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菇房的生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调控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根据蔬菜温室效应,分析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参数的最佳参量值,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实现对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根据控制参数进行反馈调节,实现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与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控制的合理性较好,对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至1991年10月,作者在宁波天童专、育王寺、东钱湖一带进行了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在这次菌类采集实习中,采集并鉴定出野生食(药)用菌103种,现将其中15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在分类学上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882种,占世界资源种类的40.7%,中国资源种类的90.1%。故云南被誉为"食(药)用菌王国"。食用菌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如多糖类、多肽氨基酸类、核苷类、三萜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解及合理开发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调查了云南省野生食(药)用菌主要贸易品种,通过对这几类野生食(药)用菌的生物学特征、药用价值进行概述,综述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在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遵义府志》菌杨雄《蜀都赋》;瑕英菌芝。《蜀语》:地生曰菌,音郡。菌之大者名斗鸡菇;生桑树者上名树鸡,生栎、松林中,有黄、白、赤、绿四种,可食。其面上如石灰者,杀人,用黄土和木浆,食之可治。又音卷。夏月天雨生山中石骨上,土人名地骨皮,可食。《田居蚕室录》:夏菌,五、六月;秋菌,八、九月,雨后生,种类至颗,俗随形呼。其大脚菰、青糖菰、刷帚、松毛、黄丝诸种无毒。一种爪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多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详细分析了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的数量、类型和分类布局,在对食(药)用菌多糖专利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食(药)用菌多糖的功效和应用领域。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让食(药)用菌多糖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秦岭鹅膏菌属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近年来秦岭中段地区实地科学考察,报道了该区鹅膏菌属11种,其中有毒鹅膏菌6种,可食用鹅膏菌2种,食毒不明鹅膏菌3种。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对秦岭地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此类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介于7.52 g·100-1g-1~23.73 g·100-1g-1之间,必需氨基酸占比总氨基酸的30.58%~61.30%;蛋白质贴近度μ都在0.7以上,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是一类优质蛋白质食物,其中紫孢平菇、真姬菇、竹荪、灰树花都在0.8以上,质量最佳;15个食(药)用菌品种聚类分为5类,其中真姬菇、紫孢平菇、竹荪、灰树花营养价值最高,灵芝和紫芝药用价值最高;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在特色风味产品开发及现代中医、中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何显 《中国食用菌》1991,10(6):19-19
羊肚菌属(Morchella Dill.: Pers. )中有许多种都是美味的食用菌并因此而久已广为人知,但与它同样的另一近缘属——钟菌属(Verpa Swartz: Fr)则至今尚鲜为人知。笔者1990年5月在吉林省左家地区发现属于钟菌属的一种双孢钟菌[V. bohemica(Krombh)Schroet],数量很多,而国内对此种乃至此属的报道极少,据记载仅见于陕西和新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特对该种作一报道和介绍。双孢钟菌属钟菌属,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盘菌目(Pezizales)。这个属和羊肚菌属一样,含有许多可食的种类,但目前国内只报道有两种,均可食。这两种一是指状钟菌(V. diqitaliformis Pers.),另一种即本文介绍的双孢钟菌(亦称波地钟菌)。后者在吉林省为首次发现。其主要形态特征是:菌盖1~3cm宽,斗笠形或园锥形,边缘与菌柄完全游离;表面烟灰色,有纵行网状棱纹,初期色较淡,老熟后棱脊烟黑色,内面白色。菌柄中生,0.8~1.6cm粗,10~25cm长,上下同粗或向下  相似文献   

9.
一、鸡菌鸡菌是味美可食的菌类。鸡菌属Termitomyces Heim是法人海姆(R.Heim)于1942年根据T.striatus的模式种建立的。该类菌多发生于热带地区中自蚁巢菌台上或其周围地上。全世界已发表的鸡菌种类有32种,但其中有些种系异名同种,经合并确认的只有26种。我国已知的仅3种,尚待进一步调查发掘这一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丁湖广 《蔬菜》2006,(10):16-17
白参菌,又名裂褶菌、白花,学名schizophyllumcommnheFr,属裂褶菌科(schizophyllqaeae),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其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白参菌分析,其含人体需要的8种氨基酸总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  相似文献   

11.
介绍几种珍稀食用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灰树花 又称莲花菌 ,日本称之舞茸 ,生于栎树或其它阔叶树伐桩周围 ,分布于河北、吉林、广西、四川等地。是近年来我国和日本正在推广的一种珍贵食、药兼用菌。其形态婀娜 ,层叠似菊 ,如海底珊瑚 ;食之脆嫩可口 ,味如鸡丝 ,香气诱人 ,而且具备全面平衡的营养。据测定 ,10 0g灰树花干品中含蛋白质 31 5g (其中含 18种氨基酸 ,总量为18 68g) ,脂肪 1 7g ,粗纤维 10 7g ,碳水化合物4 9 69g ,灰分 6 4 1g ;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 ,其中钾 1637 9mg ,磷 72 1mg ,铁 5 2 6mg ,锌 17 5mg ,钙176 2mg ,硒 0 0 4mg等 ;维生素…  相似文献   

12.
对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木质素酶系(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滤纸酶和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了解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基质中物质(还原糖、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生物量)含量的变化规律,阐述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内生物量与胞外酶活性和基质中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相关性,对食(药)用菌未来几年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食(药)用菌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基质中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又名粟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千佛菌等,日本称"舞茸"。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灰树花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灰树花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不但味道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其子实体、菌丝体的提取物具抗癌活性,能明显改善荷瘤抗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3蕈菌栽培3.1蕈菌栽培简史历史文献中反复记载蕈菌的食用和药用方式,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栽培食药用蕈菌(以下简称为食药用菌)并不奇怪。中国可以说是第一个成功栽培出许多主流蕈菌品种的国家,如黑木耳(Auricularia  相似文献   

15.
食(药)用菌具有降血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对于其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虫草、姬松茸、桦褐孔菌、灵芝、灰树花、黑木耳、猴头菌等一系列食(药)用菌的降血糖功效及机理作用研究,以期为食(药)用菌在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菌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可为日益突出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综述多种食(药)用菌主要活性物质多糖、黄酮、酚类、萜类以及培养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期为食(药)用菌源抑菌活性物质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竹荪的营养与药用功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渝南  刘晓玲  范娟 《食用菌》2004,26(4):44-45
竹荪有山珍之王、菌中珍品等美称,其子实体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既有保健补益作用,又有特殊药用功效,是一种食、药兼用菌。  相似文献   

18.
白参菌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根据白参菌实际工厂化栽培经验,提出对液体菌种制作、装袋配方、养菌后熟、催蕾出菇、采收、包装冷藏等条件进行综合控制,实现白参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9.
榆黄蘑是一种药食两用菌,菌种生产是榆黄蘑栽培的关键环节。该文从菌种分级、母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和菌种质量鉴别等方面介绍了榆黄蘑菌种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0.
蜜环菌的特性及其对天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环菌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天麻是一种非自养型生物,在其整个无性繁殖阶段都需要蜜环菌的伴栽。培育优质蜜环菌株对生产天麻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以及对天麻种植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