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指出了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已经成为经营管理人工林的目标之一。以准格尔旗内砒砂岩区的10年生柠条林、沙棘林、山杏林、油松林、山杏柠条混交林5种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线调查法,结合室内数据分析,对6种人工林的林下草本层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类型人工林下共有草本植物35种,其中沙棘林草本层的物种数最多,为23种;山杏林下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少,为15种;5种不同类型人工林下植被均以羊草为优势种。5种人工林下草本层平均盖度、生物量大小变化规律与物种数一致。山杏柠条混交林、沙棘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其他配置类型的人工林结构。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黑岱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在对各林种林下土壤水分、枯落物存量等的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的防护功能。结果表明:沙棘柠条混交林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较高,分别为66.33mm和300.56%,均要优于沙棘纯林(分别为59.75mm和244.58%)。油松沙棘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0.09g/kg)高于山杏纯林(7.75g/kg)。由此可以看出,混交林在改善土壤、改良土质方面要优于纯林,该流域水土保持林应主要以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公益林林分现状 敖汉旗现有公益林456.26万亩,占拿旗现有林面积的83.3%,其中重点公益林279.84万亩,地方公益林176.41万亩。从公益林资源分布上看,南部匠陵区,除有少部分天然次生林外,大部分以油松、沙棘、山杏等人工林为主;中部丘陵区以杨树、榆树、桑树、山杏人工林为主;北部沙区以杨树、樟子松、柠条、踏郎、黄柳等人工林为主。人工林占绝大部分.纯林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赤峰市敖汉旗平缓固定沙地杨树人工林纯林、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杨树与柠条混交林3种营林模式的不同树种的标准木生物量、碳含量进行测定,估算出不同模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相同林龄(20年生)不同营林模式碳储量差异较显著,其中杨树人工纯林碳储量最大为41.04 t/hm2,杨树与柠条混交林碳储量较小为21.6110 t/hm2,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碳储量最小为20.607 t/hm2。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纯林多、小老树多、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对30年生的油松纯林实施带状皆伐工程,皆伐带与保留带比例为1:1,带宽50m,同年在皆伐迹地上栽植山杏、刺槐。土壤为栗褐土,土层厚度45~50cm,坡度6°,年平均降水量450mm。对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模式的树木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杏、刺槐与油松混交后,可改善油松林分结构,形成人工针阔混交林,促进了油松生长,混交林林下植被盖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多,枯落物的厚度加大,林地的渗透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7.
从树冠截留雨水效果、枯落物厚度及持水效果等方面对辽西干旱地区4种人工林开展了涵养水源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人工林树冠对雨水的截留率为15.1%~35.45%,从大到小依次为杨树+沙棘、毛榛纯林、刺槐纯林、杨树纯林;枯落层厚度为1.7~4.0 cm,枯落物贮量为1885.35~6357.25 kg·hm-2,最大持水量为...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赤峰地区柠条、山杏、沙柳、沙棘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的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4种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地上、地下碳储量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5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赤峰地区4种主要灌木人工林树种面积124.1万hm~2,灌木层碳储量为960.765万t,土壤层碳储量为358.35万t,草本层碳储量为68.42万t,枯落物层碳储量为529.12万t,赤峰市主要灌木树种人工林碳储量为1 916.63万t。  相似文献   

10.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郑少华 《防护林科技》2012,(5):46-47,54
为了探索防护林阔叶树造林的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不同海拔阔叶树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适应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有木荷、枫香、杜英等3种,其适应性好,生长量高,造林成活率均在87.5%以上。防护林造林应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宜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取4种不同的坡面集水处理(覆膜、撒水泥、刨光、自然坡面)措施,开展了不同坡面集水措施对造林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面处理措施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撒水泥处理措施土壤含水率最高,覆膜处理措施造林成活率最高,且苗木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选取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红松嫁接苗造林试验,分析影响红松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嫁接苗质量问题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以外,造林地选择和造林质量也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保证红松嫁接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福清沿海岩岸低效黑松防护林现状,采用不同整地方式、不同苗木、不同造林密度及不同抚育施肥措施,对1 500hm2的低效黑松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是适宜的更新改造树种;迎风面采用条状劈带整地、块状挖穴,背风面采用全面劈杂炼山、块状挖穴,并进行施肥、抚育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的生长,使岩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丘冈地杨树造林技术措施与生长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整地规格、栽植密度、品种、抚育方式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对比分析,得出在丘冈地区栽植杨树必须通过一定的土壤改良措施,选择合适的品种,采取恰当的造林技术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处不同营林抚育措施下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对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分的危害调查,结果发现:造林前不炼山造林后不修枝、连续进行割草3年的营林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星天牛对光皮桦幼树的危害。光皮桦纯林、光皮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均易遭受星天牛的危害,且以冲沟地段受害较为严重;光皮桦幼树被星天牛危害后枯死率极高,2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100%,3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的达75%。  相似文献   

18.
在连云港盐滩地绿化施工过程中,采用铺设暗渠和客土回填等工程措施以及强化适生树种选择、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加强养护管理等技术措施,栽植各类绿化植物29种,结果表明平均成活率达93.26%,其中22种生长状况优良,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三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20.
平原绿化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绿化主要有农田林网模式、林农间作模式、公路绿化模式、河道绿化模式、园林化乡镇绿化模式和村屯绿化模式。本文对各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各模式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