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摸清鲁西北地区榆树Ulmus spp.主要鳞翅目食叶害虫,详述新发现或危害状相近种类的分类学地位、发生和危害特点,为种类识别、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基本依据。在鲁西北地区商河、长清、东阿、平原、夏津、惠民等县区村庄四旁、林带,采取现场采集、室内外饲养、灯诱等方法调查榆树害虫种类,邀请专家鉴定,并对主要种类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研究。记述鲁西北地区危害榆树的鳞翅目害虫53种,包括1新种榆潜伪巢蛾Atemelia fusca Liu(待发表)、1中国新记录种大果榆潜细蛾Phyllonorycter ulmi(Kumata)、3山东新记录种异平鞘蛾Coleophora varilimosipennella Li et Zheng、童剑纹夜蛾Acronicta bellula(Alpheraky)、亚美尺蛾Metacrocallis vernalis Beljaev,首次明确山东云斑螟Nephopterix shantungella Roesler、双线阴翅斑螟Sciota bilineatella(Inoue)和童剑纹夜蛾的寄主为榆树,首次报道榆潜伪巢蛾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首次在国内记述大果榆潜细蛾、异平鞘蛾、榆丽细蛾Caloptilia ulmi Kumata、榆潜细蛾Phyllonorycter pumilae(Ermolaev)、山东云斑螟、双线阴翅斑螟、童剑纹夜蛾、点眉夜蛾Pangrapta vasava(Butler)的幼期形态特征和发生危害特点;同时附记有关志书记载山东省危害榆树的其他害虫20种。该研究对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榆树害虫监测与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槐潜蛾Phyllonorycter acaciella Mn.属潜蛾科。主要危害国槐,幼虫潜入叶内取食,被害叶片干枯。近年来,在我省各城市的国槐行道树上发生较为普遍。我们曾对该虫进行了近三年的定点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棕带突细蛾Gibbovalva kobusi KumataKuroko的2种新潜叶寄主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描述了棕带突细蛾的危害状、潜道特征、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并给出了潜道、成虫和雌雄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4.
我国针叶树种类多,为害它们的害虫种类也很多。过去对这些害虫的鉴别,大都以成虫的形态特征为根据,但主要是幼虫为害,所以对幼虫的识别颇为重要。作者在刘友樵先生的鼓舞和指导下,大胆尝试幼期的识别,本文对6种卷蛾幼期进行比较,选择了  相似文献   

5.
鳞翅目,桔潜蛾科的柑桔潜叶蛾,俗称鬼画符、绘图虫。是近年来一些地区柑桔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此虫的幼虫以钻蛀柑桔嫩茎、嫩叶表皮方式危害叶片。受害茎、叶被钻成银白色的蜿蜒隧道后,叶片即卷缩或变硬,最后脱落。春梢受害较轻,夏、秋发生期危害特别严重。苗木和幼  相似文献   

6.
两年来,在杨树上发现有三种潜叶虫,其中有两种属鳞翅目(Lepidoptera):一为杨白潜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一为杨银潜蛾(Phyllocnistis saligna Zeller);另一种属鞘翅目(Coleoptera),为杨潜叶金花虫 Zeugophora Scutellaris Suffr)。三种潜叶虫正东北分布很广,井在关内有些地区也有发生。由于过去对此三种潜叶虫缺乏调查与研究,所以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妥善办法进行防治。本年在东北西部防护林带有些地区,发生的十分严重。在彰武县、章古台乡大一间房的杨树(Populus simonii Garr)固砂林带里受杨  相似文献   

7.
柳丽细蛾Caloptilia(Caloptilia)chryadampra(Meyrick)系我国大陆一个新记录虫种。在鲁南、苏北一年发生7—8代,以越冬型成虫在杂草、墙缝等处越冬。1—3龄幼虫潜叶危害,4—7龄卷叶危害,发生严重的片林柳条减产5—15%。天敌优势种为柳丽细蛾绒茧蜂Apanteles SP.寄生率有时高达86%以上。防治方法以天敌的保护利用为主,重发片可在一、二代潜叶幼虫转移前期常量喷洒灭幼脲,或在一、二代成虫盛发期喷洒灭杀毙、氧化乐果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防治柑桔类潜叶蛾的特效农药──巴丹原粉范江平潜叶蛾对柑桔(特别是橙类)果树的危害比较普遍,是仅次于螨类的第二大害虫。严重时可使单株产量减产7成以上,余下的果实也因缺乏营养而品质低劣。所以,防治潜叶蛾危害是发展林果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潜叶蛾危害果树的幼...  相似文献   

9.
邓会新 《中国林业》2010,(15):47-47
杨银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等。幼虫在叶肉内潜食,叶面出现潜道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分布弯曲的潜道痕,造成全株枯黄破裂,常引起早落叶,是幼树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影响正常生长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根(2 mm)具有复杂的分支结构,其形态和功能具有高度的种内和种间异质性,而细根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全面认识其功能的基础。为了解物种水平上细根形态的变异特征,本文在我国不同气候区分别选取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油松P.tabulaeform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三种代表本气候区的优势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1~5级细根的直径、根长、比根长和组织密度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针叶树种1~5级细根形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根序与各根序的直径、根长和比根长均有显著的指数关系。三个树种的所有细根形态特征均表现出低级根序间(1~3级)的变异幅度小,高级根序间(3~5级)变异幅度大的特点。在同一根序内,不同树种间的细根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存在显著差异,而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区别。其中亚热带树种马尾松的平均直径和根长均明显大于兴安落叶松(寒温带)和油松(温带),而落叶松和油松间没有显著差异。油松的比根长最大,与兴安落叶松和马尾松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落叶松和马尾松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白潜叶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 -Schaffer属潜蛾科 ,是杨树苗木、幼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几年来 ,杨白潜叶蛾在郓城暴发成灾 ,发生株率 97.4%,平均每百叶有虫2 41头 ,发生严重者整株叶片形成黑褐色虫斑 ,虫斑逐渐扩大 ,常由 2 - 3个虫斑相连形成棕黑色坏死大斑 ,致使整个叶片焦枯、脱落。为进一步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我们于2 0 0 1年 6月在郓城何庄林场对杨白潜叶蛾进行了 2 5 %灭幼脲Ⅲ号不同浓度的防治试验 ,现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 :2 5 %灭幼脲Ⅲ号悬浮剂 (广东省东莞市瑞得…  相似文献   

12.
在牡丹江林区近十年(1976—1985)的昆虫调查研究中,已初步鉴定出卷蛾科有33属74种。这些种类大都以苞叶、卷叶、缀叶、钻叶、钻蛀嫩枝和果实为害.笔者仅对其中六种卷蛾(角色卷蛾、云杉黄卷蛾、紫纹卷蛾、松白小卷蛾、弯月小卷蛾、桑新小卷蛾)的分布、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天敌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灭幼脲3号是防治金纹细蛾的首选药剂山东省莱西县孙爱果业站通过1994、1995两年的试验证明,灭幼脲3号是防治金纹细蛾的理想药剂。试验在蒲泊村红富士苹果园进行,设4个处理:①25%灭幼脲3号1200倍液;②25%广克威1200倍加500倍平平加;③2...  相似文献   

14.
粗腿透翅蛾以幼虫蛀食药用植物栝楼的茎蔓、根颈及主侧根,受害部位形成肿胀虫瘿,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该文主要观察研究并报道了透翅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苹果巢蛾Yponomeuta padella Linnaeus、稠李巢蛾Yponomenuta evonymellus (Linnaeus)、卫矛巢蛾Yponomeuta polystigmellus Felder是常见的三种巢蛾,近几年由次要害虫转为灌木林及果园的主要害虫,文章对三种害虫识别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卫矛巢蛾(Yponomeuta polystigmellus Felder)属鳞翅目、巢蛾科,是卫矛发芽期的主要害虫,幼虫蛀芽,卷叶为害,影响枝叶抽伸,严重发生时至5月中、下旬仍不见芽叶伸出,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削弱树势。卫矛是北方城市和公园重要绿化树种之一,由于此虫为害有损观赏价值且有碍公共卫生。在山西省分布较普遍,以太原、晋中地区发生较重。自1962年以来的观察,只见为害卫矛。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毫米左右,翅展30毫米左右,体与前翅表面被银白色鳞片,有丝光。触角丝状、呈黑、白相间的环节状;复眼黑色球形。胸部背面有6个黑点。前翅表面有  相似文献   

17.
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5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昆虫分类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夜蛾科5个种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延长度、Hu3、Hu4、Hu5和Hu7这5个形态特征对这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没有显著意义,从而筛选出8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矩形度、偏心率)Hu2似圆度球状性Hu1(叶状性、Hu6)。利用蛾翅的这些特征参数成功地实现了对夜蛾科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其所描述的5种夜蛾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系统进化观点相同。研究表明,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可应用于蛾类昆虫的快速鉴定,为逐步实现林业害虫计算机辅助鉴定和数字化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小蛾类的特点小蛾类属鳞翅目蛾类里的一部分,它的特征表现为:(1)体小(一般翅展在25毫米以下)。(2)后翅呈披针形,缘毛长过翅宽。(3)前翅臀脉两条,后翅臀脉三条。但任何一种小蛾,不可能三项具备。其中(2)(3)两项,占有一项即可成立,只有(1)项,尽管它们当中绝大多数翅展是小于25毫米,而且这一特征也是最好用的,可是由于小蛾类中的蝙蝠蛾、木蠹蛾等是大型,大蛾类中瘤蛾、苔蛾、部分夜蛾等又都是小型,所以这项特征就变得不能单独成立。  相似文献   

19.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造成国槐复叶脱落,树冠出现大量光秃枝,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该文介绍了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塞罕坝地区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成虫、幼虫和蛹的主要形态特征区别;两种线小卷蛾1 a发生1代,以卵在树皮内或老球果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在枯落层内化蛹。两种线小卷蛾的发生数量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