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免耕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单株根系干重、单株生物鼍、根半径、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长、单条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是对单株总根数的影响不大.与3 t/hm<'2>稻草还田量相比,6 t/hm2稻草还田量的增产效果和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大田条件下,在早季和晚季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免耕抛栽秧苗立苗期发根较多,根系的总长度不及常耕抛栽秧苗。抛后7 d内,抛栽秧苗根系活力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早、晚季免耕抛秧水稻在抛后7 d内的根系活力均高于常耕抛秧水稻,当根系活力上升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上升速度慢,当根系活力下降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下降也慢。  相似文献   

4.
水分管理对免耕抛秧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水分管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对根系的伸长、生长、生理及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水稻各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水稻单株根干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总根数、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淹水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处理实收产量显著高于淹水淹灌,增产主要因子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灌浆盛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单株生物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总根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湿润淹灌,水稻产量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免耕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的影响.在前3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在水稻直播条件下。分蘖中期免耕稻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23.42%0和3.33%,幼穗分化期增幅为30.01%和18.75%;在水稻移栽条件下,免耕稻分蘖中期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10.24%和10.57%,幼穗分化期增幅分别为22.67%和4.35%。无论直播或移栽.各个时期免耕稻的根系活力和根长均高于翻耕稻,免耕和直播能一定程度地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5,(2):2-2
2005年,农业部明确我国50个水稻主导品种。华南稻区:Ⅱ优128、粤香占、齐粒丝苗、金优253、Ⅱ优15、博优998、博优253;长江流域稻区:早稻为金优402、金优463、金优974、中鉴99—38、湘早籼31号、鄂早18、早籼14.中稻为Ⅱ优725、D优527、宜香1577、Ⅱ优7号、Ⅱ优602、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8.
油茬田免耕直播水稻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娓  周桂清  贺勇 《作物研究》2005,19(1):9-10
2002~2003年在石门县进行了油茬田免耕直播水稻栽培试验,比较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量对培两优93和两优培九的生育期、株高、总叶片数、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茬田免耕直播水稻的适宜施肥量为750~900kg/hm2缓释肥.  相似文献   

9.
2003和2004年,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9个氮肥处理,研究施用氮肥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单株不定根数的差异较小,其余11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年度间差异均很大;氮处理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年度与氮处理对单株根干重、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干重、单株根系α-NA氧化量、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各施氮处理中,增施和早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单株不定根数,施氮量较少且作1次施用时,氮肥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单株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最大,施氮量较多且作2次施用时,以基肥+保花肥施氮组合的单株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抽穗期单株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591^**~0.850^**)。  相似文献   

10.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根系形态对于适应低磷胁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提高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10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根系形态与水稻幼苗磷吸收利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磷含量和磷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下,供应NH_4^+-N时,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67.8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4.27 mg/株;水稻苗期平均磷含量为0.49%,比供应NO_3^--N时高0.10%;水稻苗期平均磷累积量为0.3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0.10 mg/株。在NH_4^+-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总根长>分支数>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规律;在NO_3^--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分枝数>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趋势。在NH_4^+-N条件下,总根长、总根面积、分枝数、交叉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磷含量、磷累积相关最为显著(P<0.01),而在NO_3^--N培养下,总根长、总根面积、根尖数、交叉数与植株生物量及磷素吸收累积指标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结论】供应氨态氮,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更高。水稻苗期根系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可作为水稻磷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生产上为了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通过开展大田试验,采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进行研究。在水稻移栽前3 d人工撒施25 kg/667 m2缓释肥作出嫁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在水稻移栽后定期取样测定秧苗素质及在分蘖期调查水稻茎蘖动态,并综合评价缓释肥作出嫁肥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后,在14、21、28 d时,水稻秧苗的株高分别提高6.26%、5.38%、3.3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5.29%、3.92%、4.59%,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0.00%、30.43%、8.70%,但对秧苗的茎基宽、发根数及根冠比影响不大;在水稻茎蘖数方面,施用缓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在7月1日、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分别高出12.97%、7.68%、12.08%、40.24%、16.59%。综上所述,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能够提高水稻秧苗的株高及干物质量,对茎基宽及发根数影响不大,在生长中期能够增强水稻的分蘖能力,提高分蘖期水稻的茎蘖数。使用该种缓释肥作出嫁肥后,能够通过提高秧苗株高、干物质量及分蘖数来达到壮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ce of Al in the rhizosphere of rice in acid soil restricts root growth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crop productivity.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Al(30,60 and 90μg/mL)on seedling root growth,number of primary roots per seedling,seedling shoot length,number of leaves per seedling,seedling fresh weight,and seedling dry weight were studied.Rice genotyp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lasses,namely,tolerant,moderately tolerant,and susceptible,based on root tolerance index.The method of hydroponic culture was modified,and elaborated in the text.Toxic levels of Al in nutrient solu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eedling root growth,number of primary roots,seedling shoot length,number of leaves per seedling,seedling fresh weight,and seedling dry weight.Few genotypes showed longer root length at 30μg/mL Al in nutrient solu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High levels of Al in nutrient solutions were highly toxic for rice seedlings.Based on root tolerance index,Radhunipagal,Gobindobhog,Badshabhog,Kalobhog,UBKVR-11,UBKVR-16,UBKVR-18,Khasha and IVT4007-B were classified as tolerant genotypes,and these genotypes may be used as donors for breeding of Altoxicity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3.
有序摆抛栽超高产栽培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抛栽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探索抛秧稻超高产轻简栽培新途径,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后秧苗根系长度、根数、单株根质量高于撒抛和机插,栽后7 d 3连孔稻苗优势明显,栽后15d2连孔秧苗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各生育时期群体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不同连孔稻株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吸收面积比与穗后根系伤流量亦呈现相同趋势。各生育时期的根系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及抽穗期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比与产量极显著相关。齐穗后15d,70%以上根系分布在0~5cm,90%以上根系分布在0~10cm,各层根干质量、根体积、根干质量密度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为2连孔3连孔单孔,5~10cm、10~15cm、15~20cm的根系比例亦呈现此趋势。0~20cm内,各层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干质量密度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上层根系对产量贡献较大,0~10cm贡献率达90%以上。总之,水稻有序摆抛栽根系发生快,各生育期活力强,后期分布合理,其良好的根系特性是超高产形成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水卷苗机插高产适宜的播种量。【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品种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卷苗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前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发根力、根系活性、成苗率、苗基宽、重高比及光合速率均随着播种量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小播量处理秧苗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力强、每穗粒数多,但播量过小导致基本苗和穗数不足,当武运粳24号播种量从180g/盘降低到120g/盘(738.9g/m2)、6两优9368播种量从110g/盘降低到70g/盘(431.0g/m2)时,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播种量继续降低,产量均显著下降。【结论】水卷苗育秧方法适宜播种量,常规粳稻为2.03粒/cm2,杂交籼稻为1.14粒/cm2。  相似文献   

15.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11为材料,对水稻垄作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垄作方式下水稻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值均显著增大,根条数、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CAT、SOD、POD酶活性极显著提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6.67%和33.98%.垄作主要通过改善根系吸收,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遮光、渍水及其互作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扬麦1号(20世纪70年代)、扬麦158(20世纪90年代)和扬辐麦4号(21世纪正在应用)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渍水后小麦幼苗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单株次生根数、苗高、叶面积、干物重、比叶重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显著延缓幼苗叶龄,抑制分蘖的发生,而渍水处理影响不显著;遮光和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单株次生根数、叶面积、比叶重及地上部和根干重,遮光影响程度重于渍水,遮光和渍水同时处理仅对比叶重、地上部和根干重、根冠比表现出一定的累加效应。处理结束后经20d恢复,仅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叶龄、苗高和比叶重基本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不遮光+渍水处理下单株次生根数及各处理下根干重表现出恢复趋势。不同品种间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扬辐麦4号和扬麦158单株次生根数和比叶重均显著高于扬麦1号。不同处理下扬辐麦4号幼苗形态和生长性状相比正常生长幼苗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其他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苗期抗渍及抗弱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育苗伴侣"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模式下机插秧育秧中的适宜用法与用量,以杂交稻组合德优4727为材料,对不同用量"育苗伴侣"在机插秧育秧中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育旱管育秧模式下,采用30 g/盘的用量,采取与营养土混匀装盘方式,40 d秧龄时,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对叶龄的影响较小,极显著提高秧苗鲜质量、秧苗干质量、充实度、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从而使秧苗生长矮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