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获得适宜工厂化瓶栽的灰树花潜力菌株,试验观察比较8个灰树花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单产、出菇率、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灰树花菌株GF-1和GF-6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适中,单瓶均产分别为94.56 g、90.96 g,出菇率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子实体紧凑,品质优良,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优势灰树花菌株。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早熟2号袋料栽培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和栽培,总结出高产栽培新技术,通过近年来的普及推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薪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杂木屑、棉籽壳、棉秆、花生秆等材料,生产季节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接种后正常温度培养45d~50d即可出菇,出菇温度18℃~23℃为宜。每袋成本约0·7元,可收鲜菇350g~500g,市场每公斤鲜菇价格8元~10元,每袋获利1·5元~3元,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栽培茶薪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发家致富好项目。1菌株特性茶薪菇早熟2号菌株属中温偏低型,早熟、好氧,菌丝生长温度5℃~38℃,最适宜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4.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汽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I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氮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1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李晓  李晓博  段秀莲 《食用菌》2009,31(1):17-18
G118属于低温结实型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3-27℃,最适pH是6-7,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5-20℃,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培养料最适含水量是60%-65%,出菇期间最适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04.29%。  相似文献   

7.
紫花脸香蘑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菌龄35d的紫花脸香蘑新菌株滇LE—S008,混播,播种量高于培养科干重的15%。结果表明,最适培养科配方为干鸡粪40%,稻草(麦秸)56%,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最佳栽培模式为熟料覆土袋裁法。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出菇期最适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90%一98%,最适pH6.5—8.0。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6,(5)
正庆元县"野生灰树花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项目课题组自2013年起采集野生灰树花品种,共收集和保藏从百山祖、五岭根、绍兴等地采来的野生灰树花菌株23株。2015年,通过与目前主栽品种进行的出菇对比试验后,从中筛选出8个菌株于2016年开展进一步栽培试验。与常规灰树花品种对比,参试的8个野生驯化栽培的灰树花品种中目前有5个已正常分化或出菇。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子实体生长的自然温度在8℃以上,最适温度为18~23℃,因此从当年的10月下旬到翌年的5月下旬是鲜品灰树花停止生长的淡季。如何解决灰树花反季出菇是笔者几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Grifota frondosa)是一珍稀食用菌,从野生驯化及引进的6株菌中经培养对比研究,筛选出B号菌株菌丝生长旺盛,转化率和产菇量高,可供做生产开发利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2株野生侧耳属菌株ZY-P和SH-P为试验材料,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设定不同因素对菌丝体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并通过驯化试验探究野生菌株的出菇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Y-P和SH-P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菌株ZY-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H-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酵母膏,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经出菇试验,菌株ZY-P和SH-P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46.36%、49.89%。  相似文献   

12.
通过3900、伏夏200、春抗008、黑抗019、黑丰268、早秋高丰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筛选出一个性状表现较好的菌株,并将该菌株接种在3个不同栽培料配方上,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早秋高丰是一株性状优良、生物学产量高的优势菌株。其适宜的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红糖1%,料水重量比1:1.2(含水量60%),pH6.5。在该配方上的子实体出菇齐密,生长旺盛,菇柄粗壮,菌盖肥硕,袋均产量为125g,生物学效率为83.3%。  相似文献   

13.
以采自云南的2株田头菇属野生菌株JZ061和JZ527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株分离,按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2株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并对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田头菇属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株JZ061为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6.0,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JZ527为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黄豆粉,最适pH为8.0~9.0,适宜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4.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5.
平菇不同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在深色菌株中,黑平2号和平菇9818表现较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分别达102.0%和100.1%,并且菇形较好。在浅色菌株中,平杂3号表现较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137.0%。菇形较好,菌盖韧性强。  相似文献   

16.
红平菇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文坤  贺新生 《食用菌》2008,30(4):17-19
以0.01~1mmol/L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处理红平菇孢子2h,培养孢子得到双核异核菌株,随机选出部分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25个新菌株间有拮抗的占75.4%,无拈抗的占24.6%。32个菌株出菇试验,子实体浅红色的14个,红色12个,白色6个。菌褶正常生长59.3%,向上生长28.1%,菌褶反卷向上生长12.5%,对照100%正常生长。19号和15号菌株产量最高、商品性、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集野生红汁乳菇及其近缘种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筛选后获得7个菌株,利用PAuP4.0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组织分离茵株L1、L3、L5、L7为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L2、L6为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IA可能为乳菇属一未知种(Lactariussp.),对4株红汁乳菇菌株用HKY85距离测量法分析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采自丽水市缙云与丽水城郊百果园的菌株序列完全一致,其遗传距离为0,而湖南的标本与上述标本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从这些结果推测,地理隔离可能会对红汁乳菇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天山6l9菌株,是我所采集于阿魏滩上的野生白灵菇,经分离、提纯、驯化选育出的高温菌株。该菌株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低温刺激即可出菇,出菇温度8~30℃,最适温度2 3~2 6℃。  相似文献   

19.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 ,“2 0 1”是我园在万亩榴园采得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而成 ,经栽培出菇 ,生物转化率可达 10 0 %~140 %。1 鸡腿蘑 2 0 1的生物特性1.1 营 养 鸡腿蘑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 ,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 ,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畜粪、杂草、麦草、稻草等都可使用。1.2 温湿度 属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 3~ 3 5℃ ,最适 2 4~ 2 6℃ ,- 10℃不会被冻坏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8~3 0℃ ,出菇最适为 16~ 2 4℃。该菌株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 65 %左右为宜 ,但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俗称云蕈,日本称舞茸。是一种名贵食、药用菌。近年来作为一种高级保健食品,风行日本市场。因其突出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多采用瓶式或菌包式栽培。而此办法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烦、占用面积大、出菇率低、质量差等缺点。为解决以上缺点,笔者进行袋栽灰树花试验,亦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季节安排灰树花菌丝能在15~27℃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子实体生长温度16~24℃,以18—21℃为宜,空气湿度85%~95%最适宜。根据这个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