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由于我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市每年饲养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现以血液型脓病、僵病和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病毒病已成为农村家蚕饲养过程中主要的蚕病,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是秋季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蚕茧减产、蚕农减收。据对我县2005年晚秋蚕、2006年春蚕的养蚕情况、实绩调查,病毒病以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为主,高发病农户占总养蚕农户的6%~15%,蚕茧张单产为24~31kg,低于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蚕业》2017,(2):12-13
家蚕血液型脓病一直是秋茧减产、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血液型脓病形成的原因很多。只有注重桑园管理,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及时根据气象环境条件,采取措施,同时按照24天养蚕法饲养好家蚕,才能控制秋蚕期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1 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消毒不彻底 由于南方习惯多批次连续养蚕,蚕期批次间隙时间短,蚕前彻底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根本不重视养蚕前的消毒,消毒工作马虎,给蚕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5.
1 脓病暴发原因1.1 病原体存在晚秋蚕是四季蚕中最后一季蚕,与前三季间隔时间短,病原体多,病原体新鲜,毒力强。1.2 消毒不彻底经调查分析,暴发脓病的养蚕户,晚秋消毒大都是养蚕前两三天进行,有的甚至来不及消毒,小蚕已经到家,由于消毒不彻底,即使养蚕技术再高,蚕也容易暴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富阳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该市每年饲养春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目前由于养  相似文献   

7.
为害蚕儿的主要蚕病有软化病、硬化病及脓病.从最近的动向看来,软化病和脓病成为危害的主体.根据养蚕统计年报,1979年蚕作良好,蚕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1.8%,其中软化病和脓病所造成的损失率占85%,它的为害85%以上发生在初、晚秋蚕期.统计上所指的软化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两类.由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等一类软化病占为害的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软化病为害较少.鉴于脓病(核多角体病)也是病毒病,所以本文打  相似文献   

8.
汤勤  俞蓉 《广西蚕业》2004,41(3):47-48
目前,农村普遍发生的蚕病,主要有病毒病、真菌病等传染性蚕病,其中僵病、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空头性软化病。春蚕期发病较轻,以白僵病、血液型脓病为主,中晚秋大蚕发病普遍,为害较重。病毒病大多在5龄第3~5天大批发病,僵病3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省一些地区中晚秋蚕期大量发生血液型脓病的情况较为多见,不少蚕农对自家几年来发同一种病感到束手无策,误以为蚕种质量有问题,或蚕品种不好等等。吴江地区近几年也屡有发生。该病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了蚕农收入,增加了行业不稳定的因素。本人通过多年来对该病发生过程的调查和分析,认为:我市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蚕农对种桑养蚕技术不是十分了解,因而在常年养蚕中形成了一些陋习,导致蚕儿容易发生病毒病。只要我们重视科学养蚕,规范消毒防病操作,对桑田施肥注意长效、短效相结合,保证叶质充实,该病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1血…  相似文献   

10.
<正>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迟的在上蔟前爆  相似文献   

11.
从90年代中期以来 ,桐乡市所发生的桑蚕蚕病中 ,除非传染性疾病外 ,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且危害面逐渐扩大 ,日益严重 ,尤其是2001年春期 ,发病面广 ,有的乡镇80 %以上的蚕种发病 ,损失较大 ,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为了有效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 ,以防成灾 ,本文特对我市近几年来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对策。1血液型脓病的发病趋势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 ,我市病毒性蚕病的发生主要以病毒性软化病为主 ,而到90年代中期开始 ,逐渐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近几年 ,全市各乡镇在每期蚕种中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县蚕病发生抬头,尤其是今年春蚕大面积暴发血液型脓病,发病面之广,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上罕见,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后顾之忧,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以防重蹈覆辙,笔者对2006年春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作了如下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家蚕病毒病高发的原因及综合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病毒病已成为农村家蚕饲养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是秋季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蚕茧减产、蚕农减收。据对我县2005年晚秋蚕、2006年春蚕的养蚕情况及实绩调查,病毒病以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为主,高发蚕病农户占总养蚕农户的6%~15%,单张种产蚕茧为24~31kg,比平均单张种产茧减少7~11kg,张种经济损失在180~240元。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蚕农的消毒防病和养蚕措施存在着技术缺陷,本文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渐呈抬头趋势,特别是中秋蚕发生较重,春蚕、晚秋蚕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到了15%~20%,如不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对策,将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危害,严重影响我地蚕桑业的稳定和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家蚕血液型脓病  相似文献   

15.
血液型脓病是对养蚕生产危害最大的蚕病,2002年晚秋再次呈暴发之势,损失严重,挫伤了蚕农养蚕积极性。为防患于未然,笔者根据今年晚秋实际情况,查找脓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杜绝或尽量减少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1 原因分析1.1 气候1.1.1 天气干旱造成叶质严重下降,蚕儿营养不足今年是历史上百年未遇的大早之年,对桑园影响极大。其一,气温忽高忽低及高度干旱,加速桑叶老化,桑叶含水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蚕儿食下量、消化量和消化率,造成体质下降。其二,肥水投入不足。茧价下滑,投入减少,使桑叶不能充分合成粗蛋白和可溶性糖等营养成份。其三,虫口叶多。今秋虫类多(尤其桑蓟  相似文献   

16.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6,34(4):39-40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在我市的桑蚕主产区宜州市和环江县发生了多起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出现大蚕普遍暴发蚕病的罕见现象,农户养蚕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经过调查诊断为家蚕中肠型脓病,本分析了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大蚕发生中肠型脓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祁德林 《当代畜牧》2013,(27):27-29
家蚕血液型脓病常发于夏、秋养蚕过程中。笔者针对宁洱家蚕脓病的发病规律,从蚕品种、养蚕环境、饲养管理、消毒防病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防治措施,以减少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使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9.
赵如林  朱富滔  周德芳  李丽 《中国蚕业》2010,31(3):70-72,74
分析了近年来临沧市部分蚕区血液型脓病逐渐加重和流行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健全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彻底消毒、净化养蚕环境、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防止野外昆虫交叉感染、合理调节气象环境、重视共育室防病工作、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正确处理蚕沙及病死蚕、综合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