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在安县黄壤上开展巨桉幼林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黄壤立地适宜的施肥量为尿素170 g·株-1+过磷酸钙250 g·株-1+硫酸钾55g·株-1。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罗汉松幼苗株高、地径、干重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引种栽培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罗汉松幼苗的株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28 g/株,磷肥9.0 g/株,钾肥0.5 g/株,即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2∶3∶1。  相似文献   

3.
四要素配方施肥对梁山慈竹发笋及新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乐山市沐川县钙质紫色土立地条件下,对梁山慈竹开展氮、磷、钾、硅四要素肥料的配方施肥研究,探讨梁山慈竹适宜的施肥配方,为生产上梁山慈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氮、磷、钾、硅肥料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肥料对梁山慈竹竹笋、新竹的肥效排序是硅肥>钾肥,氮肥>磷肥,对梁山慈竹退笋、退笋率的影响效果排序是硅肥>钾肥>磷肥>氮肥。试验处理间梁山慈竹的竹笋、新竹数量差异极显著,退笋数量差异不显著。在钙质紫色土上,梁山慈竹年施肥量的适宜施肥配方为尿素650 g·丛-1+过磷酸钙400 g·丛-1+氯化钾120 g·丛-1+硅钾肥600 g·丛-1。  相似文献   

4.
思茅松人工幼林“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8月,在景谷县具有代表性、长势相当的思茅松人工幼林中,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氮、磷、钾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组合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生长影响较大,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应区别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肥配比组合,地位指数级为12的立地条件较佳组合为5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为14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75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18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  相似文献   

5.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芳樟枝叶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枝叶产量提高,钾有利于含油率的增加。芳樟枝叶产量及含油率均达到理想值,氮、磷、钾的用量分别为115.67 g·株^-1、33.19 g·株^-1、133.40 g·株^-1,相应枝叶产量为2.67 kg·株^-1,含油率为1.43%。故氮、磷、钾最佳的施肥配方为1︰0.29︰1.15。  相似文献   

6.
2010—2012年在贵州干热河谷开展芒果氮磷钾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效应符合方程Y=-6.3602X2+13.981X+26.22,最佳施尿素量为1.099 kg·株-1,最佳产量为33.9 kg·株-1;磷肥效应符合方程Y=-3.5094X2+15.063X+22.249,最佳施钙镁磷肥量为2.146 kg·株-1,最佳产量为38.4 kg·株-1;钾肥效应符合方程Y=-8.3243X2+15.735X+22.249,最佳施氯化钾量为0.945 kg·株-1,最佳产量为34.4 kg·株-1。增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1%、16.1%和4.9%,肥料增产效应依次为:磷>钾>氮。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5-111
在云南省景谷县内,采用氮肥、磷肥、钾肥3种肥料对不同坡位的思茅松幼林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影响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山中、山下的幼林比山顶的幼林生长量高,树高、胸径分别比山顶增加了21.5%~30.3%、30.5%~38.0%,均差异显著;较适宜的施肥方案为尿素250 g+钙镁磷400 g+硫酸钾100 g,施肥后思茅松幼林平均树高提高17%(约40 cm),平均胸径提高30%(约1 c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林地土壤速效磷107.6%、全磷57.9%和全钾6.8%,并有效减缓林地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流失。仅采用氮、钾配比施肥或磷、钾配比施肥,树高和胸径提高较小。3种肥料中氮肥和磷肥对思茅松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钾肥影响较小。在培育思茅松人工幼林时,采用氮、磷配比施肥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立地指数为12~14的23 a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不同肥种与配比施肥4 a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结论是:(1)氮、磷、钾3种肥料对马尾松胸径、材积以及经济产量增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对胸径与经济产量影响效应主次为磷肥>钾肥>氮肥,而对材积增长影响效应主次则为磷肥>氮肥>钾肥,并3种肥料对树高的影响中仅钾肥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氮肥及磷肥的影响不明显.(2)磷肥对木材比重有显著影响,而氮肥和钾肥的影响不明显,施用磷肥将给木材比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以磷肥施用量300 g/株为阀值.(3)对经济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肥种有磷肥和钾肥,尤以磷肥的影响为最大.(4)肥种间交互作用明显,全营养配方施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肥种,在土壤较为贫瘠,磷、钾缺乏的林地进行氮、磷、钾全营养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最优配方施肥单位面积材积与经济产量可提高104.4%和81.2%;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地地位指数为12~14的马尾松天然林最佳施肥配方为氮肥50 g/株,磷肥300 g/株,钾肥150 g/株.(5)不同立地条件其施肥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幼龄期红豆树人工林开展氮、磷、钾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山地土壤磷元素欠缺较突出的情况下,磷肥的及时补充供给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氮、磷、钾三元素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的重要性依主次关系为磷氮钾;氮、磷、钾施肥组合中,以N1P1K3(尿素15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酸钾30 g·株-1)对红豆树胸径生长影响最大;以N2P1K1(尿素10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化钾90 g·株-1)对树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由此可见,在福建山地红豆树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单株施钙镁磷肥120 g,配合施100~150 g尿素和少量氯化钾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 3因素3水平的施肥试验,分析N、P、K配比施肥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对高阿丁枫苗期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素,而K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施肥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合高阿丁枫苗期生长的施肥处理是N1P1K1,即氮肥1.25g·株-1、磷肥5g·株-1、钾肥1.25g·株-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施肥对金银花优良品种"舜帝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有机肥、复合肥及氮磷钾配比肥施肥量。结果表明:3年生金银花树有机肥施用量以2.0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13 kg。复合肥以氮磷钾总养分≥52%、N—P2O5—K2O=25-9-18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用量以0.5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49 kg。氮、磷、钾肥对金银花增产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以0.10、0.20、0.10 kg/株为宜,比不施肥的金银花干花产量提高88.8%。  相似文献   

14.
在成都市新都区灰色潮土上采用完全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养分元素肥料施用效果K>N>P,肥料配合施用效果N+P+K>N+K>N+P、P+K,适宜的施肥配方为尿素150 g·株-1+过磷酸钙220 g·株-1+硫酸钾75 g·株-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肥料配方对核桃生长发育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情况,以筛选出能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核桃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方及其最适施用量。【方法】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组合进行试验:T1、T2和T3均为"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组合,这3个处理组合中,N、P_2O_5、K_2O的配比均为1.0∶0.4∶0.4,但N、P_2O_5、K_2O的用量各不相同,T1为常量施肥处理组合,T2为增量(T1×130%)施肥处理组合,T3为减量(T1×70%)施肥处理组合,此3个配方肥处理组合均加施了5 kg/株的商品有机肥;T4为"有机肥+N肥"的单施氮肥处理组合;T5为不施肥处理组,用作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核桃的叶绿素、叶片矿质营养和坚果品质等指标。【结果】配方施肥明显增加了核桃的百叶质量,提高了叶绿素和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等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同时能显著提高核桃坚果的质量和大小,改善坚果的品质。核桃叶片中的氮含量及坚果中的蛋白质含量,增施氮肥处理组合(T2)均显著高于减施氮肥处理组合(T3);T2的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高于T1,而其叶片中的钙含量和坚果中的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T1;T1和T2处理组合之间叶绿素含量和除氮和钙之外的其它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坚果品质均无显著差异。给核桃树施氮肥,有利于百叶质量和叶片氮素含量的增加;而叶片中钾和钙的含量,"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各组合均显著高于"有机肥+N肥"处理组,说明配方施肥更有利于改善核桃坚果的品质,能提高核桃坚果质量和出仁率。【结论】根据化肥减量的经济效益和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1处理组中氮磷钾的配比和用量是适用于甘肃高寒地区核桃施肥的最佳配比和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探索相应合理的施肥配方,增加肥料利用率,避免由于施肥不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环境的污染,对长白落叶松S1-1换床苗木进行正交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苗木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苗木的施肥效应及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表现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促进长白落叶松S1-1换床苗木生长的最佳用量为尿素55g/m2、过磷酸钙200g/m2或150g/m2、硫酸钾60g/m2或20g/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氮、磷、钾3种常用肥料对幼龄期假鹊肾树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建立了施肥量与假鹊肾树生物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到假鹊肾树的较优施肥量和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分别为氮肥(尿素,含N 46.4%)20 g/株,磷肥(过磷酸钙,含P_2O_5 12%)6 g/株,钾肥(氯化钾,含K_2O 60%)13g/株时,假鹊肾树生长较好。氮磷钾元素(N:P_2O_5:K_2O)配比约为1.2∶0.1∶1。  相似文献   

18.
核桃“3414”肥料效应试验及推荐施肥量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最适养分施用量和最佳施肥方案,从而提高核桃产量和培肥土壤,为核桃生产中的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指导,以陕西省黄龙县栽培的‘香玲’核桃树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并结合试验田的基础地力水平,采用两种方法对核桃产量与肥料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N、P2O5、K2O这3种肥料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对核桃产量的影响很大,缺肥或少肥都会影响核桃产量,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的核桃产量均有提高,其中处理6(N2P2K2)的产量最高;而且,在这3种肥料的互作效应中,N、P、K的互作效应最高,其次为N与K、N与P、P与K的互作效应。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N、P2O5、K2O的最高施用量分别为1.009 1、0.190 4、1.227 6 kg·株-1,最佳施用量分别为0.987 5、0.1648、1.226 0 kg·株-1,最高和最佳产量分别为8.373、8.368 kg·株-1。N、P2O5、K2O含量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方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R2值均较大),但在此3种养分施用量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效应方程的相关关系中,N、P2O5、K2O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以两种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结果相近,考虑到既要高产又能培肥土壤的目的,该研究以采用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的养分推荐施用量作为核桃试验地施肥的标准用量。  相似文献   

19.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配方施肥对花椒幼树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中幼树期花椒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按照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施用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镁,其有效成分分别为N(46%)、P_2O_5(12%)、K_2O(24%)。通过测量施肥前后花椒树株高、干径、冠幅以及施肥后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有助于促进幼树期花椒的干径、树体冠幅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施肥后明显增加了花椒叶片的百叶质量,促进了叶片鲜质量和厚度的显著增加。施氮肥能有效增加花椒树叶片全氮含量,对叶片全磷、全钾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0种处理中以每株施氮肥(尿素)163.05 g、磷肥(过磷酸钙)468.75 g、钾肥(硫酸钾镁肥)208.34 g的效果为最佳。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全氮、全钾、全磷。氮含量较低的配方处理中花椒树平均高度比3个氮含量相对较高的配方处理有0.04~0.40 m的增幅,可见合理的施肥配比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增加氮肥施用量可能会导致树体生长量的下降。【结论】适宜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有助于幼树期花椒的营养生长,在花椒幼树期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以氮定磷、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