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南四湖流域主要类型农田肥料和农药的流失情况,以流失率为指标,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平原水田、旱田的地表径流、地下淋溶肥料、农药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平原水田氮、磷、农药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径流水;常规施肥条件下氮、磷、毒死蜱、氟虫氰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流失率分别为13.21%、2.65%、12.84%、18.72%,氮的流失率远大于磷。常规施肥条件下旱田氮、磷、毒死蜱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氮、磷流失率较水田高,且氮的流失率远大于磷,分别为20.89%、3.36%;毒死蜱流失率较水田低,为3.59%。  相似文献   

2.
连续施用猪粪有机肥的高产稻田氮磷钾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设计不施肥(CK)、常规化肥(氮磷钾,NPK)、高量猪粪有机肥(150%PM)共3个处理,研究连续施用高量猪粪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50%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6. 28%;稻田地表径流水总量为1 708 m3/hm~2;常规化肥处理稻田氮、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分别为10. 07、0. 30、3. 10 kg/hm~2,流失率分别为2. 93%、0. 18%、0. 28%;虽然150%PM处理降低了稻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但极显著增加了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分别达到常规化肥处理的14. 4、8. 3倍和4. 4、29. 3倍。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施用猪粪有机肥氮达到常规化肥1. 5倍可实现有机水稻高产,但会大量增加稻田地表径流流失磷钾总量。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平原旱地土壤氮磷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了长沙市具有代表性的平原旱地蔬菜基地,研究了平原旱地施肥与氮磷径流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平原旱地土壤上种植蔬菜时,地表径流水中氮、磷养分的浓度主要受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施肥量和肥料种类也是影响径流水中氮、磷养分的浓度的重要因素.从肥料流失率来看,常规施肥处理氮肥流失率最大,为1.43%,增磷处理氮肥流失率最小.为0.09%;有机肥处理磷肥流失率最大,为4.32%.常规施肥处理磷肥流失率最小,为0.48%.径流水中氮素以硝态氯形式流失为主,磷素以可溶性磷形态流失为主.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一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业径流中污染物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优化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下,径流水中氮、磷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优化施肥通过使用控释肥,有效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优化施肥模式下径流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远低于原有施肥模式,径流中氨氮浓度降低17.4%-90.2%,硝态氮浓度可以降低17.8%-47.8%。改变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径流中总氮浓度。优化施肥模式对减少总磷径流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是决定总磷流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麦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015~0.036 kg/hm2和0.047~0.077 kg/hm2,以TDP计算磷流失系数为-0.04%~0.03%,流失率为0.07%~0.17%。采用秸秆覆盖和深施化肥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径流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氮、磷径流排放规律及流失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磷的径流排放量,通过2年的小区径流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情况下氮、磷的流失规律及流失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14.20~65.17 kg/hm2和38.08~77.76 kg/hm2,流失系数分别为6.02%~9.67%和3.00%~5.16%,麦季氮素的流失以硝态氮为主,而稻季则以铵态氮为主。不同施肥处理2008年度和2009年度全磷流失量分别为0.65~1.21 kg/hm2和0.72~1.15 kg/hm2,流失系数分别为-0.34%~0.19%和-0.81%~-0.15%,但不同施肥处理对径流水中总磷浓度的影响不大。施肥量、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是影响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并且肥料深施、秸秆覆盖、节水灌溉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氮的径流损失。  相似文献   

8.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了节肥控污施肥与习惯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形态特征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驱动,当降雨量大于24.4 mm时产生地表径流;氮磷径流流失量主要与径流中氮磷浓度相关; NH_4~+-N和悬浮颗粒结合态磷分别是氮、磷流失中比重最大的形态;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全稻季的TN、TP、NH_4~+-N、NO_3~--N的流失量及氮磷流失系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减少。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坡度为146°的径流小区进行实地观测,研究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玉米吸收氮素达到流失总量的9942%,土壤侵蚀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48%,径流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10%;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玉米吸收氮为流失总量的7936%,而土壤侵蚀流失氮占到流失总量的2022%,径流流失氮占流失总量的042%。等高种植比顺坡种植增加玉米吸收氮786%,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7430%,减少径流流失氮2931%。等高种植+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332%,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8661%,减少径流流失氮达5610%;顺坡种植+习惯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44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9651%,减少径流流失氮6094%。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加玉米吸收氮412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1938%;减少径流流失氮938%。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了节肥控污施肥与习惯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形态特征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地表径流主要受降雨驱动,当降雨量大于24.4 mm时产生地表径流;氮磷径流流失量主要与径流中氮磷浓度相关; NH_4+-N和悬浮颗粒结合态磷分别是氮、磷流失中比重最大的形态;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全稻季的TN、TP、NH_4+-N和悬浮颗粒结合态磷分别是氮、磷流失中比重最大的形态;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全稻季的TN、TP、NH_4+-N、NO_3+-N、NO_3--N的流失量及氮磷流失系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减少。  相似文献   

11.
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坡度为14.6°的径流小区进行实地观测,研究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云南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玉米吸收氮素达到流失总量的99.42%,土壤侵蚀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48%,径流流失氮为流失总量的0.10%;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玉米吸收氮为流失总量的79.36%,而土壤侵蚀流失氮占到流失总量的20.22%,径流流失氮占流失总量的0.42%.等高种植比顺坡种植增加玉米吸收氮7.86%,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74.30%,减少径流流失氮29.31%.等高种植+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3.32%,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86.61%,减少径流流失氮达56.10%;顺坡种植+习惯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减少玉米吸收氮4.4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96.51%,减少径流流失氮60.94%.平衡施肥比习惯施肥增加玉米吸收氮41.28%,减少土壤侵蚀流失氮19.38%;减少径流流失氮9.38%.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3种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系统氮(N)、磷(P)流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缓释肥的混施处理(MT)田面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4.01和3.78mg/L,降雨产生径流时的N、P流失风险最大。整个水稻季,MT处理的N、P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3.91和2.67kg/hm2,均为3种施肥处理中最高;MT处理的N、P渗漏流失负荷也为最高,分别为9.19和1.79kg/hm2。相对于MT处理,施用尿素和BB肥的无机处理(CT)及施用有机肥的有机处理(OT)能分别减少14.69%和29.18%的N总流失负荷及61.85%和68.97%的P总流失负荷。N、P的径流流失是稻田N、P流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巢湖流域葡萄种植园区建设径流池,采集径流水样进行分析。1年作为1个监测周期,连续监测3年,设2个处理(空白对照区和常规施肥区)。采集每次产生径流的水样,测定水样中的氮、磷含量。同时对监测前后的土样进行相关分析,测算出葡萄种植过程中氮、磷的流失系数分别为0.22%~0.70%、0.036%~0.052%,为改变果农不合理施肥方式和减少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模式下苕溪流域水稻田和蔬菜地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径流池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水条件下,于2016—2017年连续2 a在余杭区对不同施肥模式下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田间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年际间因降水原因导致氮素流失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2016年和2017年水稻田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12.76~16.97、15.40~17.60 kg·hm-2,蔬菜地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23.06~25.72、18.11~27.93 kg·hm-2。水稻田和蔬菜地的氮素流失均以硝态氮为主。不同施肥处理下,2016年和2017年水稻田全磷流失量分别为2.36~2.62、3.57~4.05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田和蔬菜地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无显著影响。水稻田磷素流失以可溶态磷为主,蔬菜地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相比水稻田,蔬菜地的氮素流失量更高,而磷素流失量更低。减氮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降低7%~35%的总氮径流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氮素流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华北平原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周年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ON),减施氮肥150 kg·hm~(-2)的条件下,单施化肥(RF)和10%比例沼液替代(RFM)不会降低小麦和玉米产量。相较于CON处理的氮素年均盈余量218.1 kg·hm~(-2),RF和RFM处理氮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6.7%和55.9%。CON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为33.70 mg·L~(-1)和22.01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降低了31.45%和30.58%,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0.65%和43.39%。试验期间径流产流只发生2次,氮素淋溶发生次数和氮损失量远高于径流损失,因此淋溶是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CON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为23.0 mg·L~(-1)和0.095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2.9%和30.5%,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5.5%和50.5%。由于施肥量较高,CON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为4.19%,而RF和RFM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分别降低了2.86%和20.76%。NO_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分别占淋溶和径流总氮流失量的66.3%和73.3%,其与总氮流失变化趋势一致。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沼液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是降低氮素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CK)、减量施肥(T1)及优化施肥(T2)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麦稻两熟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麦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集中在稻季,各处理的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66.65%—75.05%。在农户习惯性施肥(CK)条件下,麦季径流总磷平均质量浓度(0.36 mg∕L)显著高于稻季(0.19 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7 kg∕hm~2)却显著低于稻季(1.40 kg∕hm~2)。减量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模式处理可显著降低麦季、稻季径流磷素质量浓度和麦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麦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降幅达22.62%和44.54%。在CK条件下,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周年径流偏流失率达119.06 mg∕kg,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偏流失率降幅达17.95%和41.22%。与CK相比,麦稻产量在T1、T2处理下均显著下降,T1与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麦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稻季不施磷具有养分减排与作物稳产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与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长,但对早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无明显影响。各减氮施肥处理虽然相比于常规施肥处理早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6.18~15.9个百分点。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的早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1.58%,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7.84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处理稻田田面水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浓度均于施肥后缓慢升高,而其他施氮处理的于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高峰,然后浓度迅速下降,其中减氮施肥处理的均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由于减氮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素含量较低,因此当暴雨等因素而产生径流时可有效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典型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氨态氮(AN)与磷酸盐(PO3-4-P)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初期径流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与总磷(TP)的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颗粒态氮(PN)是氮素在径流初期迁移的主要形态,而后期以硝态氮(NN)为主;但PP是整个径流过程中的主要迁移形态.初期径流中AN、PN、TP、PP及泥沙(SS)负荷分布较大,而硝态氮(NN)、总氮(TN)和PO3-4一P则主要分布在径流后期.污染物初期冲刷和NN后期淋溶是暴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施肥后首场降雨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是NN淋溶.暴雨径流产生氮磷负荷巨大,TN与TP分别为167.04kg和20.75 kg;而施肥后首场大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较小,分别为12.07 kg(TN)、1.04 kg(TP),其中60%的TN以NN流失.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省眉山市通过径流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行为下,地表径流中氮的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和总氮的流失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氨氮的流失在总氮中所占比例较少,硝态氮为其主要的流失形式。氮素的施用量越高,其流失率越高。全施用有机肥的处理比全施用化肥处理的流失率低0.4个百分点。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的平衡施肥能有效减少氨氮和总氮的流失,且保持较高的产量。全化肥施肥处理收获的油菜产量,比平衡施肥处理下收获的油菜产量高7.1%,比全有机肥处理下收获的油菜产量高10.6%。有机肥可起到非常关键的氮素缓释作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在保持高产的同时,可有效地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