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种类对生姜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姜根内的定殖情况。采用生姜组培苗,于幼苗期分别接种12株AMF进行生姜农艺性状比较试验,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30 d对生姜根系进行取样分析,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AMF菌株对生姜苗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所有接种AMF组的生姜植株,其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合不同菌株在根系的侵染率,筛选出生姜AMF优势种类为: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隐形球囊霉(Paraglomus occl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说明苗期接种这4个优势菌种,能够促进生姜生长,是适宜生姜生长的优良AMF菌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姜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将其加热使酶失活作为参照,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酶活力。研究了pH值、温度、EDTA和金属离子(Na+,Mg2+,Cu2+,Ca2+)等因素对生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失活的生姜蛋白酶为参照,可以简洁的测定出生姜蛋白酶的活性,与已往测定生姜蛋白酶活性相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消除腐蚀危害,可望简洁而环保的测定出生姜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五指岩生姜为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镇的特色农业产品。从地块选择、栽种前准备工作、生姜栽种、田间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对五指岩生姜高效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析,为五指岩生姜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南北行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间间作生姜的生长及其抗逆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宽行中间12 m宽的区域内,不同位置间作的生姜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以宽行东侧约3 m宽区域的生姜株高、茎粗和叶片SPAD值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其次为西侧区域,在宽行中间6 m宽的区域则不适宜生姜生长;不同位置间作生姜叶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无显著性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中靠近橡胶树的两侧较适宜生姜种植(特别是东侧),不同位置间作对生姜抗逆生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生姜生产是南靖县的特色农业,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一般亩产4000—550斤,高者上万斤,亩产值在叨见一5000元,是广大群众增加经济收人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县生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一定规模的生姜生产基地,其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土地.是生姜栽培夺取优质高产的保证生姜原产热带多雨森林地带,温暖而阴湿气候环境,是喜温耐前作物,但不耐高温烈日直射.同时既怕旱又怕涝,忌连作。海拔低、日照长,干旱又温度高的地区较不适宜种植生姜。因此,应重视选地这一关键环节,姜地应选择前作是水稻、花生、地瓜或…  相似文献   

6.
由于棉田间套种可以直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一大批棉田高产高效的间套种模式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生姜种植效益良好.棉田套作生姜平均产生姜30 000 kg/hm2,按1.3元/kg计算,收入可达39 000元/hm2;可产籽棉3 450 kg/hm2,按市场价4.8元/kg计算,收入可达16 560元/hm2,合计收入55 560元/hm2以上,而较纯作棉花增收39 000元/hm2.目前江西省湖口县已发展棉田套种生姜66.7 hm2,为进一步提高棉田套种生产效益,现将棉田套种生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述台湾生姜2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择地整地、播种盖膜、施肥管水、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小麦—菠菜—棉花—生姜立体种植技术@杨树存@闫立新@张衍栋¥山东省肥城市棉办¥山东老城镇棉办小麦—菠菜—棉花—生姜立体种植技术杨树存闫立新张衍栋①山东省肥城市棉办271600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高产高效,克服单一植棉效益低的问题。1995~1996年,...  相似文献   

9.
擂茶又名“三生汤”、“打油茶”,是以生茶叶(茶树鲜叶)、生姜和生米仁为主要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驱寒的良药。中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能提神祛腻,清心明目;生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  相似文献   

10.
安乡县生姜主要病虫害有腐败病、叶枯病、条螟、曲条跳甲、猿叶虫等。在防治上要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