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稻茬浅旋耕和棉茬浅锄为主要形式的小麦少(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少(免)耕小麦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施肥水平的提高,中后期倒伏与高产的矛盾比较突出,对小麦的稳产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少(免)耕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我们进行了小麦施用多效唑的试验,以探索防倒技术措施,完善少(免)耕小麦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信阳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条件、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种麦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浅犁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粳稻套播小麦技术、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和晚播独秆栽培技术五项主推技术,解决了信阳稻茬小麦产量低、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麦免(少)耕种植的优点,并提出了定远县小麦免(少)耕高产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田间管理、杂草防除、适时收获等,以期为定远县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小雷  孙建强 《农技服务》2010,27(4):448-448,453
阐述了蒙城县大豆免(少)耕栽培的技术要点及措施,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麦机械少(免)耕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小麦少(免)耕播种与人工撒播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少(免)耕机械精量播种,节本省工,肥料利用率高,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油菜免耕栽培应用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慧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49-149,125
通过对安庆市油菜免(少)耕栽培的调查,阐明了油菜免耕栽培具有省工节本、避灾抗灾、争取季节等优点,并提出了生产上油菜免耕栽培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稻田播种小麦模式随着耕作制度变革而不断创新,特别是因前作水稻中粳、迟熟中粳高产品种的应用及一定面积的直播稻存在,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用传统耕翻方法播种小麦很难做到适期播种。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根据茬口和土壤质地条件特点,探索和应用了新的高产高效播种小麦模式和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条播、稻板茬免(少)耕撒播、稻板茬免耕直播及稻田套播],通过示范区推广和农民科学应用,并辐射到周边地区,使里下河地区小麦生产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稻茬免(少)耕麦自1982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发展很快。1983年秋播,全省稻茬免(少)耕麦由上年的75万亩增加到,324万亩,1984年又扩大到951万亩,1985年秋播免(少)耕麦种植面积达到1618万亩,占全省三麦面积38%,占稻茬面积65%。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我镇每年都有几千亩地实行免(少)耕,该技术既可解决烂耕烂种的问题,节约能源,又可省工,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因连续多年实行这一技术,弊病凸显,在生产上应予重视。1免(少)耕的弊病1.1杂草成灾因免(少)耕田间的杂草种子不被掩埋,杂  相似文献   

11.
小麦、油菜田稻草覆盖抗旱保墒节水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田稻草覆盖技术适宜于水稻、棉花、杂粮(经作)一小麦一年两熟制地区推广,在整地、少(免)耕栽培中皆可采用。实际应用中,整地方法应视不同耕作制度和前茬作物而定:前茬如是早秋作物(如高粱、大豆、烟叶、花生等),茬口不紧,应深耕灭茬,平整田块;前茬如是晚秋作物(如甘薯、棉花等),茬口较紧,应边收边耕,抢墒整地。  相似文献   

12.
本刊 《农技服务》2005,(2):50-52
<正>(一)主要技术内容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田块进行耕翻、平整,以利于水稻机械化播种和插秧的作业技术。不管是直播还是移栽,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其发展趋势和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少(免)耕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应用和发展;(2)以旋耕为主简化耕整工艺正逐步替代干耕晒垡-耙地-平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耕作工艺;(3)组合式耕作栽培机械化技术由于生产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洛党参的少(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少)耕直播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少)耕直播省工、节本、增效,但也表现出诸如苗数密度不适、杂草危害程度重、水浆管理不科学、生长期间倒伏和早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从而确保免(少)耕直播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正> 少(免)耕法的应用我国自古有之,宋代吴怿总结“地久耕则耗”的经验;农谚“宜早、宜晚、宜勤、宜懒”则是对少(免)耕法的绝妙概括。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所谓“三犁九耙”、“平如镜、细如面”等不科学耕作危害匪浅,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改革土壤耕作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在我省国营农场迅速发展起来的少(免)耕法即是耕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保玉系列玉米新品种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出免(少)耕轻简栽培、简化高效育苗移栽、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抗旱高效播种、发展"烤烟-玉米-大豆"旱作立体栽培等一系列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并加速示范推广,促进良种良法生产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免(少)耕抛秧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它是一项具有省工、省力、节约耕耙用工成本、争取有效季节获得高产的全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抓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到目前为止对如何夺取水稻免耕高产技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农民朋友对搞水稻免(少)耕抛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市稻田免耕抛秧面积日益扩大。2004年在2003年不足1万亩的基础上有望达到4.2万亩。早稻免抛田产量通过实测大多达400kg以上,与一般常规抛秧产量接近,少数还略有增加。要使水稻免(少)耕抛秧技术获得成功,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油麦茬水稻半旱式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面积水稻栽培仍以育苗移(抛)栽为主,两熟区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技术,采取免(少)耕旱种湿管和专用物质谷草败、粒粒饱进行调控,其立针现青后生长迅猛,有效分蘖期大幅缩短,而有效穗显著增加,结实率明显提高.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比育苗移(抛)栽更易实现节水、减污、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耕整方式和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小麦苗情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的适宜机械。试验表明:江苏省项瑛农机有限公司的播种机无论是旋耕后播种还是板茬播种,机械稳产效能较好,旋耕处理后播种增产效果显著;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稻茬小麦免(少)耕精量化条施肥条播机,无论是旋耕处理还是板茬处理,其小麦茎蘖壮,667 m2比同类型处理增产50 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大这2种播种机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峡江县通过开展早稻免(少)耕不同抛栽密度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稻免(少)耕抛秧密度要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宜、因耕作田块、种植水平而宜,才能提高水稻免(少)耕抛秧单产水平。一般每667m2抛55盘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