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锌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对朝天椒预防病毒病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潜在性缺锌(土壤有效锌含量0.76 mg/kg)的石灰性土壤,对常规朝天椒品种日本新一代三樱椒,进行3个施锌方法(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和4个土壤施锌量(0,15,30,45 kg/hm~2 ZnSO_4·7H_2O)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不施锌肥),各处理较对照增产5.78%~13.25%,产量先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用量后反而降低;锌肥的施用方法对朝天椒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锌肥土施、叶面喷施均可显著提高朝天椒的产量,以"土施+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最好;不同锌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对朝天椒病毒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7.59%~76.12%),全生育期可将病情指数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朝天椒锌肥土施结合叶面喷施,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七水硫酸锌(ZnSO_4·7H_2O)以土壤基施30 kg/hm~2+叶面喷施7.5 kg/hm~2(分为3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锌锰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丽  韩彦青  杨丽 《山西农业科学》2019,(11):1980-1983
通过在褐土类型区域多年多点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类型区域土壤锌、锰养分丰缺现状和微肥适宜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类型区域土壤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中低等级农田占到总农田的73%,土壤有效锰相对丰富,中低等级农田占到总农田的46%;每公顷投入30 kg ZnSO4·7H2O肥和15 kg Mn SO4·H2O肥,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对照增产11.2%~19.7%,同时综合效益最佳;施用锌、锰肥后玉米籽粒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在4.5%~12.0%和0.8%~5.6%。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地叶面施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喷施5种不同含钙肥料研究了叶面喷钙对旱地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肥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和品质,但对果实的毒素含量无影响.单喷硝酸钙比对照增产22.42,氯化钙增产12.07,2种钙肥加萘乙酸后优于单喷,增产61.78~70.91.果实内钙含量以喷施硝酸钙最高,比对照高13.55 mg/kg,Cl-1、NO3-1含量和总酸度以对照为最高,糖酸比以单喷硝酸钙最大,达101.1.  相似文献   

4.
以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高产水稻品种中籼糯、徐稻3号、盐稻8号、淮稻6号、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钾肥施量、种类、施肥方法、施肥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钾肥施肥量对水稻品种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盐稻8号、淮稻6号施钾肥增产幅度最大.②钾肥适宜施量受土壤钾含量影响较大,低钾水平下,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施KCl 0~16 kg/666.7 m2,每增施1 kg/666.7 m2KCl,平均增收稻谷6.7 kg/666.7 m2.施钾量为13.5 kg/666.7 m2左右时,产量达极值,为563.3 kg/666.7 m2,之后产量开始下降.平均每kg KCl增收稻谷6.26 kg,最高可达8.45 kg.③喷施钾肥使籽粒灌浆期缩短,灌浆势提高.④不同种类钾肥比对照增产幅度为5.1%~18.7%,以秸秆和钾肥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锌肥的应用     
董昀 《河南农业》2000,(4):12-13
在北方石灰性褐土类土壤,石灰性水稻土上,土壤中锌素含量日益成为制约作物产量的要素,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土壤施用锌肥能显著提高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改善了作物的籽粒品质. 一、锌肥的增产作用和对品质的影响 三年间,我们在小麦、玉米、水稻作物上作试验,小麦以亩施4kg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增产4.6-10.3%;玉米以亩施2kg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增产11.4-17.7%;水稻以亩施2kg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增产8.2-15.4%.  相似文献   

6.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配施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其中以单施钼产量最高,硼钼配施次之.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产约54.75%、40.34%.硼锰钼不同配施对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硼锰钼配施降低了苜蓿铁、锰、锌含量,其中以硼钼配施降低效果最显著;施微肥可以提高苜蓿铜含量,其中以硼锰钼配施效果最好;而硼锰、硼钼配施可分别显著提高硼、钼含量.硼锰钼配施提高了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产量,其中单施硼显著提高了苜蓿铁、锰、锌产量,单施钼及硼锰、硼钼配施分别显著提高了苜蓿铜、硼、钼产量.  相似文献   

7.
党参栽植期施沼渣1 000 kg作底肥,在党参不同生育期叶喷沼液,其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比对照增产,品级提高,并对中华鼢鼠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其中以在党参栽植期亩施沼渣1 000 kg作底肥,并在开花初期叶喷沼液的处理,亩增产最高,品级提高最多,较对照亩增产60.61 kg;增产39.74%。比对照一等品提高9.85个百分点,二等品提高2.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施肥与化控对花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优质大花生主推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在底施不同肥料的基础上,设置苗期追施尿素、花针期喷施多效唑化控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前施基肥、苗期追施尿素、花针期喷施多效唑等均会延长花生全生育期。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喷施多效唑会抑制植株生长,降低株高。湘花2008分枝力较强,苗期追施尿素对花生的分枝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适当增施化肥或化控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其中A处理即666.7m2底施25%氮磷钾复合肥50kg+苗期追施尿素10kg+花针期喷施多效唑30g荚果产量最高,达339.8kg,比不施肥对照增产50.75%,经济效益最好;B、C处理减氮钾肥,增钙镁肥,分别比对照增产40.02%和33.76%;D处理为一次性施肥,增产亦达30.92%。A、B、C、D处理纯收入较高,分别比对照高81.29%、70.69%、63.29%、52.77%。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探讨在彭阳县西北部旱台地老牙村淤绵土种植玉米,基施与喷施微肥的种类与用量。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认为穗粒数与穗粒重百粒重决定产量变异,锌肥基施+喷施亩产量最高为1128.53 kg,较喷清水增产262.36 kg,增幅30.29%,试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陕西主要土壤类型土娄土、黑垆土上,微量元素锰锌硼单施、配施及不同使用方法对番茄、黄瓜、白菜3种蔬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微量元素锰、锌、硼能促进番茄、黄瓜、白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单施增产10%左右,配施增产20%左右。肥料效果:配施>单施>不施,增产效果:番茄>黄瓜>白菜;施微量元素锰、锌、硼降低番茄、黄瓜、白菜中NO3--N含量,提高Vc及糖含量,同时施锌肥的黄瓜果实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锌含量明显增加。微量元素锰锌硼喷施或土施对增加番茄、黄瓜、白菜产量,改善品质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据省内17个田间试验点统计,水稻施氯磷铵处理平均亩产488公斤,比尿素磷铵447公斤增产9.2%,比尿素 普钙458.2公斤增产6.5%。在棕壤、草甸土上,氯磷铵对玉米、谷子、棉花和大豆等作物的肥效同尿素磷铵及等养分的单质配合肥大体相等。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氯磷铵对玉米、大豆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4.7公斤/亩和16.4公斤/亩;对水稻作物在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6.6公斤/亩,45.5公斤/亩和57.8公斤/亩.在粮食作物上,采用氮磷比为 1:1型的复合肥应以50%作基肥.再用50%的单质氮素作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在施用方法上复合肥以作基肥深施和全层施肥效果好,分别比对照增产49.6%和39.1%。  相似文献   

13.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苎麻施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钾可提高土壤及苎麻地上部植株含钾量,适量钾可促进氮的吸收,提高苎麻抗旱性和抗花叶病能力,增加苎麻纤维产量和提高纤维品质;过量钾可致使钾的奢侈吸收,体内K/Ca、K/Na吸收比例严重失调,对苎麻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钾改善纤维支数的作用,与供氮水平密切相关,低氮条件下对纤维支数具有明显改良作用,而高氮条件下纤维品质(纤维支数)的决定性因素是供氮水平高低,钾对纤维品质的改良作用较小。推荐氮、钾肥施用适当配比[N/K#-(2)O]为3:1 ~ 3:2,全年每亩钾肥施用量[K#-(2)O计]为20 ~ 30kg。  相似文献   

15.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在片麻岩新成山地土壤上,设置0,120和300 kg/hm2 3个施氮量,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在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50%有机肥50%尿素(用Y表示)和100%尿素(用N表示)2个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谷子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与不施氮肥处理(CK)相比,各施氮处理的谷子产量均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达到12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之后施氮量提高到300 kg/hm2谷子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从0~60 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在相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0~40 cm土层变化最明显,有机肥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以协调土壤氮素的供应,显著降低土壤NO3--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栽培大豆、接种高效的根瘤菌株后,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少量氮肥,既能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又可补充大豆生育后期根瘤固氮和土壤供肥的不足,满足果荚发育过程中对氮素营养的高需求,达到提高产量之目的。试验表明,初花期每亩施3公斤尿素(45公斤/公顷),保证大豆后期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促进对氮、磷肥的吸收利用,增加了植株和籽实中氮、磷的含量,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产显著,每亩增产24.4公斤大豆(366公斤/公顷),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实现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施磷水平,以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邯6402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底施过磷酸钙、氯化钾18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作底肥,试验设过磷酸钙施用量0(不施, 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在最佳种植密度42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底施磷肥390 kg/hm2,能够实现杂交棉邯6402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最佳结合。该施肥水平时棉花产量高,达到了4697.75 kg/hm2;且纤维品质好,其中纤维长度29.86 mm、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4.5%。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对大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均有明显的影响。大蒜前期株高、叶片数均以尿素处理(T1)最高,其次为尿素+缓释剂处理(T2),尿素+缓释剂+包膜处理(T3)最低。蒜头的直径和单株蒜重表现为T3最优,其次为T2,T1(对照)最低。大蒜产量表现为T3最高,666.7m2为1 166.6 kg,较对照增加35.1%;其次是T2,较对照增加28.8%。两种缓释尿素都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缓释氮肥在茶园中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优  王东辉  吕闰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51-652,678
[目的]了解缓释氮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方法]设置尿素(CK)、包膜肥、包膜肥减氮量20%、包膜肥+双氰胺(DCD)4个处理,对茶叶产量、含氮量、品质和土壤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素处理的茶叶产量最高,达14599.5kg/hm2,包膜肥、包膜肥减量和包膜肥+DCD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6%、4.3%和8.1%。茶树功能叶的氮含量比较稳定,在3.08%~3.94%。不同处理对茶叶的品质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与施用时间及次数有关,包膜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是春茶期间较高,以后逐步下降。包膜肥减量处理的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少。包膜肥中加入DCD之后,硝化作用明显被抑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明显下降,铵态氮含量相对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新的肥料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