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克服小鼠组织器官传统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存在组织易碎、结构不完整的缺点,对传统石蜡切片制作进行了改良.将浸蜡前的透明步骤改为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处理,替代苯类透明剂制作空肠、脾脏2种器官的石蜡切片,并以切片机切片时蜡带质量和HE染色后镜下质量为切片制作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表明,2种器官在切片机上均能切出完整、较长的蜡带,组织块无硬化、不碎裂,展片平整;HE染色过程中不掉片,染色后光镜下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对比清晰,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就脾脏和空肠而言,应用异硬脂醇与石蜡混合液替代苯类透明剂能制作出优良的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作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绦虫成虫石蜡切片,详细观察其组织结构。[方法]选取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2种绦虫成虫体节,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改进石蜡切片法分别进行制作。[结果]2种方法均可获得完整性的切片,而改进石蜡切片法制备理想切片的成功率是常规石蜡切片法的5倍。[结论]结果为关于绦虫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丁醇脱水及脱钙处理制作软骨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并用阿利辛蓝、甲苯胺蓝和Masson三色法对软骨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对软骨切片制作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软骨组织改良石蜡切片优于普通石蜡切片;冰冻切片较石蜡切片快速、简便,但保存时间短;石蜡切片操作复杂、时间长,但切片保存效果较好.3种染色方法对软骨细胞均能特异性着色.由此证明,使用冰冻切片和阿利辛蓝、甲苯胺蓝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可以制作良好的软骨组织切片.  相似文献   

4.
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特性,设计试验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优化,旨在筛选针对特定组织的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效果最佳的石蜡切片制作条件。[方法]取不同时期菊花根、茎、叶、花等样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结合试验过程中总结的固绿快速染色法,设计不同的渗蜡时间、切片厚度及染色方法,对各组织器官进行石蜡切片制作,经显微拍照后筛选出各组织最适石蜡切片的制作条件。[结果]经筛选发现,在渗蜡时间方面,渗蜡充分幼根需5 d,老根6 d,幼茎6 d,老茎7 d,叶片4 d,花芽5 d,舌状花4 d。在切片厚度方面,最适切片厚度幼根为16μm,老根20μm,幼茎12μm,老茎12μm,叶片25μm,花芽10μm,舌状花16μm。在染色方法的选择方面,幼根经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后效果最佳,老根则首选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或番红单染法;幼茎和老茎同样首选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或番红单染法;叶片、花芽及舌状花以操作最为简单的固绿快速染色法为首选。[结论]试验针对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所筛选的最优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成本,并能达到试验观察所需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别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脂肪包卵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3种方法对意大利蜜蜂卵进行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1)常规石蜡切片法难以制作出蜜蜂卵切片。(2)冰冻切片法可以制作出清晰完好的蜜蜂卵组织切片,对样本中的蛋白质和核酸保存较好,但也有切片较厚,难以连续切片,保存时间短等固有缺陷。(3)脂肪包卵石蜡切片制作法能制作出完整而清晰的蜜蜂卵组织切片,且切片较薄,卵切片组织的清晰度和完整度要优于冷冻切片,该方法制作出的卵切片也利于切片的长期保存,但卵的整体外观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缢缩。  相似文献   

6.
为摸索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的石蜡切片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花芽为试材,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多茸毛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样品处理、脱水、透明与渗蜡、包埋与切片及染色方式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FAA固定液固定后利用解剖针剔除花芽上的茸毛,不易造成切片组织错位、破碎,切出完整的组织切片效率更高。延长脱水及渗蜡等步骤的时间及提高温度后,切片染色效果均匀,图片清晰,细胞轮廓明显。本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获得了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形态结构观察的石蜡切片方法,为后期花芽分化观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的制作体会李飞虹,黄剑(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近十年来,我室利用裸鼠进行了鼻咽癌转移及致病机制的科研课题研究。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或半连续切片的制作,对了解裸鼠移植瘤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ch.)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技术,对乌拉尔甘草不同来源愈伤组织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半薄切片在制作不同来源愈伤组织装片时优于石蜡切片,其清晰度高,分辨率更为精确。石蜡切片中,根源愈伤组织有核细胞较少,而且细胞出现解体现象;半薄切片中观察到了叶源愈伤组织细胞中的着色颗粒、线粒体和圆球体,可为透射电镜制样提供有效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立了一种时间短、质量高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针对动植物材料结构特点不同,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和封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切片。该文以小蜡树为例,详细介绍了改良后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制作方法,改良后的制作方法减少了切片制作时间,缩短了实验周期。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批量制备石蜡切片标本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牛眼球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方法]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作,试验组采用"角膜开窗再固定法"制作石蜡切片。[结果]试验组标本固定后肉眼可见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仅有小部分视网膜脱离的现象;切片显示小梁网连续性未被破坏、眼球壁全层组织连续性未破坏、各层未出现分离现象;视网膜无脱离、各层组织细胞无收缩现象。说明试验组大大改进了眼球固定、脱水、透明技术。[结论]为眼球研究和相应病理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斑马鱼性腺经不同染色剂染色后在不同激发光激发下的荧光特性。【方法】以斑马鱼性腺为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切片未经染色或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HE染色后,分别在白光(明场)、绿色激发光、蓝色激发光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斑马鱼性腺的荧光特性。【结果】未染色的斑马鱼性腺组织切片,经不同激发光激发后,可观察到自发产生较弱的荧光;而以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或HE染色后,经不同激发光激发,斑马鱼性腺中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特性,且不同染色切片经相应的激发光激发后所发出的荧光及细胞结构的清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将组织学技术中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方法与荧光技术、荧光观察结合起来,可更简易而快速区分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细胞周期等。  相似文献   

12.
家兔卵巢石蜡切片HE染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蜡切片HE染色过程中影响因素诸多,会出现许多常见问题,控制好这些因素是石蜡切片制作成功的关键。用家兔的卵巢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改变条件,进行比较试验,重点分析了影响HE染色的温度、时间、切片厚度等主要因素,可供其他实验室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斑马鱼卵巢发育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在不同的卵巢发育阶段,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发育后期的卵巢中同时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斑马鱼性腺经不同染色剂染色后在不同激发光激发下的荧光特性。【方法】以斑马鱼性腺为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切片未经染色或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HE染色后,分别在白光(明场)、绿色激发光、蓝色激发光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斑马鱼性腺的荧光特性。【结果】未染色的斑马鱼性腺组织切片,经不同激发光激发后,可观察到自发产生较弱的荧光;而以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或HE染色后,经不同激发光激发,斑马鱼性腺中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特性,且不同染色切片经相应的激发光激发后所发出的荧光及细胞结构的清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将组织学技术中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方法与荧光技术、荧光观察结合起来,可更简易而快速区分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细胞周期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体的结构,常常用石蜡将组织包埋,制成石蜡切片,其厚度一般约在10μ左右,再薄就不大容易进行。如果把组织包埋在环氧树脂等材料中,用玻璃刀(或钻石刀)就可切成极薄的切片,厚度在500~700的称之为超薄切片,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厚度在0.5~2μ的,称之为薄切片或半薄切片。 制作薄切片在实际研究中很有意义:如果在制作超薄切片之前先切一些薄切片置于光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快速且安全高效制作石蜡切片。[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材料进行透明和脱蜡以及包埋处理,把材料制成透明的玻片标本,利用正丁醇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剂和脱蜡剂,其他和传统的石蜡切片方法相同。[结果]正丁醇既能与乙醇混合,又能与中性树胶相融合;正丁醇作用相对较缓和,透明后的组织平整,没有明显的收缩、变形现象,并且不存在透明时间过长的问题,还减少了对实验人员的伤害。[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地制作石蜡切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含羞草石蜡切片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云  李涛  陈增洁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45-46,95
通过对含羞草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脱蜡、染色、透明等一系列过程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含羞草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总结出了含羞草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从解剖学上为研究含羞草的运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动物胃平滑肌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中肌束出现严重分离的问题,设定3组不同的试验方案,分别改变组织脱水、透明和浸蜡时间,制作兔胃和狗胃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组织经过50%乙醇180min、70%乙醇180min、80%乙醇660min、95%乙醇(Ⅰ)50min、95%乙醇(Ⅱ)50min、100%乙醇(Ⅰ)50min、100%乙醇(Ⅱ)50min的脱水效果最好;经过二甲苯乙醇(二甲苯:乙醇=1:1)20min、二甲苯5min、二甲苯石蜡(二甲苯:石蜡=1:1)40min的透明效果最好;经过石蜡Ⅰ(52~54℃)60min、石蜡Ⅱ(54~56℃)60min和石蜡Ⅲ(56~58℃)50min的浸蜡效果最好;在42℃水中展片,将水分晾干后,放置在52~54℃的摊片机上40 min的展片效果较好.以上方案均可有效改善动物胃平滑肌组织肌束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动物组织石蜡切片法,通常是把动物组织块先用石蜡包埋,然后切片染色,程序繁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制片法,是将组织的染色、改放在组织包埋切片之前进行,其效果与切片后染色基本相同。这种方法节约了大量的乙醇、二甲苯,简化了染色程序,缩短了制片时间,为教学实验、病理检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植物石蜡切片的固定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蜡切片是观察植物组织构造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活的细胞或组织多为无色透明,各种组织间和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镜下不易清楚区别;组织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和产生组织腐败,失去原有正常结构,因此,组织要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以免细胞组织死亡,才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重点研究了植物石蜡切片的固定与保存,拟为今后固定剂及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