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山丘陵地区油茶林地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油茶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从而为油茶林的科学灌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比重计法、环刀法等方法,测定了长沙天际岭地区油茶林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值。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上坡位大于下坡位;物理性黏粒含量;下坡位平均为45.23%,上坡位平均为32.53%,下坡位大于上坡位,同一坡位上各土层物理性黏粒含量相差不明显;土壤容重,上坡位大于下坡位;孔隙度等其他土壤特征值,下坡位均大于上坡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等项土壤持水量指标值,下坡位均明显优于上坡位。油茶生长易于利用的水分在5、7~9月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状态,5、7、8、9月的水分亏缺量分别为4.1、17.39、7.02、22.64 mm。  相似文献   

2.
对板页岩红壤和四纪红壤2种不同母质土壤和3种不同坡位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纪红壤与板页岩红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其生长量差异显著,说明母质对湿地松林分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位于上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四纪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板页岩红壤中的,相反,位于下坡位的湿地松林分在板页岩红壤中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四纪红壤中的。不同母质土壤的湿地松林分受坡位影响程度不同,但生长指标都一致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四纪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分别高出上坡位、中坡位林分的10.6%和4.0%;板页岩红壤中,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高出上坡位林分的45.6%,高出中坡位林分的22.2%,差异达极显著(P<0.01)。总体上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生长的湿地松林分生长量差异显著,并且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大,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坡位间生长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林分改造对杉木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坡位间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期为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与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引入6种乡土阔叶树种对广东省韶关市小坑林场的原有低效杉木林进行林分改造,并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2018年对样地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土壤属酸性,pH值范围为3.60~4.36;林分改造期间,除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16年与2017年在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其他养分含量均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经过3年林分改造后,除土壤全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外,其余指标在各坡位均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综合来看,林分改造对森林的土壤养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下坡位的土壤更加肥沃,说明针阔叶混交林有利于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对海东市乐都区药草台林场不同坡位成年青杨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进行研究,揭示青杨在不同坡位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青杨叶片C含量明显高于全球植物叶片C含量均值,各坡位间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坡位间N含量差异显著,均低于全国和全球植物叶片养分N含量平均水平;各坡位间P含量差异显著,均未达到全国和全球植物叶片P含量平均水平。文中对叶片养分含量特征及含量高低原因进行分析。青杨各坡位叶片C∶N值均高于全球植物C∶N化学计量特征平均水平,C∶P值明显低于我国阔叶林C∶P均值,各坡位N∶P值在13.07~17.42范围,表明青杨在上坡生长中受到氮限制,在下坡环境中受到磷限制,而在中坡环境下受到2种元素共同限制。结合该区域土壤养分分析,建议该地区上坡和下坡青杨林养护需追加氮肥和磷肥,确保青杨林正常生长所需养分;注重叶片堆肥和人工追肥2种方式来解决青杨生长中养分不足的问题;同时以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做好青杨林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上坡表层土壤细粒被强风搬运到下坡沉积造成的土壤肥力差异。  相似文献   

5.
设置普通山地与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2种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地上坡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养分流失严重,导致上下坡养分差异巨大,普通山地下坡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为中上坡的1.09~5.59倍,茶园的上下坡均在1.01~1.24;山地纯林的造林成活率上坡明显低于中坡和下坡,且存在显著差异;茶园套种上坡同样低于中下坡,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同坡位茶园套种的薄壳山核桃树的地径、苗高、分枝和冠幅均大于山地纯林栽培。两者不同坡位之间表现均为下坡中坡上坡,但山地栽培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茶园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地法,对广西南宁市南部丘陵地2.25~2.67年生的桉树无性系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平均保存率为89.3%,平均年蓄积生长量达30.0 m3/(hm2.a),林木径阶以10 cm居多,其次是12 cm径阶,二者合计占80%。林分生长量与无性系种类、林地坡位有一定关系,无性系的生长排序为DH33-29>DH33-26>DH33-28,坡位排序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但差异均较小。林地土壤有效N含量对桉树生长影响显著,含量少的林地桉树生长量显著低于含量多的林地。林地土壤有效N、P、K含量普遍不足,林地施肥应充分考虑N、P、K养分,以满足桉树生长对各种元素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对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湿地松幼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中坡和下坡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上坡;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幼林的林分生物量为下坡(9 522kg hm~(-2))中坡(7 137kg hm~(-2))上坡(6 266kg hm~(-2));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其中中坡对氮、磷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上坡和下坡,下坡对钾、钙、镁、铁的利用效率高于上坡和中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位对芳樟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精油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了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处理,来研究芳樟矮林的坡位效应。【结果】1)芳樟矮林各项生长指标在不同坡位间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间的株高差异均显著;下坡和中坡的基径显著大于上坡,下坡和中坡之间基径差异不显著;与上坡相比,中坡和下坡的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4.09%和99.87%。2)芳樟矮林生物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叶片、侧枝和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下坡显著高于上坡,下坡和中坡及中坡和上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主干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芳樟不同器官中精油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其中叶片和主干精油含量均表现为下坡显著大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上坡的侧枝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中坡。精油产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下坡位有利于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形成,提高叶片中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比较思茅松常规林和计划烧除林上坡、中坡和下坡3个坡位腐殖质层厚度、载量和有机碳储量,以及0~60cm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析坡位在思茅松林计划烧除中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思茅松林3个坡位计划烧除后腐殖质层厚度、载量、有机碳储量均增加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0.55cm,2.298t/hm2,1.466t/hm2;0~60cm层次各个相同坡位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增加均极显著(P<0.01),增幅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增加值分别为0.581,0.505,0.482;44.218,41.696,32.492t/hm2。这些实验数据说明计划烧除可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选择下坡和中坡进行计划烧除可获得更好的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将乐县6 a生樟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人工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樟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林分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高,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又称羊柴、山花子、山竹子、油葫芦稍,豆科岩黄芪属.踏郎是一种优良的保土固沙灌木,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常"一株成林",是优良的固沙造林植物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而在内蒙古大面积的半流动沙地上和流动沙地的附近也有分布,用其固定沙丘(柏玉珍,1989).  相似文献   

14.
不同坡位对21年生闽楠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坡位对闽楠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闽楠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均有不同的影响。闽楠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下坡有利于叶、大根和细根的积累,上坡有利于干、骨骼根、中根及小根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研究45年生闽楠人工林生长、干形形质与不同坡位、坡向及混交树种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干形的影响显著,对枝下高和树干通直度影响很小。地处南坡的闽楠人工林其胸径生长量最大,且干形圆满。北坡土壤水湿条件有利于闽楠的树高生长,能促进闽楠自然整枝。在不同坡位中,下坡的闽楠胸径生长最快,分别为中坡和上坡的1.05倍和1.38倍,且干形通直圆满。除闽楠胸径和树干圆满度外,其它生长和形质性状皆存在极显著的坡向×坡位互作效应,说明人工造林时需综合考虑坡向和坡位。闽楠与杉木混交可明显促进闽楠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且对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无明显不利影响,杉木可作为闽楠的优选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以杉木第三代种子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性质测定,并依据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的树高,通过方差显著性分析及LSD多重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采伐迹地间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砧木定植当年生长与土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在4.2~4.8之间、速效磷含量在6.3~6.7 mg/kg之间、有机质在39~43 g/kg之间、全氮含量在1.5~1.7 g/kg之间的林地较适宜杉木砧木的生长;除速效钾外,油茶套种马尾松幼林改造迹地的各土壤养分含量比其它类型高;各采伐迹地土壤表土层厚度差异不显著;马尾松采伐迹地的砧木高生长最好。综合分析,马尾松采伐迹地与油茶套种马尾松采伐迹地较适宜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套种草珊瑚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年生、25年生杉木人工林及2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套种的草珊瑚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坡位对套种的草珊瑚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套种的草珊瑚地径和当年抽高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同一林分类型下,不同坡位间草珊瑚地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而当年抽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6年生杉木人工林最有利于草珊瑚地径的生长,其次为25年生杉木人工林;1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最有利于草珊瑚的高生长,其次为2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在大兴安岭选择典型的干旱阳坡草丛和灌草丛植被,采用样线法研究植被类型间和地形部位间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草丛、灌草丛和山脊林地间土壤水分(SM)和养分(全碳(TC)、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碳氮比(C/N))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山脊林地〉灌草丛〉草丛的格局;草丛和灌草丛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和养分(SM、TC、TP、AP、AK、和C/N)最大值均出现在山脊林地,但是在草丛坡下土壤水分和养分(SM、TC、TP、全钾(TK)和AP)高于坡上和坡中,而在灌草丛坡上土壤养分(TC、全氮(TN)、TP、AN、AP、AK和C/N)高于坡下和坡中。通过本研究得知,草丛和灌草丛土壤水分与磷素的缺乏是植被恢复的重要限制,地形和人为干扰改变了不同地形部位间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