后,能比传统发花时间缩短3天,而且  相似文献   

4.
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智芳 《福建茶叶》2009,32(1):10-11
茯砖茶由于发花工序而形成完全不同于黑毛茶的品质特征。“金花”的存在是茯砖茶与其他黑茶明显区别,“金花”的多少又是区分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发花工序形成的“金花菌”以及大量的其他微生物的参与及适度的湿热作用,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导致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如水浸出物、咖啡碱、芳香物质、茶多酚、苦味物质(花青素、茶皂素、黄酮类等)、可溶性糖等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茯砖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茯砖茶的制作工艺中有独特的“发花”过程,就是使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chevalieri)在茯砖茶中生长繁殖(见照片),形成金黄色的菌落颗粒,俗称“金花”,兄弟民族历来就是根据“金花”的多少来判别茯砖茶的优劣。为了提高茯砖茶的品质,对茯砖茶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进茯砖茶制造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增盛  谭湖伟  张莹  施玲 《茶叶科学》1991,11(Z1):69-75
用液谱等方法研究了茯砖茶制造过程中主要含氮、含碳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嘌呤碱和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汽蒸、沤堆和压制中的湿热作用和发花中的微生物酶促作用促成了这些物质的转化,对茯砖茶特有品质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琼英  刘素纯 《茶叶科学》1991,11(Z1):56-62
采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探讨了茯砖茶发花中的优势菌种及其演变规律和生长繁殖的最适环境条件,同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YFJ)对发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茯砖茶中的优势菌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花初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在25℃左右,发花中期,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上升到28—32℃;茶砖含梗量控制在16.5%左右,有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繁殖。优势菌的对数生长期一般在发花的6—9天间,到第12天时,其数量已趋于下降。但在传统发花中优势菌的对数生长期处于6—12天不等的不  相似文献   

9.
茯砖茶接种发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茯砖的“发花”是茯砖区别于其他紧压茶生产的关键工艺,而茯砖中“金花”普遍繁茂与否也是判断茯砖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目前生产上都是采用控制温湿度条件进行“自然发花”,以产生“金花”,形成茯砖茶独特的品质风格。笔者在湖南益阳茶厂进行了茯砖“人工接种发花”的试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作一简报。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SZK—202净化操作台,恒温箱,MQ—Ⅲ霉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 2.培养基与试剂马丁氏培养基,肉汁琼脂培养基,缓冲生理盐水(灭菌)。  相似文献   

10.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 a、b 和脱镁叶绿素 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深色的未知色素 UFO1和 UFO2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此外,茶多酚经微生物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些色素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形成了茯砖茶黑褐或黄褐的外形色泽和橙黄或橙红的汤色的品质特征。文中还就微生物在茯砖茶色泽  相似文献   

11.
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欧阳规香,郭则之(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供销社益阳·413000)(湖南省益阳茯砖茶厂益阳·413046)茯砖茶是边疆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饮料。金花普遍茂盛、色泽鲜艳金黄、颗粒肥大是优质茯砖茶的重要品质特征。金花是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2.
茯砖茶制作工艺独特,需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花”,促使冠突曲霉(A.cristatus)大量繁殖,形成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格。茯砖中“金花”是否茂盛、普遍,是衡量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冠突曲霉在茶坯中生长繁殖,要求有一定的温湿度,因此在茯砖加工中须对茶坯加入一定量的茶汁水,并通蒸汽蒸热,然后经压砖、冷却、退模,进入定温定湿的烘房处理,即整个加工都处在有控制的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湖  相似文献   

13.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毒性、营养保健作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认知茯砖茶     
<正>茯砖茶独特的"降脂去油、调理肠胃"保健功能,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与青睐,茶的健康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极大喜爱,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茯茶品种琳琅满目,有以红茶、绿茶"发花"的茯茶,更多的是高档嫩叶黑茶原叶"发花"的茯茶。哪种茯茶真正具有茯茶品质风格呢?"国标"要求茯茶无涩味茯砖茶《国标(GB/T9833.3-2013)》4.1章中的感官品质标准与消费者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其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橙黄,  相似文献   

15.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突散囊菌是黑茶类茯砖茶发花过程的主要微生物,通过它的代谢作用不仅能够改善茶叶的品质,还可以增加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本文主要对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培养和茶叶提取液培养.旨在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对茯砖茶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据考证,茯砖茶的生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简单纯手工方式制作的手工茯砖到当代机械化生产的机制茯砖都有一个共同点:以黑毛茶为原料且原料有一定成熟度,经特定的发花制作工艺,形成了茯茶特殊的保健功能和品质风格——菌花(冠突散囊菌)与菌花香。新中国成立至今,为规范茯砖茶品质,先后颁布了5个标准,即1956年农产品采购部标准、1973年商业部标准及GB/T9833.3-88、GB/T9833.3-2002、GB/T9833.3-201 3  相似文献   

18.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茯砖茶属于发酵茶,其独特品质和风味的形成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分泌的胞外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酶类进行简述,并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关系,以期为探讨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茯砖茶生产厂家,通过互换毛茶原料,以探讨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陕西泾阳加工的茯砖茶(1、2、3号),口感滋味相对最纯正;由湖南益阳加工的茯砖茶(4、5、6号),口感滋味相对纯正。原料来自于陕西泾阳的(1、4、7号)茯砖茶,所含的茶多酚、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水浸出物均最高;原料来自于湖南益阳的(2、5、8号)茯砖茶,所含的茶多酚、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水浸出物均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以原料来自于浙江武义的(3、6、9号)茯砖茶最高。表明原料不同和加工工艺不同对茯砖茶产品的品质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