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木通扦插繁殖及生根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 1年生枝条为材料,针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质量浓度、浸泡时间、扦插基质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扦插试验,研究山木通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木通属于皮部生根类型,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质量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对山木通插穗生根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河沙扦插基质,100 mg·L~(-1)吲哚丁酸(IBA)浸泡2 h处理的山木通扦插的生根质量最佳,生根率达21.67%。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不定根诱导期和根系生长期下降,根系表达期和生长后期糖质量分数有所回升;淀粉质量分数持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扦插后逐渐下降,插穗大量生根期达到谷值,然后又逐渐上升。插穗内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均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初期达到峰值。经IBA处理的插穗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且酶活性到达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早10 d,说明外源生长调节物质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甘草扦插繁殖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插穗生根过程中叶片及茎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插穗叶片及茎中的可溶性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后期又有轻微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茎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后期又下降的趋势。总氮含量均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糖/氮及C/N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说明甘草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与插穗体内的营养水平有密切关系,且营养物质对甘草的扦插生根过程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米槁插穗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米槁1年生嫩枝插穗,研究米槁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扦插初期,处理组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生根后,处理组插穗的氧化酶活性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各内源激素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同,高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根原基的诱导成正相关.在不定根产生时,IAA、脱落酸(ABA)、ZR质量分数减少,IAA与ABA、IAA与ZR质量分数比值高则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4.
从美人梅半木质化茎段的中上部选取插穗,在2015年5月和8月采用2 500 mg·L-1 IBA处理插穗,研究不同扦插日期美人梅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美人梅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均可分为根的诱导期(0~10 d)、表达期(10~30 d)和伸长期(30~40 d)3个阶段。(2)IBA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扦插后,诱导期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POD活性升高,IAAO活性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诱导根原基的发育。表达期,IBA处理能加速淀粉的分解,使POD活性先下降后升高,IAAO活性持续升高,有利于不定根的表达。伸长期,IBA处理能使可溶性蛋白含量继续增加,POD活性下降,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3)扦插时间不同,其内源物质含量及变化存在差异。5月份插穗内可溶性糖含量及3种氧化酶活性在表达期均高于8月份;整个生根过程中,5月份插穗与8月份插穗的PPO活性变化呈现相反规律。该研究以5月份IBA处理插穗生根效果较好,可为北方抗寒梅花嫩枝扦插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取四倍体刺槐3年生采穗圃中1年生硬枝和半木质化嫩枝枝条为试材,研究硬枝和嫩枝插条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和植物总氮含量及C/N比值的变化规律,为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化学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对照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经IBA处理的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经IBA处理的硬枝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经IBA处理的插穗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可溶性糖含量达到高峰的时间较对照提前5 d。(3)经IBA处理的插穗淀粉含量下降的速度大于对照,且经IBA处理的硬枝插穗和对照之间差异水平显著。(4)植物总氮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影响作用较小。(5)四倍体刺槐扦插,插穗C/N比值越高,生根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硬枝为插穗,分别用清水浸泡(对照)和500 mg/L IBA溶液浸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扦插于黄土基质中,分析其生根特性,并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1年生嫩枝为材料,探寻短梗大参插穗生根的解剖学机理。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对照的扦插生根率高达97%;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69.18%,而在表达和生长阶段均比扦插前上升,最大增幅为55.51%;PP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增加,最大增幅达515.85%,在表达阶段下降至最低,在生长阶段又上升,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达590.24%;POD活性在根诱导阶段和生长阶段均增加,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为59.20%;IAA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逐渐升高,在表达阶段达到峰值,比扦插前增加了14.84%,生长阶段则下降至扦插前水平。与对照相比,IBA处理可提高插穗不定根数量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但PPO、POD和IAAO活性几乎不受外源IB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IBA对含笑扦插生根影响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IBA对含笑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用吲哚丁酸(IBA)处理含笑插穗,研究了含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含笑嫩枝扦插生根的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最后又降低;过氧化物酶(170D)活性先升高,然后降低,最后又升高;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急剧降低再积累升高;酚类物质的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最后又降低趋于相对稳定。这些物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说明了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与生根密切相关,低活性的PPO和低含量的酚类物质,利于含笑插穗生根。IBA促进了插穗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的进程,特别是降低了POD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而促进了含笑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8.
以东京野茉莉一年生完全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IBA、ABT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和生根指数,以及在扦插过程中插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00 mg/kg NAA处理可促进插穗生根,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及生根指数均显著高于200 mg/kg ABT及200 mg/kg IBA处理。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在20 d前后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SOD活性和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POD和PPO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出现两个峰值且较对照组峰值提前。生长调节剂能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对插穗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双棚一网"设施模式下,以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舒茶早为材料,研究秋冬季扦插插穗生根发育规律与母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C/N值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扦插后30天为愈伤组织诱导期,30~90天为愈伤组织形成期,90~150天为愈伤组织膨大与根原基形成分化期,150~210天为不定根形成及伸长期。白毫早在新梢生长和生根发育方面表现最优,舒茶早生根困难,成活率低。在不定根出现之前,叶片中C/N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在不定根形成和伸长期除C/N值升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生根能力强的白毫早叶片中可溶性糖、C/N值在不定根生成期含量相对较高,生根困难的舒茶早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N值均较低。茶树母叶营养物质的构成与含量对插穗生根与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 × altaclerensis ‘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结果  ①经1 000 mg·L?1 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②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③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④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⑤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  结论  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图4表3参34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香榧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但香榧多嫁接繁殖,生产周期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为解决香榧生产上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深化香榧繁殖方面的研究,从解剖学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研究,并且比较了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对香榧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一年生枝条内有厚壁组织但不连续,无潜伏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在扦插后约一个月能较快形成根原基,但是其发育并形成不定根突破愈伤组织所需时间较长。标典处理的香榧插穗生根率和愈伤率高于GGR6处理和对照。香榧插穗基部皮层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与插穗生根密切相关。扦插初期,POD、SOD活性上升,IAAO活性则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发生,POD、SOD活性逐渐下降,IAAO活性、PPO活性上升。扦插后期,POD和IAAO活性的上升促使不定根的伸长和生长,SOD活性又开始恢复,PPO活性趋于平缓。香榧扦插生根的诱导与生长过程中,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扦插初期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根原基的发生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又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香榧扦插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成  彭青  王哲宇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72-6273,6338
[目的]研究青冈栎在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青冈栎嫩枝插穗、老枝插穗各采用激素(ABT-1号1 000 mg/L)处理和清水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插穗内营养物质和水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嫩枝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老枝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嫩枝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呈现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老枝呈现升—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嫩枝和老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现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嫩枝清水处理的相对含水量变化呈现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1 000 mg/LABT-1号处理的嫩枝呈现降—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老枝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结论]激素处理有助于插穗内营养物质的转化,促进插穗生根,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3.
木瓜硬枝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关联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曹州木瓜实生苗苗干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木瓜扦插繁殖技术,测定生根过程中POD,PPO和IAAO3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合中,处理4(珍珠岩+泥炭,IBA0.5mg/g处理30min)的组合方式最优,生根率可达66%;木瓜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阶段.3种生根关联酶活性变化呈现规律性,不同处理间和各阶段3种酶活性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加快邓恩桉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邓恩桉(Euca lyptus dunnii)和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U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异显著。与U9相比,邓恩桉插条中酚类物质含量及POD活性较高,而IAAO、PPO活性较低。[结论]插条中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导致邓恩桉扦插生根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加快邓恩桉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邓恩桉(Euca lyptus dunnii)和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U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异显著。与U9相比,邓恩桉插条中酚类物质含量及POD活性较高,而IAAO、PPO活性较低。[结论]插条中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导致邓恩桉扦插生根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留叶配合IBA处理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叶配合IBA浸穗处理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设置三角梅插穗留叶与去叶类型各配合IBA、清水浸穗的4种处理,研究留叶配合IBA处理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留叶类型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不定根分化前期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较低,插穗生根数、根长度、根生长量及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去叶类型;与清水浸穗相比,500×10-6IBA浸穗提高了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了插穗生根。[结论]在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中,留叶插穗配合插前500×10-6IBA浸穗处理可明显促进插穗生根,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叶配合IBA浸穗处理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设置三角梅插穗留叶与去叶类型各配合IBA、清水浸穗的4种处理,研究留叶配合IBA处理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留叶类型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不定根分化前期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较低,插穗生根数、根长度、根生长量及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去叶类型;与清水浸穗相比,500×10^-6IBA浸穗提高了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了插穗生根。[结论]在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中,留叶插穗配合插前500×10^-6IBA浸穗处理可明显促进插穗生根,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树年龄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解析其可能成因,为栓皮栎扦插繁殖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5年生和10年生栓皮栎母树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用200 mg·L-1生根粉(ABT-1号)浸泡处理2 h。扦插60 d后,测定各插穗生根率、生根数量、根直径、根长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年龄插穗茎段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①母树年龄越大,嫩枝扦插生根率越低。②栓皮栎不定根根原基在不定根形成后期被诱导;不同年龄插穗产生不定根时间存在差异,1年生为17 d,5年生为44 d,10年生未产生不定根。③1年生和5年生母树的插穗中IAAO、PPO和POD这3种酶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10年生母树的插穗P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PPO和IAAO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母树年龄影响插穗不定根的生成,栓皮栎嫩枝扦插生根率和平均不定根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年生、5年生、10年生,1年生平均生根率为92.69%,5年生的平均生根率为10.79%,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