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理论上具备1a1胎的繁殖潜力,但草场退化,草畜不平衡,加之母牦牛哺乳犊牛,部分牦牛乳用于牧民生产生活,使母牛营养不足,产犊当年不发情,一般为2a1胎或3a2胎,母牛繁殖力低下。同期发情是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期发情可将母牛群的发情期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同时发生,便于进行人工授精,使犊牛在同一段时间出生,有利于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配合牦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使母牛的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牦牛同期发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大通县引进纯种野牦牛冻精4 000支和1/2血型野牦牛种公牛2头与当地牦牛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条件下1/2血型野牦牛和1/4血型野牦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均高于当地牦牛,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座落在哈尔滨市南郊。指导站的任务是饲养优良种公畜,生产供应冻精和液氮,掌握繁育改良规划和良种登记,开展后裔测定,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培训技术人员。为了普及冻精配种,提高冻配“三率”,开展了多种家畜繁殖技术的研究。目前共饲养六个品种70头种公牛,其中乳用品种黑白花牛27头,是本省自己培养的;乳肉兼用品种有西门塔尔牛、短角牛;肉牛品种有“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格斯”和役用朝鲜牛。  相似文献   

4.
<正>【品种来源】大通牦牛的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大通种牛场牦牛按地域分类,属青海高原型牦牛。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共同开展利用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的研究工作,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就是双方在此期间利用野牦牛资源,连续执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国牦牛分布地区开展采用肉用、乳用品种(普通牛种)的冻精同牦牛进行种间杂交。随着这一种间杂交工作的进展,在我国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的高山草原上,含不同血的种间杂种牛相继出生,以往对杂种牛的传统命名及杂交组织已显得不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这一问题,笔者不揣谫陋,提出牦牛和普通牛种种间杂种牛的命名及当前杂交组织的初步意见以供商榷,并就正于从事牦牛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牦牛是我国西部高山草原上的特产家畜和主要家畜之一。它不仅生产乳、肉,而且生产毛、皮等工业原料。其中牦牛毛(包括尾毛)是我国的传统特产,产量大,质量好,除供应国内需要外,是我国出口畅销的畜产品之一,并以白牦牛毛最为驰名。我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草原上的白牦牛,是我国牦牛中的珍贵类型,是白牦牛毛的重要产区。为了在白牦牛的本种选育中,不断提高其产毛性能及毛品质,加速选育  相似文献   

7.
在天津市武清区建成的性控冻精生产基地,将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性别控制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和设备,这项技术是继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之后,家畜繁育改良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能使传统的奶牛产母牛犊的比率从50%上升到93%,这意味着如果得到1头良种母牛犊,采用常规冻精,需要花费2年时间,而采用性控冻精,只要1年时间。该基地第一期工程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性控冻精100多万支,1年后,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300万支。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天祝白牦牛"这一独特品种,完成优秀基因的保存,本项工作对冻精进行了制做,生产合格冻精5987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草原上的特产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青海省牦牛数量较大,约有四百余万头。牦牛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良特性,它在其他牛种难以适应的高海拔,气候寒冷和枯草期长的高山草原上,不仅能很好地生长、繁殖,而且生产肉、乳、皮等畜产品。解放以来,青海省牦牛数量有很大的增长,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牦牛成熟晚、生产性能低,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商品肉类的需要。为了提高牦牛的产肉性能,大通牛场从1975年开始,用肉用牛品种海福特(属普通牛种)与牦牛(包括犏牛)进行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0.
对昆仑山野牦牛活动区域、生存状况以及野牦牛对家牦牛配种进行了调查,发现人类活动是野牦牛活动区域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而数量得到大量恢复是野牦牛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后代体格高大,体质健壮,抗逆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并对野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和家牦牛改良提出保护资源、扩繁提高、发展产业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是家畜繁殖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标志着人类对家畜的繁殖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历史时期.此项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优秀公牛的种用价值,加快了牛种改良的步伐.但如何获得优良的冻精,保证较高的受胎率,促进养牛业的迅速发展,仍是冷冻精液生产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多年冷冻精液生产的经验,认为要提高冻精质量,必须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野牦牛长年生活在海拔4500 ̄6000米的高寒地带,由于严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抗逆性、生活力等性状的平均遗传水平远高于家牦牛,成年野牦牛体重800 ̄1200公斤,3月龄体重90公斤。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具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利用野牦牛作父本,用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家牦牛作母本,经过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05年3月8日国…  相似文献   

13.
印度摩拉水牛是较好的乳用水牛品种,它与我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细管冷冻精液是目前一种理想的剂型,具有冷冻时受冻均匀、解冻时受热一致、解冻方便、输精时不易污染、避免精液和液氮的直接接触、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的优点.笔者长期从事印度摩拉水牛与本地母水牛的杂交改良工作,积累了奶水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经验,本文总结母牛发情时间、细管冻精的解冻与装枪、适时输精和输精等关键技术环节,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牦牛是在高寒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以上的严峻自然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自身适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畜种,具有十分顽强的抗逆生存能力,能够将海拔3500m以上其他家畜难以利用的草地资源转化成乳、肉、皮、粪等畜产品~([1]),然而牦牛终年放牧,生产技术原始和落后,草场退化严重及冷季牧草品质变差~([2]),生长牦牛从草场获得的营养不足以满足维持需要,导致牦牛体重下降~([3]),使牦牛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中。近几年,牦牛育肥受到广泛关注,现就牦牛育肥的一些技术细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牦牛(Bos Grunniens)是四川西北高寒草地牧养的主要畜种。据资料,四川省常年饲养量大约为410万头。在牦牛牧养区域,因地形环境的局部差异,自然形成两个不同生态型牦牛种群,即青藏高原型牦牛和横断高山型牦牛。前者的代表种群是"麦洼牦牛",后者的代表种群是"九龙牦牛"。而近年调查发现,四川省的金川县境内尚自然繁衍生息一个具有15对肋骨的金川牦牛种群。15对肋骨的金川牦牛较14对肋骨的牦牛产肉量、产奶量及自然繁殖率等经济性能都高,且抗逆性也优于14对肋骨牦牛。为了加速这一优良牦牛种群在川西北草地的推广、饲养或更好地保持特有的15对肋骨牦牛的遗传种质资源,本文根据金川牦牛分布区域的自然状况,结合现代家畜饲养中总结的经验,提出几点具体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羊腹腔镜子宫内输精技术是家畜品种改良工作中一项最新的繁殖技术。是借助腹腔镜技术,采用套管穿刺方法,将精液直接输到羊的子宫角内,从而大大提高了羊冷冻精液的受胎率,冻精输精的受胎率可达90%以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的毛绒生产性能,为天祝白牦牛的遗传育种和毛绒产品开发提供条件。[方法]检测1~6岁不同性别的天祝白牦牛的毛绒产量和产绒率,计算其产绒量,并对这些毛绒生产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1-2岁时毛绒产量低,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较高;3~6岁时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产绒量均较高;7岁以后毛绒产量、被毛含绒率和产绒量均明显降低。公牦牛的毛绒产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牦牛;5—7岁母牦牛的被毛含绒率极显著(P〈0.01)高于同龄公牦牛。[结论]1—2岁的天祝白牦牛绒用性能最好;3—6岁是生产毛绒的主要阶段;7岁后的天祝白牦牛不适于用于毛绒生产。  相似文献   

18.
半血野牦牛系含1/2野牦牛基因(纯野牦牛♂×家牦牛♀)的杂交牛。据报道曾有猎获和圈养等试验,但驯化调教、诱导人工采精,试制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尚属初次。 野牦牛代表着牛属(Bos)亚属(Poephagus)中一个独立的畜种,至今仍存在于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存5,000-6,000米以上的高峻山岳地区。它具有比家牦牛更强的耐寒、抗逆的生活习性,不受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成年公牛体高可达2米,体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