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选择高α-蒎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5年生的40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α-蒎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节油中α-蒎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28个,较对照α-蒎烯含量平均提高21.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α-蒎烯存在极显著差异。α-蒎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8个高α-蒎烯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α-蒎烯的遗传增益为23.8%。这18个无性系的松节油可以直接作为α-蒎烯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40个思茅松无性系的松节油产量,研究其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并进行思茅松高松节油产量优良无性系选育。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松节油产量均大于对照产量,较对照平均提高228.3%;思茅松无性系间松节油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松节油产量的遗传力为0.84;初步选择出17个高松节油产量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松节油产量的对照遗传增益为350.3%。其结果为思茅松的遗传改良和早期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松脂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5年生试验林中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普通思茅松(对照)林木松脂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化学组成中的异海松酸含量约为普通思茅松的6倍,其可作为高产脂思茅松选择的一项参考指标.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中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变异丰富,可将其分为高α-蒎烯、高β-蒎烯和高△3-蒈烯3类.据此初步评选出18个高α-蒎烯类型、10个高β-蒎烯和10个高Δ3-蒈烯类型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高β-蒎烯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高β-蒎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40个5年生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β-蒎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个无性系的松节油中B.蒎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10个,较对照β-蒎烯含量平均提高18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陛系间β-蒎烯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β-蒎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0个高β-蒎烯含量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β-蒎烯含量的遗传增益为185%。  相似文献   

6.
高△3-蒈烯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高△3-蒈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5年生的40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3-蕾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节油中△3-蒈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18个,较对照△3-蒈烯含量平均提高了419.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闯△3-蒈烯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3-蒈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1个高△3-蒈烯含量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平均产脂力约为普通思茅松的2.7倍,△3-蒈烯含量的遗传增益为415.7%.  相似文献   

7.
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进行无性系繁育及推广种植,同时为下一代育种群体补充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对17 a生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及产脂力测定,分析其生长、产脂性状变异规律,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产脂力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3.06%及35.56%,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生长性状和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0.83~0.93)。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行的;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兼用型思茅松优良无性系(87,83,91),这3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和平均产脂力达14.91 m、19.72 cm、0.204 m~3和72.24 g/10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为22.0%、22.6%、71.4%和321.5%,增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出高产脂的火炬松无性系,为推广高产脂火炬松人工林提供材料,为火炬松高产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割脂的方法对种植于广东省英德市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的初级种子园22个无性系和改良种子园68个无性系的产脂量进行测定,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间产脂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初级种子园产脂量最大的是无性系P084,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P084、A257和W30为高产脂优良品系。改良种子园无性系5的产脂量最大,为4.74 kg,比总体无性系平均值大44.95%。以无性系与小区作为考察因素对产脂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然环境条件对产脂量也有显著的影响。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5、J22、外2、11、J1和H3为高产脂优良无性系,6个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平均产脂量为4.60 kg,比群体高40.96%。本研究选出的9个高产脂优良品系,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可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产脂湿地松松节油成分的遗传变异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湿地松松脂成分来估算松节油含量及其5种主要成分含量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并以186株高产脂湿地松为研究对象,用Smith-Hazel综合选择指数法对高产脂湿地松松节油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核心-主群体"育种系统来选择高产优质脂用湿地松种子园的建园材料。结果表明:湿地松松节油含量及其组分的家系遗传力在0.34020.5713之间,单株遗传力在0.21120.4773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有较高的遗传效应。有7个高含油率、高β-蒎烯的单株入选为核心育种群体,获得51.57%的松节油含量和97.89%的β-蒎烯含量的遗传增益,有86个单株入选为育种主群体,获得14.70%松节油含量、4.22% a-蒎烯、10.26%莰烯、22.99% β-蒎烯、17.69%双戊烯、13.49%月桂烯的现实增益,为我国优质脂松持续改良工作提供了优良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脂马尾松优树松脂化学组分及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逐步回归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6省( 区) 的274 株优树的产脂力、含油率、软化点和松香、松节油化学组分等18 个因子与经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变异:即随着纬度的降低,产脂力、长叶松酸+ 左旋海松酸、新枞酸和去氢枞酸的含量由北向南递增;而含油率、莰烯、石竹烯、山达海松酸的含量则由北向南递减;并显示出产脂力与含油率和某些化学组分含量同时受经纬度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嫩枝、未创伤与创伤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的差异,为高产脂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和比较其嫩茎、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和创伤后树脂道结构的差异性,并分析嫩茎、创伤与未创伤树脂道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在当年生嫩茎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显著,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63 433μm~2·mm~(-2)和4832μm~2,为低产脂量的2.69和3.03倍,同时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径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径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42 105μm~2·mm~(-2)和3 858μm~2,为低产脂量的3.19和3.44倍,但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不显著;未受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性与嫩茎中的相似,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96 229μm~2·mm~(-2)和17 656μm~2,比低产脂量的高12.15%和14.54%,同时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也不显著;受到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产脂量无性系的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数目分别为118 635μm~2·mm~(-2)和7.8个,比低产脂量的分别高23.96%和27.87%,而创伤后高、低产脂量无性系之间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不显著。未受到创伤时,树脂道主要集中于晚材或早晚材过渡区域中,高产脂量无性系晚材宽度平均值为312μm,比低产脂量的高15.56%。受创伤影响,早材中出现诱导型树脂道,使木质部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数目均增加,但高产脂量无性系中增幅比低产脂量的高,使高产脂量无性系在受到损伤时能够分泌并输送较多的松脂。嫩茎的单位面积树脂道总面积与未创伤树干木质部、损伤后树干木质部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444。【结论】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解剖结构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差异均显著,由嫩茎的解剖特征可以推测不同产脂量无性系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的差异性,使高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一种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及其诱芯申请号:CN02135368.9公开号:CN1398513A 申请人:段东红(山西省太原) 摘要:以纯度为90%-94%的β蒎烯作为主要原料,再填加湿地松节油优油、油松松节油优油及三蒈烯制成红脂大小蠹引诱剂,它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湿地松松节油优油40- 50份,纯度90%-94%的β蒎烯50-60份,或由油松松节油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高产脂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0个思茅松高产脂无性系产脂力测定的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迭210%;无性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0.83。初步筛选出8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脂力的对照遗传增益为281%。  相似文献   

14.
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的松脂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对高产脂马尾松无性系后代的松脂组分分析表明:萜烯和树脂酸各组分间呈极显著性差异。萜烯和树脂酸的遗传参数是:无性系重复力为52%—93.2%,遗传增益为25%—92.0%,遗传方差为1.05%—48.61%。同时对无性系后代和半同胞子代的松脂组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高产脂力单株和类型选择及松脂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湿地松高产脂力类型和单株的选择方法。根据湿地松林分中存在的粗枝宽冠型、细枝窄冠型、中间型三个自然类型采脂试验结果,中间型的产脂力最高,其平均单株产脂力比其它两个类型分别高59%和22%。如果按照树高、形率、针叶密度、针叶树脂道、活冠长等五项指标进行选择,其选择出来的高产脂力单株比湿地松一般单株的产脂力高61~73%。按五项指标选择可提高选择效果,补充类型选择的不足。因此,在进行湿地松高产脂力优树选择时,可采用“三个自然类型”初选,“五项指标”复选的方法。按“五项指标”选择出来的高产脂力单株与湿地松一般单株得到的松脂成份和产品松香、松节油的质量基本相同。湿地松松脂所含松节油均为优级松节油,其中含β-蒎烯28%左右。松香颜色浅,结晶趋势小,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短轮伐栽培的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分析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以及化学组分的基础上探讨超短轮伐期栽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极显著,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显著,3年生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在0.247~0.282g·cm-3之间变化。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聚戊糖含量、木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以及α-纤维素含量影响显著,而造林密度以及无性系与造林密度间相互作用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化学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超短轮伐纸浆材的苯醇抽出物含量介于3.68%~4.39%之间,戊聚糖含量介于12.86%~13.47%之间,木素含量介于18.16%~19.77%之间,综纤维素含量介于74.91%~77.61%之间,α-纤维素含量介于40.28%~43.49%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略述了我国的松树资源、松脂采集和三十年来松香松节油产品的化学改性和应用。筛述了改性产品的合成方法和化学利用及其生产能力和质量指标。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数10种改性产品,有些产品已投入工业生产,今后将继续改进现有产品的工艺和扩大应用范围,研究松香、松节油各组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松香、松节油主要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我国松香生产近年来有很大发展,松节油的产量也随之增加。松香、松节油用途很多,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它的应用将愈来愈广泛。合理利用松香、松节油,应首先掌握其化学组成。国内对松香,尤其是松节油的化学组成缺乏系统的资料,至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树种之间松香、松节油的差异资料就更少了。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此报告仅着重于松节油的化学组成。松节油的主要化学组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后者的利用价值往往高于前者。长期以来,一般地认为国内缺少β-蒎烯资源,故我们较多地注意β-蒎烯的存在与含量。至于α-蒎烯,我国资源是较丰富的,但所知的都是左旋光性的,右旋光性的α-蒎烯有其特殊用途,国内却未发现。因此,我们也注意了寻找右旋光性的α-蒎烯。我们对一些地区的六个松树树种的样品进行了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nan,  相似文献   

19.
脂松节油(即采割松树所得松脂蒸馏出的馏分)组分的变化已报导的有90多个详细描述和鉴定的品种,主要含萜烯混合物的松节油的详细分析工作,由于这一种类型的混合物在分析上的特殊困难而受到妨碍.气相色谱分析对于萜烯混合物的鉴定和分析是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因分析时使用惰性气体,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和快速的分析方法,成为最有用的分析工具.但是松节油的分析不象其他精油分析,同样广泛地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Stan leg和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化学采脂采过松脂的同志都知道,当我们采割松树后,经过一定时间,松脂就停止外流了,这是由于松树的分泌细胞充水膨胀,迫使树脂道口缩小的结果;其次是由于割口表面松节油挥发,致使树脂道口被松脂堵塞。化学采脂就是用某些化学药剂涂割口,达到延长流脂时间,或提高单位时间流脂量。有的化学药剂含有营养元素,还会被松树吸收,对树木的生理过程起到有益的作用,因而化学采脂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生产上,并把它作为增加松脂产量,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化学采脂和常法采脂相比,工艺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施药工序。根据使用的药剂不同,化学采脂可分为:化学药剂刺激法,生物化学刺激法和微量元素刺激法。或叫做:强度化学采脂和中长期化学采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