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变截面构件的弯曲变形是实际构件是常见变形之一,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提供的和实际设计计算应用的剪应力计算公式未考虑截面变化的影响,有较大的误差。本文用材料力学方法推出变截面影响的剪应力计算公式,使便在实际设计计算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全面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裂缝影响及应力重分布变化过程,推导了适于不同应力分布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长期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收缩翘曲变形影响系数曲线及曲率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分析预测受弯构件初始及长期总变形的通用分析方法.考虑截面非线性应力分布曲线,对各类受弯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及变形进行分析,通过了试验验证.研究归纳了配筋率、截面尺寸等影响受弯构件长期挠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钢筋能有效约束受弯构件长期徐变变形,而收缩翘曲变形大小及方向则主要取决于拉、压钢筋配筋率比值;在同等的初始抗弯刚度或截面积条件下,宽扁梁长期变形增长较普通梁显著.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结构粘贴加固时,加固材料的最大用量与构件类型、截面配筋情况、加固时构件的受力大小、粘贴材料的种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许多因素有关.本文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提出了确定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计算简图,根据这个计算简图,推导了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计算公式和加固材料最大用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表格、利用这些结果指导实际加固工程,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钢筋砼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截面延性系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接近钢筋砼受弯构件实际受力情况的基本假定,对截面延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出较为精确的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截面延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现行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个复核公式,必须选择截面后,才能用规范公式进行复核,可能还要多次反复试算。本文根据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征,参考《Notes on ACI 318—77 BuildingCode》,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简化设计公式,可以直接设计截面,计算工作量省,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力分析理论,以现行规范中均匀配筋计算公式为基础,导出了圆形和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非对称配筋的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变截面管束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当量直径的概念和叠加原理,推导出变截面管束管外流道中的流速分布和压力降的计算公式,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变截面管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钢板弹簧分析只是采用简化力学模型,而没有考虑簧片间的摩擦.为了更好地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进行设计,本文首先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应用接触理论添加接触单元,来模拟钢板弹簧间的摩擦,进行钢板弹簧悬架的有限元计算,得到钢板弹簧悬架的装配预应力、刚度和阻尼特性的仿真值.与由传统预应力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行业推荐值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基于接触摩擦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悬架性能分析的方法更能反映簧片实际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变截面工形柱平面内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大挠度分析研究。利用牛顿—拉弗森法和弧长法对荷载—位移平衡路径进行跟踪研究,研究了翼缘宽厚比和腹板宽厚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中考虑了不同楔率和长细比等因素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实用计算公式,获得对工程结构设计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桥梁承载力检算方法现状的基础上,引进了变权原理及模糊描述,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信息的层次分析法承载力估算模型.基于实测强度的桥梁理论分析了承载力,并结合检测信息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包括截面折减及构件恶化,其中截面折减考虑混凝土截面折减及钢筋截面折减;构件恶化考虑了混凝土表观缺损状况、混凝土实际强度、钢筋锈蚀电位、氯离子含量、碳化深度及保护层厚度这6个因素.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由专家调查的判断矩阵计算,并引进变权公式对状况较差的因素加大权重.最后以实桥为例进行承载力检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表明所提方法客观、全面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以框架短肢钢板剪力墙结构中的三边约束、一边弹性约束的受剪钢板墙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及物理试验的方法对其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四边约束板的对角线屈曲模型,分析了三边约束、一边弹性约束的钢板力学特征.通过简化模型,建立了三边约束受剪板的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钢板斜向拉力带倾角与角钢弹性约束刚度的关系,对4种宽厚比钢板试件进行了验证性试验.试验表明,当固结边具有足够约束能力时,计算公式适用于宽厚比大于143的钢板,计算能够满足精度要求,测量到的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力分布也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可行性;小宽厚比钢板对边缘约束能力要求较高,钢板与边缘连接的失效导致钢板面内的有效受力范围减小,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简支桥跨剪力,主拉应力横向分布模型实验及电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力和主拉应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剪力有时直接控制主梁截面尺寸及箍筋设计。本文通过五梁式简支T梁桥钢模型实验和电算分析,得出简支桥跨结构各截面剪力、主拉应力、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皆为弹性分布,且剪力分布峰值由L/4截面分别向h截面和跨中截面递增,弯矩分布峰值由跨中截面向h截面递增。  相似文献   

13.
邹珊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3):32-35,55
弯曲变形是工程构件最为常见的一种变形形式。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际工程中,快捷、准确地绘制受弯构件的内力图(剪力图、弯矩图)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两个实例详细阐述了绘制弯曲构件内力图的方法一面积法。此方法利用了q(z)、Q(x)、M(x)的积分关系,将控制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转换成了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提高了绘制内力图的效率,可大大提高工程设计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导出了压弯荷载共同作用下箱梁剪力滞效应的三杆比拟法控制方程,并给出了边界条件;导出了悬臂梁在竖向均布荷载、竖向集中荷载与轴向力共同作用下,考虑剪力滞效应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悬臂梁在竖向均布荷载及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考虑剪力滞效应的正应力计算与在竖向均布荷载及竖向集中荷载与轴向力共同作用下的考虑剪力滞效应的正应力计算的统一公式,并用算例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导出简单、实用、准确的油气管道垂直弹性敷设弯曲应力计算公式,研究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规范中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原有公式的适用性和在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力学理论,从平断面假定出发,采用微积分方法重新推导了油气管道垂直弹性敷设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推导公式理论充分、简单易用、适用性好,能够准确计算油气管道垂直弹性敷设的弯曲应力。研究结果为油气管道垂直弹性敷设弯曲应力的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弥补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规范中垂直弹性敷设弯曲应力计算公式的不足。(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将树干看成变截面梁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新的树干弯曲弹性常数计算公式,以此取代传统的计算公式可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管流剪切对改性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天佑  曹强 《油气储运》1997,16(1):9-15
依据流体剪切形变的原理,导这中流体的剪切速率分布函数和当量剪切速率计算公式,提出了管道湍流的脉动剪切速率要领及其计算方法。按照当量剪切强度的相等的原则,给出了管道层流与湍汉及粘度计之间的等效剪切模拟基础,并指出通常把工业管道的管壁剪速作为当量剪切速率来模拟管道湍流剪切是不准确的,特别是高雷诺数时,把管壁剪速看作当是剪切速率的模拟试验会严重扩大工业管道中管流剪切的影响。文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农田土壤单轴压缩可靠模型,并较准确模拟真实土壤力学性能,在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借助Flunet-UDF能将模型网格信息写出的特点,利用EDEM软件自定义工厂生成不饱和土壤单轴压缩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切向接触刚度和曲线的上升段与应变轴夹角、峰值、下降段与应变轴夹角均有关,上升段、下降段与应变轴夹角、峰值随切向接触刚度增大而增大;曲线的峰值在随临界切向应力减小而减小,下降段落点随临界切向应力减小而离原点越近;下降段与应变轴夹角随法向接触刚度增大而增大;下降段与应变轴夹角随临界法向应力减小而增大。当法向接触刚度为210 MN/m3、切向接触刚度为80 MN/m3、临界法向应力为30kPa和临界切向应力为8kPa时,该组黏结参数能较可靠表征含水率为10.5%的耕地土壤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管道跨越结构的分类及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家齐 《油气储运》1999,18(5):12-14
管道跨越结构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管道在跨越结构中为受力构件、称之为跨越管段;一类是管道不作为跨越中的受力构件,只是敷设于桥面,称为管桥。通过对俄、美两国规范规范的研究分析,指了在设计和施工中顺尽量避免管道承受外力引卢的纵向应力。对悬索跨越管段和拉索跨越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