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郭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60-61,63
通过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使安徽省每个县(市)主推水稻新品种缩小到3~5个,不断提升我省水稻单产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徽两优6号超级稻、新两优6380、广两优4号、徽两优3号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性状好,可作主推品种在沿江地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水稻系列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河塌乡组织实施了21个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筛选了部分适合河塌乡种植的水稻品种:两优6326、新两优6号、Y两优1号、广两优100、丰两优6号、皖稻153、丰两优1号、徽两优3号、扬两优6号、两优香66、丰两优四号等品种穗粒适中,产量高,可以在全乡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来安县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安县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表明,齐民1号适宜在来安县肥水条件好的地方种植,徽两优3号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丫优1号和川种578可扩大示范,两优6316、天优3301、天二优2号综合表现一般,皖稻130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相似文献   

7.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69-69,176
介绍徽两优6号在芜湖地区示范所表现的特征特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情况,以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盱眙县杂交籼稻毯苗机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盱眙县麦茬机插的杂交籼稻品种,2017年在盱眙县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对13个杂交籼稻品种开展麦茬毯苗机插比较试验,并对各品种生育期、群体结构、产量、抗性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盱眙县开展毯苗机插的杂交籼稻品种有10个,分别为深两优862、徽两优996、晶两优1212、徽两优001、两优867、科两优1号、徽两优丝苗、徽两优9810、晶两优534、荃两优丝苗。  相似文献   

9.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4-12435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筛选适宜的中稻品种。[方法]参试品种共20个,分别是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D优202、丰两优1号、D优527、Ⅱ优7954、Y两优1号、Q优6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6号、徽两优6号、Ⅱ优602、新两优6号、新两优6380、内两优6号、Ⅱ优航1号、珞优8号、两优1128。品种随机排列,2次重复,栽插规格:30.0 cm×14.7 cm。[结果]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水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沿淮地区水稻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来安县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广两优2010、两优383、科两优889、两优127、豪两优996、两优新90、Y两优6号、未两优6号、两优8106、广两优1128和徽两优996等11个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表现好,可在来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方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3-5783,5788
[目的]筛选适宜霍山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促进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稻谷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以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徽两优898、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9号、皖稻153、Y两优1号、深两优5814)为参试品种,以Ⅱ优838为对照。[结果]徽两优898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抗性上都明显优于对照。徽两优898产量最高为10 938.3 kg/hm2;全生育期与对照最接近,比对照早7 d;株高只有124 cm,穴有效穗较多达到11.5个,结实率最高达到86.7%;对稻瘟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结论]徽两优898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异,可为霍山地区水稻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2个中籼杂交稻机械摆栽展示结果的分析,隆示4号、徽两优996、y两优105、扬两优013等品种较抗高温,产量结构协调合理,产量可观,可在凤台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岳西县主推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2017年度岳西地区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产量、抗逆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Y两优1号、徽两优630、两优688、深两优5814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在池州市贵池区进行了9个杂交中籼水稻组合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徽两优6号、C两优343、丰两优4号等4个组合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适宜在贵池丘陵山区作中籼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舒城县引进示范的7个中籼品种(组合)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两优036、两优100、两优363丰产性突出,抗逆性、适应性好,适宜在舒城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巢湖市农技推广中心对13个单季中籼杂交水稻机插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抗倒、抗病能力、生育期等综合表现分析,适合巢湖市机插高产栽培推广应用的品种有徽两优996、Y两优900、徽两优6号、广两优6308等。  相似文献   

19.
何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96-97
于2009年进行了6个籼稻组合品比试验,研究其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适应性,以筛选适宜在无为县蜀山镇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丰两优6号、徽两优6号、新两优6号表现较好,可在蜀山镇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常德市中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选择22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8%~30.7%,9个组合产量低于对照,减产幅度为2.8%~12.0%;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3号,为9 808.6 kg/hm2,比对照增产30.7%,产量最低的是培两优1108,为6 608.9 kg/hm2,比对照减产12.0%。适应常德地区种植的中稻新品种有徽两优3号、丰两优1号、C两优87、两优100、C两优39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