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景宁望东垟、大仰湖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监测,研究发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共有5科13属13种,其中菊科最多有8属8种,占61.54%,多数种在保护区管理场所驻地及社区周边区域呈零星分布,外来植物入侵及影响程度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是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因素;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分布区域及发生面积等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影响程度差异明显;通过严格控制保护区人员进出等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是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有效途径,可为加强区域防控外来植物入侵、保护生态环境及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共19科30属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其他濒危植物11种,海拔1 800~2 400 m范围是六盘山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应重点加强管护.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物总数的26.42%.外来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小叶冷水花只fea microphyll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到62种杂草,其中外采入侵植物14种.占植物总数的22.58%,外来入侵植物小叶冷水花、胜红蓟和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核心区的样方内共调查到了24种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有3种,占植物总数的12.50%,入侵植物数量明显低于实验区和缓冲区,优势度综合值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是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和胜红蓟。同时对外来植物入侵途径和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本调查结果将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表3参1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为该辖区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入侵等级、原产地及引入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小北湖保护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3种,隶属9科17属。其中,种数最多的是菊科,有9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39.13%。从生活型来看,均为草本植物。从原产地来看,以美洲和欧洲为主,分别为12种(占52.17%)和7种(占30.43%)。从科、属层面分析其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具明显优势。入侵途径以有意引入和无意引入为主。[结论]通过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百鸟公园及其周边0.483 km2范围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连续3年的调查,报道了外来入侵植物在城市核心地带的入侵情况。同时对调查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分布特点、引入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记录到入侵植物42种,分属17科35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有11属14种,占所有外来入侵植物的33.33%。引入途径分析表明:29种植物属于有意引入,占外来入侵物种的69.05%,12种植物属于无意引入,占外来入侵物种的28.57%,1种植物引入途径不详,占外来入侵物种的2.38%。  相似文献   

6.
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公路路缘外来植物组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植物入侵对自然保护区构成潜在的威胁.抽样调查了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的公路路缘植被,对比外来植物的丰富度和区系起源.结果表明: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公路路缘有21种外来植物,以世界分布属为主,保护区内温带成分比例较保护区外高;自然保护区内外的本地种和外来种植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而共有外来植物中,仅一年蓬、豚草、...  相似文献   

7.
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外来入侵植物对其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掌握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  方法  对岛屿不同区域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布区域、优势度、浙江省外来植物入侵等级进行加权统计评分的方法,评定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确定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和防控区域。  结果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有38种,占总种数的80.85%。中度危害与严重危害的种类共23种;入侵等级为1级与2级的种类共22种。丘陵山地、郊野荒地以及海岸滩涂是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和防控区域。  结论  普陀山的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较为严重,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岛联动防控,加强外来物品入岛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外来植物应用前的入侵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预案。表1参31  相似文献   

8.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并进行区系地理分析,以探明保护区植物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学原理,采用野外样线样方调查法,选取8条样线35个样点,对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查阅资料,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生活型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42种,隶属于63科167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60科161属235种。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等5种生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有4种分布型和2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种,其中有104属为温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62.28%,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保护区水生、湿生及植物种类多样,且发育良好。耐盐、耐旱植物种类较多。【结论】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平衡脆弱,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状况,对蝶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于2018年7—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每个社区设置1条样线,共10条,进行蝶类群落调查.[结果]共发现蝶类8科70属125种,其中蛱蝶科种类最多,有21属42种,占总种数的33.6%.多样性分析表明,该区域蝶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外来入侵植物的文献资料、植物标本信息并结合野外调查,确定了目前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约有18科48属66种。同时分析了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原产地、入侵途径和生长型。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