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东部旱区雨养农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东部旱地农业区域广,比重大,地位显要,旱区生态退化,技术落后,贫困问题突出,发展旱区农业刻不容缓。认为现阶该旱区旱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的非均匀时空分布和落后的旱作技术,控水是消解雨养农业困境的终极方案,宜立足本省资源特点和生产实际,一方面继续深化常规旱作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土壤的保蓄与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结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以及水溶涝池和人蓄饮水工程等,因地制宜地发展有青海持色的集水型高效旱作农业,有效克服自然水多变且供需节律经常性失调节的致旱根源,将旱作农业推向主动抗旱阶段和高效农业阶段。  相似文献   

2.
青海东部旱区依托调亏灌溉原理,实施集水旱作农业。研究结果认为广泛集蓄旱区各类地表水,结合高效保水、供水和用水技术,实行水分胁迫期匮乏性人工补灌能有效缓解干旱问题,是传统农艺型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机理及技术优点主要是增温、保墒、聚肥、改土、集流、防蚀,有效地解决了高寒缓坡旱区地温低、墒情差、肥力薄、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部,冬季气候寒冷,耕作期相当短,是典型的一年一熟种植区.黑土开垦后,由于长期重用轻养,投入少、索取多,造成一部分黑土长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不断下降趋势.因此,推广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对发展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坚持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生产。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含义,进而提出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模式、配套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旱区农业发展的热点。针对临夏州实际问题,笔者主要从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临夏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天水市旱作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天水市旱作农业区域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旱作农业不同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以旱作农业生态区为基础,合理调整优势作物区域布局;推广以地面覆盖蓄水保墒、地膜、秸秆(残茬)覆盖、配方施肥、生物抗旱、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间套复种、旱作农业工程等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大通县主推的一项农机旱作节水节本新技术,这项技术对于保护生态、节本增效、培肥地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大通县是典型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大通县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随着旱作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70~90年代,甘肃在旱作农业、农田整治、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或耐旱作物的品种选育及早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等都得到重视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旱作农业区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旱薄地起垄覆盖耕作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针对黄土高原高寒旱区耕层浅薄的缓坡地以及肥力贫瘠的旱坪地,以改土培肥、增温保墒为中心,集旱作农业与覆盖农业为一体,通过起垄耕作、集中施肥、地膜覆盖、垄沟间作、规范栽培以及秋后秸秆沟压,下年沟垄颠倒等一系列技术配套措施,从而使耕层重叠,肥聚垄中,有效地解决了地温低、耕层浅、肥力薄、墒情差等问题,既有利于当年增产,又有利于改土培肥.  相似文献   

11.
环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的98%为旱地,全年降水量300-450mm,且年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近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传统耕作制度不利于抗旱生产。如何通过农业耕作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吸纳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基本任务。为了探索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从2003年开始,我们连续4a对传统耕作方式与春免耕和浅耕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春免耕和浅耕的效应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旱作农业区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甘肃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独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2009年8月份,农业部在甘肃召开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相关专家认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在北方旱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首次提出并应用的复合型旱作农业持续绿色高效技术。文中叙述了“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简介、技术应用前准备、耕整地、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和要求。“两翻一少”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较连作大豆、玉米、高粱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肥药减施与农业种植结构有序调整,为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合理轮作与黑土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我国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旱作节水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说,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要在21世纪重点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2BMFS-5/10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北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综合性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其核心是免耕播种机的研制。结合北方旱作灌区免耕技术的特点,应用驱动滑切秸秆和开沟器间压草相组合的排堵原理,研究和设计了 2BMFS-5/10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该机应用三点式悬挂方式,采用正配置与拖拉机挂接。同时还对切草刀轴转速作了理论分析,确定出了合理的刀轴转速,在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随着旱作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旱作技术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70-90年代,我国在早作农业、农田整治、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和耐旱作物的品种选育及旱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等都得到重视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旱作地区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宏观上论述了国内外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研究了旱作农业耕作机械发展的3个阶段,探讨了旱作农业机械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早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存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机械系统,认为我国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应由保护性耕作机械、节水灌溉机械和蓄水保墒机械3部分组成并应根据各地实际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技术应切实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笔者着眼于现实论述旱作农业耕作、管理技术,旨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到2000年底,河北省旱作基本农田面积发展到101万hm2,推广应用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136.2万hm2,新增效益103 661万元。 尽管2000年河北承德市遭受了有气象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但在全市农田大面积绝收的情况下,全市13.3万hm2旱地粮食作物项目区平均单产仍达1 912.5kg/hm2。旱作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为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河北省11个市针对近年来连续遭受特大旱灾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18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旱作农业工程示范县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及旱作配套设施建设等,2000年全省完成坡改梯田1.3万hm2,新增经济生物埂控制面积1.4万hm2,特别是新增的11 349个集雨水窖、587个坑塘,共增加蓄水量133万m3,新增控制面积4 467hm2。全省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在2000年旱区抗灾保产方面显示了极大潜力。 在旱作农业设施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河北省也加大了旱作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一优、二调、三改、四结合"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各地在旱作农业工程建设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变旱地资源劣势为优质农产品优势,促进了旱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旱作基本农田效益。张家口坝下发展果用瓜2 000hm2,坝上增加中草药2 000hm2,饲料饲草兼用作物及早熟玉米6 667hm2,使旱作基本农田突破二元结构格局,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赞皇县西竹村全村66.7hm2旱地全部种上了药材和苗木,人均增收2 000多元,并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的发展。 各示范县充分发挥旱区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涌现出许多旱区产业化发展的新秀,拉动了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黄骅、青县、大城等县(市)充分利用旱碱地多的特点,大力发展生命力强的牧草种植,组建了黄骅三利草业有限公司、青县金苜蓿公司、中国河北大城县农牧业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牧草产业的发展。目前沧州市牧草种植达到1.3万多hm2,据测算,平均效益在6 000元/hm2以上,比种粮增收3 000元,成为旱区经济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本刊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