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杨树资源及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然后,从机制创新、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几个方面,研究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方案;并从杨树资源培育产业、杨木加工产业和相关政策几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为江苏林业和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和可操作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产业为江苏林业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对苏北和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江苏杨树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规模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产业集聚、科技推动、管理创新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61-61
江苏杨树网(网址:http://www.jspoplar.cn或http://www.jspoplar.net)是隶属于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的一个互动式信息平台,在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成立的同时,开通江苏杨树网,其目的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配合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不仅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杨树产业技术交流提供服务,推动科技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杨树产业的应用,而且为会员单位提供快捷的技术咨询和广告宣传服务,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分析江苏省和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各级领导和生产企业制订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实现杨树产业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它也是江苏杨树产业的一个国际窗谊。  相似文献   

4.
该文将辽宁与江苏的杨树产业做比较,指出了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杨树栽培业和杨树加工业两方面总结了制约辽宁杨树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今后大力发展杨树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树产业的崛起,为江苏林业争得全国"资源小省、产业大省"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苏尤其是在苏北地区,杨树产业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扩源--强库-畅流"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树产业的崛起,为江苏林业争得全国“资源小省、产业大省”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苏尤其是在苏北地区,杨树产业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扩源———强库———畅流”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黄河河套灌区杨树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河套灌区杨树产业发展目标和模式。河套灌区具有发展杨树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森林自语按培育的市场化程度低,加工增值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的特点、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对策,提出了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9.
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以杨树培育、加工为主的杨树产业在江苏特别在苏北地区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江苏林业乃至全国林业的一个亮点。杨树产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扩源———强库———畅流”三位一体的发展对策,并建立起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虽然江苏杨树产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明显地带有自我起步和自主发展的色彩,产业基础、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相关扶持不够是江苏杨树产业大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杨树产业已经跨入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好!2004年12月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泗阳成功举办之后,得到了广泛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杨树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又在美丽的湖南益阳召开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1.
以“五常”天然群体的家系子代为测试对象,在优良群体选择和良种选育,以及生长动态、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增益和遗传力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大。果穗质量、果粒个数、果径、单果质量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44、0.829、0.989、0.915,遗传增益分别可达25.50%、19.45%、21.45%、16.15%。以果径、单果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遗传表现、果穗质量和果粒数量指标,确定Schis04和Schis10个体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棕榈藤材材性数据库,提升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文章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材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及灰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67.98%、16.72%、43.91%、24.38%、9.78%、18.85%、15.02%、38.60%和1.46%。径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均为藤皮>藤中>藤芯;而半纤维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藤芯>藤中>藤皮。轴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最大值均在中部,而半纤维素及4种抽提物含量最大值均在梢部。酸不溶木质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小值在梢部,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最小值在基部,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基部以上2 m处,而热水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在中部。  相似文献   

14.
衡阳市山河水库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厄尔尼诺事件加强 ,造成大气污染而形成大量酸雨 ,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被酸雨腐蚀致死 ,从而加重了生态的恶性循环 ,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仅从 1994 -1998年 5年的旱涝灾害就给我市造成了 90多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和死亡 2 2 8人。开展对该项目的研究 ,就是要加大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 ,对山河水库及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生态、生物和工程措施 ,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是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价廉易得、环境友好、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开发和利用空间非常广阔。传统水凝胶存在力学强度差、结构功能单一等问题,而引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改善其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具有自愈合性能的凝胶,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笔者以物理型和化学型自愈合凝胶为主线,综述了近年来采用纤维素制备自愈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为纤维素基自愈合凝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以纤维素基凝胶的自愈合机理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利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金属配位作用和静电作用等物理作用,以及硼酸酯键、双硫键、酰腙键、烯胺键和Diels-Alder反应等化学作用构建的凝胶。分析了自愈合凝胶的设计思路,探讨了凝胶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总结了基于纤维素制备的自愈合凝胶的结构特性及其在柔性电子、生物医疗、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纤维素基自愈合凝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17.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黄土梁典型植被(康定柳灌丛、紫果云杉人工林)改造1年后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初期规律,采用样方法对改造前后的柳灌丛、云杉林进行了群落学调查,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差异。有以下结果:(1)康定柳灌丛、云杉人工林改造1年后,主要增加了速生、喜阳的草本物种,栽植的乔木幼苗和大熊猫主食竹生长缓慢,二者盖度、多度较低;(2)与改造前相比较,灌丛皆伐带、疏伐云杉林、云杉林窗样地的灌草总丰富度分别提升77.27%、13.89%、22.23%;(3)柳灌丛、云杉人工林灌木和草本的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黄土梁大熊猫走廊带的两种典型植被(康定柳灌丛、紫果云杉人工林)改造后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以充分提升物种多样性,恢复大熊猫主食竹和栖息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森林资源受到了战争时期的滥垦滥伐,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台湾的森林保护与经营经历了"以林养林"、"植伐平衡"、"伐生平衡""保林造林"、"造重于伐"、"保林造林"、"生态维护"的森林资源恢复过程。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森林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森林资源采伐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有林采伐全部停止,台湾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开始朝着生态保育、森林游憩、城市森林、社区林业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激光以其能量密度高、运行轨迹自如、方向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木质材料切削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领域。其中,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即利用激光热/光电子效应促进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改性的目的。笔者对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原理、激光类型与用途以及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等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现有研究表明:材料对于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系数差异明显,基于此特性可实现木质材料表层激光选择性消融,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加工需求;其次,激光功率、激光扫描路径密度以及进给速度等激光工艺参数,决定了表面处理过程中能量密度及分布,进而影响木质材料表面改性强度与深度,通过对激光参数的优化可实现木质材料表面部分性能(如表面颜色、润湿性、功能性结构等)的精准改性。最后,还探讨了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阐明了研究的科学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创新木质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拓宽激光技术在木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