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车轴草夏枯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  相似文献   

2.
土壤拮抗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细菌CHB101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HB101对菌核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带宽为1.12cm。显微观察发现,被抑制菌核菌菌丝壁溃解、细胞质浓缩和外渗的现象,菌丝侧面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随CHB101菌量提高对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递增,但培养滤液对菌核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10年从江苏省12个地级市的油菜产区采集油菜菌核,经分离纯化共获得6017株油菜菌核病菌。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其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江苏省各地均有多菌灵抗性菌株的分布且抗药性水平较高,抗药性频率分别为63.9%、24.0%、17.1%、16.7%和9.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经室内研究发现,多菌灵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以及致病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而2006-2010年间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菌核净表现敏感,平均抗性频率仅为0.10%,5年内只在盐城、常州、连云港三地监测到共6株低抗菌株,且菌核净低抗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等方面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4.
李怀波  彭珺  包衍  肖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34-334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  相似文献   

5.
细菌CHB101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菌丝形态,以及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与抑菌能力相关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油菜菌核病菌在CHB101菌和其浓缩培养液作用下,菌丝出现细胞壁渍解、细胞质凝聚成颗粒状并外渗、侧面产生圆形小孢子等相同形态变化;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越强,对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越强。初步结论,CHB101菌抑制油菜菌核病的能力与其胞外几丁质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大白菜菌核病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株XN001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原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种类,此外,通过改变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培养条件,研究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与油菜菌核病相同都是核盘菌;菌株XN001在p H值4~11菌丝均可生长,p H值4时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诱导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4~10℃,菌核在4℃下处理3~5周,萌发效果最好;菌核经低温诱导后,培养温度在15~25℃,最适宜菌核萌发。可见,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适宜在酸性常温条件下生长,菌核的萌发需要低温诱导。  相似文献   

7.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可初步确定P13菌株为产荧光假单胞杆菌属中的荧光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浙江农林大学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较了嘧菌酯、丙烷脒及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科研人员研究比较了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他们先后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油菜种衣剂剂型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引罡  钱晓刚  彭义  马国瑞 《种子》2003,(4):38-39,92
利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而得的壳寡糖为基本成分,配以化肥、微量元素及防腐剂等成分,进行混合,调制成较稳定的胶体溶液后拌种,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壮苗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33%~9.67%,增产以增加每角果粒数为主。壳寡糖拌种可明显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3个油菜品种的防治率分别为34.19%~44.1%。室内测定,较高浓度的壳寡糖(0.5~0.75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壳寡糖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11.
SSR结合SRAP标记分析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揭示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探索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在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采用40对SSR核心引物及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院分子与遗传实验室筛选出的4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连续3年牙签茎秆接种试验结合多年的田间抗性表现筛选出的43份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分子标记揭示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标记共检测出634个条带,SRAP标记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数(335)较SSR(287)高,而SSR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较SRAP引物高,分别是0.76和0.69。在遗传相似系数0.67处,43份油菜材料被分为Ⅲ类,白菜型油菜(丰油10号白菜型选系)可较好地与甘蓝型油菜区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群体结构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说明SSR与SRAP标记结合能准确有效的反映油菜材料的亲缘关系。供试43份油菜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5~0.81,表明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抗源筛选及引进,对现有材料进行遗传改良,拓宽其遗传背景,从而为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田田  彭琦  陈松  张洁夫 《作物学报》2014,40(3):416-423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 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 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 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尤其是PGIP基因, 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 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 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 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 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3.
B. Yu    P. Liu    D. Hong    Q. He    G. Yang 《Plant Breeding》2010,129(1):39-44
Sclerotinia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diseases of rapeseed in China and other major growing reg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S. sclerotiorum resistance of 'Hui5200', an elite 'Polima' CMS restorer line, by introgression and fixation of resistance alleles from the partially resistant cultivar 'NingRS-1' via phenotypic selection (PS), marker-assisted background selection (MAB) and microspore culture. A progeny designated as 'RSH' with greatly improved Sclerotinia resistance and a similar genetic background as 'Hui5200' was obtained by two backcrosses and one selfing. From a selected elite progeny line (named as 7-5) double haploid (DH) lines were developed. By three cycles of PS considering economic traits and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four resistant DH restorer lines with elite economic traits were finally selected. The obtained resistant restorer lines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commercial F1 hybri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ckcrossing plus PS and MAB is effective and suitable for improving resistance of rapeseed to S. sclerotiorum .  相似文献   

14.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确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川油5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蚜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以及有效分枝角果总数逐渐减少。群体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0.50×104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2715.52 kg/hm2,当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和10.50×104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10.5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我国冬油菜新品种产量和抗病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近20年来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的结果,对长江上、中、下游及黄淮4组油菜新品种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油菜新品种平均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变化不明显,而平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但长江流域各组每角粒数增量比黄淮组大,而黄淮组千粒重增量比长江流域各组高;新品种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率下降明显。今后一段时间内增加新品种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是冬油菜遗传改良的重点,预计我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各组新品种产量水平仍将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转双价广谱抗病基因创造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菌核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生产,几乎每年都会导致甘蓝型油菜的大面积减产。来自于烟草的葡聚糖酶(Glucanase)基因,其编码产物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一葡聚糖。来自于烟草的植物蛋白AP24则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诱导蛋白,对多种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前期已成功地将这两个广谱抗病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并且通过表型鉴定,在T0和T1代检测到了核盘菌抗性。本实验对转基因T2代和T3代甘蓝型油菜进行分子鉴定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经过PCR分子鉴定,从14个转基因T3代甘蓝型油菜株系中筛选到4个外源基因已经纯合的株系。对株系GA02—2的RT—PCR鉴定则进一步证明外源广谱抗病基因在RNA水平上的大量表达。田间抗性鉴定主要利用苗期离体叶接种和成株期茎杆插签接种这两种方法。结果表明,T2代转基因株系中有5个株系表现为抗病基因初步纯合,5个株系表现为隐性纯合,12个株系处于分离当中,其中株系GA02—2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RT—PCR鉴定的结果吻合。18个T3代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株系中有7个株系表现为抗性纯合,3个株系剖现为隐性纯合,其余8个株系基本上仍在分离中,其中株系GA02—2—1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前面的分子鉴定以及上代的抗病性鉴定完全吻合。综合分子鉴定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病效果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应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湘油15(B. napus)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双低油菜湘油15对菌核病有高抗性.当病原危害后,湘油15体内酚类物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迅速升高,且维持时间长,湘油15与感病品种98C40和中抗品种中油821杂交后代抗性表现为双亲平均值,但偏向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19.
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20.
菌核病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病害,系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子囊孢子在晚春直接侵染开花植株衰老的叶片,或先侵染飘落在衰老叶片上的花瓣后再产生菌丝侵入叶片和植株本体。几丁质是核盘菌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几丁质酶破坏真菌菌丝尖端新合成的几丁质而抑制病菌的生长。草酸是核盘菌侵染寄主植物后分泌的毒素,草酸氧化酶能够分解草酸,缓解核盘菌在油菜体内的毒性。我们将几丁质酶基因和草酸氧化酶基因与拟南芥衰老叶片启动子PSAG12嵌合在一起构建成表达载体,使两外源抗病基因仅在转基因油菜的衰老叶片中表达,在发挥抗病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植物的能量消耗。本实验采用in planta的转化方法,转化效率在0.1%左右,每个转基因植株的插入位点为1——3个拷贝。对T1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分析表明,两个外源抗病基因在衰老叶片中的表达强于幼嫩叶片。转基因植株叶片尤其是衰老叶片对核盘菌的抗性及对草酸毒素的耐性均得到了增强。从转基因植株上飘落的花瓣也表现出对核盘菌抗性的提高。抗病双基因在叶片和花瓣发育的特定时期表达不仅提高了油菜对核盘菌侵染的针对性,还可能减轻转基因植株的能源消耗和生理扰乱。对转基因植株后代的农艺学和生理学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